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压电微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输送
,具体是一种新型压电微泵。
技术介绍
压电泵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使压电振子产生变形,再由变形产生泵腔的容积变化实现流体输送或者利用压电振子产生波动来输送流体,压电泵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体积小、无噪音、压力大、扬程高、不泻压、无污染、安装使用方便等特点,随着压电泵技术的逐步完善,压电泵体积逐渐减小,多种类型的压电微泵已经面世,被广泛应用在医疗、化学分析等领域。已经公布的与压电微泵相关中国专利,主要关注的问题在如何提高输出性能,如何缩减体积等方向,关于压电微泵的使用寿命鲜有关注,而在医疗、化学分析、汽车电子等应用领域对压电微泵有显著的寿命需求。中国专利CN101490419B、中国专利CN102597520B、中国专利CA106296241A等所公布的技术方案,通过悬臂将弯曲变形部约束,弯曲变形部正对设置谐振部,谐振部设有进气小孔的这类压电微泵,使用寿命600小时左右,由于悬臂梁疲劳断裂、进气小孔周边疲劳破损,最终导致微泵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压电微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的问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压电微泵,其特征在于,该压电微泵包括泵壳(1)、压电元件(2)、基板(3)、挠性板(4)和底板(5),所述泵壳(1)为绝缘体,所述泵壳(1)、基板(3)、挠性板(4)和底板(5)之间依次密封连接,所述泵壳(1)、基板(3)、挠性板(4)围成泵腔(6),所述泵壳(1)下表面安装有基板(3),所述基板(3)为导体,所述基板(3)远离泵壳(1)的一面安装有挠性板(4),所述挠性板(4)远离基板(3)的一面安装有底板(3),所述基板(3)靠近泵壳(1)的一面安装有压电元件(2),所述压电元件(2)位于泵腔(6)内且不与泵壳(1)接触;所述泵壳(1)包括出气口(10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压电微泵,其特征在于,该压电微泵包括泵壳(1)、压电元件(2)、基板(3)、挠性板(4)和底板(5),所述泵壳(1)为绝缘体,所述泵壳(1)、基板(3)、挠性板(4)和底板(5)之间依次密封连接,所述泵壳(1)、基板(3)、挠性板(4)围成泵腔(6),所述泵壳(1)下表面安装有基板(3),所述基板(3)为导体,所述基板(3)远离泵壳(1)的一面安装有挠性板(4),所述挠性板(4)远离基板(3)的一面安装有底板(3),所述基板(3)靠近泵壳(1)的一面安装有压电元件(2),所述压电元件(2)位于泵腔(6)内且不与泵壳(1)接触;所述泵壳(1)包括出气口(101)、凹陷(102)和第一电极(103);所述泵壳(1)靠近压电元件(2)的一侧开设有凹陷(102),所述凹陷(102)贯穿壳体(1)开设有出气口(101),所述壳体(1)侧壁安装有由内至外贯穿壳体(1)的第一电极(103),所述第一电极(103)为导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压电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3)包括变形区(301)、外框(302)、双梁对称悬臂(303)、第一流道(304)和第二电极(305);所述变形区(301)边部通过若干个双梁对称悬臂(303)与外框(302)连接,若干个所述双梁对称悬臂(303)均匀的分布在变形区(301)与外框(302)的间隙中,所述变形区(301)远离压电元件(2)的一面设置有延伸至变形区(301)边缘的第一流道(304),所述外框(302)边部安装有第二电极(305),所述第二电极(305)位于泵腔(6)外部;所述双梁对称悬臂(303)包括梁部(3031)和连接部(3032);所述梁部(3031)连接在变形区(301)两个分离的连接部(3032)上,所述梁部(3031)在变形区(301)和外框(302)的间隙中沿着变形区(301)外周相对延伸,延伸长度相同,所述梁部(3031)末端分别通过连接部(3032)连接在外框(302)上,所述梁部(3031)用于配合连接部(3032)对变形区(301)和外框(302)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压电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3)还包括第一双坡面凸起(306),所述第一流道(304)上设置有第一双坡面凸起(306),所述第一双坡面凸起(306)靠近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垠,周京京,钟德坤,张磊,舒培,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威图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