一种新型短导柱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35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短导柱支架,包括主部和套筒。主部具有主孔、副孔和两个凹面,主孔和副孔均为通孔,主孔位于主部的一侧,副孔位于副孔的另一侧,主孔的中心轴与副孔的中心轴平行,两个凹面平行地分布于主部的前面和后面,且前后设置的两个凹面完全重合,主孔的中心轴和副孔的中心轴均垂直于两个凹面。套筒位于主部下端,且套筒与主部固定连接,套筒的中心轴平行于两个凹面,主部的后表面与套筒的后切面重合,套筒具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套筒正面的靠近上方的位置,限位块与套筒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短导柱支架的前后面上分别具有凹面,减小了短导柱支架的重量,不仅节约了材料和成本,而且减轻了高铁的负担。

A New Type of Short Pillar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短导柱支架
本技术涉及高铁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短导柱支架。
技术介绍
高铁高速铁路,中国国家铁路局的定义为: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及以上的动车组列车、客运速度35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目前,高铁内部的结构复杂,具有多个需要绕外部轴转动的短导柱,也就需要配合设置多个短导柱支架。然而,由于短导柱支架上连接的孔和套筒之间的距离较大,导致短导柱支架的体积较大,进而导致短导柱支架的重量过大,既浪费了材料,提升了成本,又增加了高铁的负担。并且,短导柱支架的套筒的旋转需要限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而现有的限制套筒的旋转角度的技术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短导柱支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短导柱支架,包括主部和套筒;所述主部具有主孔、副孔和两个凹面,所述主孔和所述副孔均为通孔,所述主孔位于所述主部的一侧,所述副孔位于所述副孔的另一侧,所述主孔的中心轴与所述副孔的中心轴平行,所述两个凹面平行地分布于所述主部的前面和后面,且前后设置的所述两个凹面完全重合,所述主孔的中心轴和所述副孔的中心轴均垂直于所述两个凹面;所述套筒位于所述主部下端,且所述套筒与所述主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中心轴平行于所述两个凹面,所述主部的后表面与所述套筒的后切面重合,所述套筒具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套筒正面的靠近上方的位置,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较佳地,每个凹面的两侧分别以圆弧状绕过所述主孔和所述副孔,每个凹面的上下两端的轮廓分别与所述主部的外轮廓平行。较佳地,所述主部的上端的一侧为圆弧状。较佳地,所述主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副孔的孔径。较佳地,所述套筒的内径大于所述主孔的孔径。较佳地,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套筒的中间位置。较佳地,所述主部和所述套筒为一体成型式结构。较佳地,所述主部和所述套筒的材质均为06Cr19Ni10不锈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短导柱支架的前后面上分别具有凹面,两个凹面大大减小了短导柱支架的重量,不仅节约了材料和成本,而且减轻了高铁的负担。并且,本技术的套筒上固定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可以以最简单的结构来限制套筒的旋转角度。此外,本技术的短导柱支架的材料是在空气中或化学腐蚀介质中能够抵抗腐蚀的一种高合金钢,可以有效防止生锈和氧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新型短导柱支架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新型短导柱支架的第二视角的整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新型短导柱支架的第三视角的整体示意图;图中:1-主部;11-主孔;12-副孔;13-凹面;2-套筒;21-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结合参见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新型短导柱支架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新型短导柱支架的第二视角的整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新型短导柱支架的第三视角的整体示意图。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短导柱支架,包括主部1和套筒2。主部1具有主孔11、副孔12和两个凹面13,主孔11和副孔12均为通孔,主孔11位于主部1的一侧,副孔12位于副孔12的另一侧,主孔11的中心轴与副孔12的中心轴平行,两个凹面13平行地分布于主部1的前面和后面,且前后设置的两个凹面13完全重合,主孔11的中心轴和副孔12的中心轴均垂直于两个凹面13。前后两个凹面13的存在可以大大减小短导柱支架的重量,而前后两个凹面13不相通的设计可以保证整个支架的承载强度,如果两个凹面13互相打通,那么会造成主部1的边缘容易断裂。优选地,每个凹面13的两侧分别以圆弧状绕过主孔11和副孔12,每个凹面13的上下两端的轮廓分别与主部1的外轮廓平行,如此可以将凹面13的面积扩到最大,实现最大化的减重。套筒2位于主部1下端,且套筒2与主部1固定连接,套筒2的中心轴平行于两个凹面13,为了满足短导柱的实际安装需求,主部1的后表面与套筒2的后切面重合。套筒2具有限位块21,限位块21位于套筒2正面的靠近上方的位置,限位块21与套筒2固定连接。优选地,限位块21位于套筒2的中间位置,由于限位块21的作用是在套筒2旋转到临界角度时被其他部件抵住,所以限位块21在套筒2中间可以将其对套筒2的限制力度对称分配,不易损坏。优选地,主部1的上端的一侧为圆弧状,由于主部1的作用是提供主孔11和副孔12,所以为了减重,应尽量减少主孔11和副孔12以外的部分,将原本的直角改成圆弧状可以较大程度地减重和节约成本。优选地,主孔11的孔径大于副孔12的孔径,套筒2的内径大于主孔11的孔径。在实际应用中,套筒2可转动地套接于一个主轴上,主孔11内插入短导柱,且短导柱可以在主孔11中前后移动,副孔12中插入一个用以连接其他装置的副轴。由于主轴的直径大于短导柱的直径,短导柱的直径大于副轴的直径,所以主孔11的孔径大于副孔12的孔径,套筒2的内径大于主孔11的孔径。套筒2围绕主轴旋转带动主部1围绕主轴旋转,主部1带动短导柱和副轴围绕主轴旋转,短导柱在旋转的同时前后移动,实现其在高铁中的功能。同时,限位块21控制套筒2的旋转不超过预设的临界角度。优选地,主部1和套筒2为一体成型式结构,结构简单,无需装配各种零件。这样的一体成型的短导柱支架通过精密铸造工艺制成,精密铸造获得的铸件尺寸更加精准,表面光洁度更好。优选地,主部1和套筒2的材质均为06Cr19Ni10不锈钢,此材料是在空气中或化学腐蚀介质中能够抵抗腐蚀的一种高合金钢,能在多种环境中生存,使本技术的短导柱支架不易生锈和氧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短导柱支架的前后面上分别具有凹面,两个凹面大大减小了短导柱支架的重量,不仅节约了材料和成本,而且减轻了高铁的负担。并且,本技术的套筒上固定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可以以最简单的结构来限制套筒的旋转角度。此外,本技术的短导柱支架的材料是在空气中或化学腐蚀介质中能够抵抗腐蚀的一种高合金钢,可以有效防止生锈和氧化。本技术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技术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短导柱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部和套筒;所述主部具有主孔、副孔和两个凹面,所述主孔和所述副孔均为通孔,所述主孔位于所述主部的一侧,所述副孔位于所述副孔的另一侧,所述主孔的中心轴与所述副孔的中心轴平行,所述两个凹面平行地分布于所述主部的前面和后面,且前后设置的所述两个凹面完全重合,所述主孔的中心轴和所述副孔的中心轴均垂直于所述两个凹面;所述套筒位于所述主部下端,且所述套筒与所述主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中心轴平行于所述两个凹面,所述主部的后表面与所述套筒的后切面重合,所述套筒具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套筒正面的靠近上方的位置,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短导柱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部和套筒;所述主部具有主孔、副孔和两个凹面,所述主孔和所述副孔均为通孔,所述主孔位于所述主部的一侧,所述副孔位于所述副孔的另一侧,所述主孔的中心轴与所述副孔的中心轴平行,所述两个凹面平行地分布于所述主部的前面和后面,且前后设置的所述两个凹面完全重合,所述主孔的中心轴和所述副孔的中心轴均垂直于所述两个凹面;所述套筒位于所述主部下端,且所述套筒与所述主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中心轴平行于所述两个凹面,所述主部的后表面与所述套筒的后切面重合,所述套筒具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套筒正面的靠近上方的位置,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短导柱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立扬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华丰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