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洞口浅埋偏压段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洞口浅埋偏压段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隧道工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隧道洞口段施工,特别是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地质地形比较复杂,在施工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大变形或坍塌等问题。所以,隧道洞口段是隧道施工的关键所在,应该必须控制好每一个施工细节。在施工洞口浅埋偏压段时,需要避免因偏压引起的岩体一侧失稳或者塌陷,还需避免偏压带来的混凝土脱落和裂缝,防止拱架发生扭曲变形、结构发生开裂和位移错位。如果所选施工方案不当,方法和工序不合理,就会影响隧道稳定性,甚至导致无法进洞。所以,在对隧道洞口进行浅埋偏压段施工时,需探讨有效的施工技术,严格控制山体边坡及隧道变形。目前,针对与洞口多存在的浅埋偏压问题,通常是进行大量开挖施做明洞;或者是采用常规的喷锚支护再施做暗洞。现有技术中,如进行大量开挖施做明洞,工程量大,并形成高边坡,对环境破坏严重,对运营安全也不利。如采用常规的喷锚支护再施做暗洞,但是该支护方式下边坡稳定性差,开挖扰动可能导致边坡失稳,进一步危及隧道结构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洞口浅埋偏压段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位于山体(1)内侧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内侧抗滑桩(2)、位于山体(1)外侧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外侧抗滑桩(3)和位于内侧抗滑桩(2)与外侧抗滑桩(3)之间的隧道(4);所述多个内侧抗滑桩(2)顶端连接有锁口加固梁(5);所述外侧抗滑桩(3)之间设有钢板桩(9);所述外侧抗滑桩(3)顶端设有导向管(6),所述导向管(6)为水平方向设置,且所述导向管(6)的端部靠近内侧抗滑桩(2)的侧壁;所述导向管(6)内穿设有小导管(7),所述小导管(7)的端部贯穿内侧抗滑桩(2)侧壁延伸入山体(1)内;所述小导管(7)位于山体(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洞口浅埋偏压段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位于山体(1)内侧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内侧抗滑桩(2)、位于山体(1)外侧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外侧抗滑桩(3)和位于内侧抗滑桩(2)与外侧抗滑桩(3)之间的隧道(4);所述多个内侧抗滑桩(2)顶端连接有锁口加固梁(5);所述外侧抗滑桩(3)之间设有钢板桩(9);所述外侧抗滑桩(3)顶端设有导向管(6),所述导向管(6)为水平方向设置,且所述导向管(6)的端部靠近内侧抗滑桩(2)的侧壁;所述导向管(6)内穿设有小导管(7),所述小导管(7)的端部贯穿内侧抗滑桩(2)侧壁延伸入山体(1)内;所述小导管(7)位于山体(1)内的端部连接有通过注浆形成的注浆体(8),所述注浆体(8)靠近内侧抗滑桩(2)的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洞口浅埋偏压段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钢板桩(9)与外侧抗滑桩(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洞口浅埋偏压段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侧抗滑桩(3)的截面为等腰梯形,且所述外侧抗滑桩(3)与外侧抗滑桩(3)之间的间距为50-8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洞口浅埋偏压段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内侧抗滑桩(2)的截面为矩形,且所述内侧抗滑桩(2)与内侧抗滑桩(2)之间的间距为50-80cm;所述内侧抗滑桩(2)桩顶距地表面的高度为30cm,且所述内侧抗滑桩(2)的桩顶预留有长度为30cm钢筋(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洞口浅埋偏压段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锁口加固梁(5)为在内侧抗滑桩(2)桩顶预留的长度为30cm的钢筋的高度内与钢筋(10)整体浇筑形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洞口浅埋偏压段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内侧抗滑桩(2)桩体设有供小导管(7)穿过的小孔(11),所述小孔(11)靠近内侧抗滑桩(2)顶端,所述小孔(11)的直径为45-5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洞口浅埋偏压段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山体(1)的垂直横坡方向设置有靠近内侧抗滑桩(2)顶端的截水天沟(12),所述截水天沟(12)的尺寸为40cm×30cm;所述山体(1)坡体的内顺坡设置有端部靠近截水天沟(12)的排水管(13)。8.一种洞口浅埋偏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志雄,刘国买,林渊,黄国双,吴波,臧万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