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8202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底座,底控区,开关,净化区,阻污网,渗透孔和延伸通道,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底控区,且底控区的上方设置有净化区,该净化区的底端设置有开关;所述净化区的两侧均设置有渗透孔,且净化区的内部设置有阻污网,该阻污网的上端设置有延伸通道;所述底控区包括吸附区,电机和旋转轴,且底控区的内部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吸附区,该底控区的内部中心位置通过电机连接有旋转轴。本发明专利技术阻污网,渗透孔和延伸通道的设置,有利于确保装置内部的指引性,提升装置的资源净化效率,减少装置的不均匀性,为使用者带来较为稳定的均匀渗透做工性能,提升使用体验。

An Air Purific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净化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空气净化是指针对室内的各种环境问题提供杀菌消毒、降尘除霾、祛除有害装修残留以及异味等整体解决方案,以此来达到提高改善生活、办公条件,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在现有技术中,人们发现室内环境污染物和污染来源主要包括放射性气体、霉菌、颗粒物、装修残留、二手烟等,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现在,空气净化这一行业正在蓬勃发展。现有空气净化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并且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较为齐全的净化种类,为人们带来了整体优良的净化体验,成功了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并为以后的市场发展打下了基础,但现有空气净化系统依然存在着指引性较差,造成资源净化效率低,渗透性较低,不能均匀向四周环绕使用,造成使用体验差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空气净化系统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系统,以解决现有空气净化系统依然存在着指引性较差,造成资源净化效率低,渗透性较低,不能均匀向四周环绕使用,造成使用体验差的问题。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底座,底控区,开关,净化区,阻污网,渗透孔和延伸通道,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底控区,且底控区的上方设置有净化区,该净化区的底端设置有开关;所述净化区的两侧均设置有渗透孔,且净化区的内部设置有阻污网,该阻污网的上端设置有延伸通道;所述底控区包括吸附区,电机和旋转轴,且底控区的内部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吸附区,该底控区的内部中心位置通过电机连接有旋转轴;所述净化区包括空气负离子发生器,单片机,顶壳和旁渗,且单片机的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该单片机的电源端口通过稳压模块连接有外部控制电源,其中单片机采用AT89C2051型号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驱动模块连接有电机,且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放大电路连接继电器控制空气负离子发生器,该驱动模块、电机与空气负离子发生器分别采用L298N驱动模块、ZWBPD032032型号电机与BM-F324型号负离子发生器;所述延伸通道包括通管和穿透孔,且延伸通道的表面设置有穿透孔,该延伸通道的内部设置有通管;所述净化区采用圆柱形空腔结构的ABS塑料,且净化区的底端通过焊接结构设置在旋转轴的上端,该净化区的上下两端内部均通过卡扣结构安装在阻污网的两端。所述吸附区采用圆柱形空腔结构的ABS塑料,且吸附区通过卡扣结构对称设置在底控区的内部,该吸附区的内部填充设置有活性炭,确保电机工作的整体稳定性,避免电机接触脏污空气形成的灰尘堆积等情况的发生,以此提高装置本身的洁净程度。所述阻污网采用圆形结构的HEPA空气过滤网,且阻污网对称安装在延伸通道的上下两表面,该阻污网通过卡扣结构与延伸通道内部的通管进行固定连接,保证装置的整体稳定程度,确保装置外端流通的空气进入装置后的隔离性与过滤性,确保装置的整体使用体验。所述延伸通道采用漏斗状转圆柱结构的ABS塑料,且延伸通道的内部嵌套有圆柱形空腔结构的通管,该通管的底端通过卡扣结构设置在阻污网的表面,确保装置内部的稳定程度,保证装置的整体结构连接性能,确保装置的整体做工性,提高装置的指引性,保证装置的整体做工简单性。所述渗透孔采用圆柱形空腔结构的ABS塑料,且渗透孔通过开设结构设置在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的上端外表面,该渗透孔的厚度等于净化区的壁厚,可以提升装置内部的负离子扩散性能,保证装置在短时间内进行四周扩散,以此保证装置的整体稳定程度并确保装置的整体工作效率。所述顶壳采用圆形开孔结构的ABS塑料,且顶壳的底端表面通过卡扣结构设置在净化区上表面的开孔内部,该顶壳的两侧均对称设置长方形开孔结构的旁渗,其中旁渗与顶壳为搭配使用,确保装置内部负离子的渗透性,确保装置与空气的接触性,保证装置的净化效果,确保负离子的分散性能,以此提高做工效率。所述单片机选用20引脚的51系列单片机,且单片机T0、T1与INT1口线接三个按键,该单片机的K1与K2按键分别控制“分钟加一”与“分钟减一”,其中K3为浓度选择键;所述空气负离子发生器通过单片机外接出的按键进行遥控调增,且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的脉冲频率为20Khz,该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的定时值与浓度变化均通过LED数码管极性显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渗透孔的设置,保证装置的渗透均匀性,确保装置的整体表面清洁性,确保负离子整体的投放性与穿透性,保证装置的清洁性能。2.本专利技术延伸通道的设置,保证装置的整体指引性,确保装置的整体分散性,保证装置结构的衔接性与整体连贯性,保证装置的搭配作业状态。3.本专利技术安装网的设置,保证装置的内部结构防护性,保证装置的整体接触过滤性,保证装置的内部结构稳定性,提升装置的做工环境情节性,提高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的净化区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的延伸通道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底控区,21-吸附区,22-电机,23-旋转轴,3-开关,4-净化区,41-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2-单片机,43-顶壳,44-旁渗,5-阻污网,6-渗透孔,7-延伸通道,71-通管,72-穿透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底座1,底控区2,开关3,净化区4,阻污网5,渗透孔6和延伸通道7,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底控区2,且底控区2的上方设置有净化区4,该净化区4的底端设置有开关3;所述净化区4的两侧均设置有渗透孔6,且净化区4的内部设置有阻污网5,该阻污网5的上端设置有延伸通道7;所述底控区2包括吸附区21,电机22和旋转轴23,且底控区2的内部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吸附区21,该底控区2的内部中心位置通过电机22连接有旋转轴23;所述净化区4包括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1,单片机42,顶壳43和旁渗44,且单片机42的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3,该单片机42的电源端口通过稳压模块连接有外部控制电源,其中单片机42采用AT89C2051型号单片机;所述单片机42的输出端通过驱动模块连接有电机22,且单片机42的输出端通过放大电路连接继电器控制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1,该驱动模块、电机22与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1分别采用L298N驱动模块、ZWBPD032032型号电机与BM-F324型号负离子发生器;所述延伸通道7包括通管71和穿透孔72,且延伸通道7的表面设置有穿透孔72,该延伸通道7的内部设置有通管71;所述净化区4采用圆柱形空腔结构的ABS塑料,且净化区4的底端通过焊接结构设置在旋转轴23的上端,该净化区4的上下两端内部均通过卡扣结构安装在阻污网5的两端。所述吸附区21采用圆柱形空腔结构的ABS塑料,且吸附区21通过卡扣结构对称设置在底控区2的内部,该吸附区21的内部填充设置有活性炭,确保电机工作的整体稳定性,避免电机接触脏污空气形成的灰尘堆积等情况的发生,以此提高装置本身的洁净程度。所述阻污网5采用圆形结构的HEPA空气过滤网,且阻污网5对称安装在延伸通道7的上下两表面,该阻污网5通过卡扣结构与延伸通道7内部的通管71进行固定连接,保证装置的整体稳定程度,确保装置外端流通的空气进入装置后的隔离性与过滤性,确保装置的整体使用体验。所述延伸通道7采用漏斗状转圆柱结构的AB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控区(2),开关(3),净化区(4),阻污网(5),渗透孔(6)和延伸通道(7),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底控区(2),且底控区(2)的上方设置有净化区(4),该净化区(4)的底端设置有开关(3);所述净化区(4)的两侧均设置有渗透孔(6),且净化区(4)的内部设置有阻污网(5),该阻污网(5)的上端设置有延伸通道(7);所述底控区(2)包括吸附区(21),电机(22)和旋转轴(23),且底控区(2)的内部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吸附区(21),该底控区(2)的内部中心位置通过电机(22)连接有旋转轴(23);所述净化区(4)包括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1),单片机(42),顶壳(43)和旁渗(44),且单片机(42)的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3),该单片机(42)的电源端口通过稳压模块连接有外部控制电源,其中单片机(42)采用AT89C2051型号单片机;所述单片机(42)的输出端通过驱动模块连接有电机(22),且单片机(42)的输出端通过放大电路连接继电器控制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1),该驱动模块、电机(22)与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1)分别采用L298N驱动模块、ZWBPD032032型号电机与BM‑F324型号负离子发生器;所述延伸通道(7)包括通管(71)和穿透孔(72),且延伸通道(7)的表面设置有穿透孔(72),该延伸通道(7)的内部设置有通管(71);所述净化区(4)采用圆柱形空腔结构的ABS塑料,且净化区(4)的底端通过焊接结构设置在旋转轴(23)的上端,该净化区(4)的上下两端内部均通过卡扣结构安装在阻污网(5)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控区(2),开关(3),净化区(4),阻污网(5),渗透孔(6)和延伸通道(7),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底控区(2),且底控区(2)的上方设置有净化区(4),该净化区(4)的底端设置有开关(3);所述净化区(4)的两侧均设置有渗透孔(6),且净化区(4)的内部设置有阻污网(5),该阻污网(5)的上端设置有延伸通道(7);所述底控区(2)包括吸附区(21),电机(22)和旋转轴(23),且底控区(2)的内部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吸附区(21),该底控区(2)的内部中心位置通过电机(22)连接有旋转轴(23);所述净化区(4)包括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1),单片机(42),顶壳(43)和旁渗(44),且单片机(42)的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3),该单片机(42)的电源端口通过稳压模块连接有外部控制电源,其中单片机(42)采用AT89C2051型号单片机;所述单片机(42)的输出端通过驱动模块连接有电机(22),且单片机(42)的输出端通过放大电路连接继电器控制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1),该驱动模块、电机(22)与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1)分别采用L298N驱动模块、ZWBPD032032型号电机与BM-F324型号负离子发生器;所述延伸通道(7)包括通管(71)和穿透孔(72),且延伸通道(7)的表面设置有穿透孔(72),该延伸通道(7)的内部设置有通管(71);所述净化区(4)采用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翔泰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