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板结构反向注浆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7975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板结构反向注浆施工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固结垫层下部土壤,减小或封闭土颗粒之间的孔隙率,从源头上根治建筑底板起拱渗漏的问题,以消除建筑的安全隐患;具体按以下工序实施:寻找注浆点→开孔→后置注浆管→充气→注浆→待注浆基料固结硬化→割除注浆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容易实施,不用大面积破坏建筑的现有结构,修复成本低,修复效果明显。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reverse grouting for floo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板结构反向注浆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技术涉及一种底板结构反向注浆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介绍
在一些建筑内有建有泳池,还有些建筑为了满足观光要求,甚至有河流从建筑内通过,对于上述室内大跨度有蓄水要求的建筑,防水处理一直是技术难题。由于底板结构垫层下的红黏土在长期受到地下水浸泡以后会变成流塑状土壤,周围地质条件改变以后如地下室水位爬升后,流塑状土壤会变成流体,在底板下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对垫层和防水结构造成破坏。底板后浇带或防水结构薄弱部位会出现起拱,裂缝,不规则渗漏。常规的施工方法无法处理这一类渗漏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板结构反向注浆施工方法,通过固结垫层下部土壤,减小或封闭土颗粒之间的孔隙率,从源头上根治建筑底板起拱渗漏的问题,以消除建筑的安全隐患,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底板结构反向注浆施工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固结垫层下部土壤,减小或封闭土颗粒之间的孔隙率,从源头上根治建筑底板起拱渗漏的问题,以消除建筑的安全隐患;具体按以下工序实施:寻找注浆点→开孔→后置注浆管→充气→注浆→待注浆基料固结硬化→割除注浆管。前述方法中,所述寻找注浆点工序是根据不同情况确保注浆点:对于底板起拱区域,注浆点设在拱顶;对于线型渗漏区域,注浆点设在漏点交叉集中处;对于在一定面积内的不规则渗漏点,注浆点设在单个漏点较大处。前述方法中,所述开孔工序是在选定的注浆点采用电锤或水磨钻在底板上垂直开孔;开孔贯穿底板垫层,开孔的同时对底板进行泄压,保证地下涌水及时排走;开孔间距为0.5m至1m,成梅花形布置。前述方法中,所述后置注浆管工序是在泄压结束,或地下涌水压力逐渐减小后在孔内插入直径为65mm的不锈钢管,不锈钢管长度应比底板厚度长0.25m;同时使用堵漏王对钢管与底板结构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堵漏王应充满钢管与底板之间间隙。前述方法中,所述充气工序是分片区进行;将空压机压力调试至0.3~0.5MPaMP后与该片区的注气管道连接;充气压力应略大于或等于注浆压力,保压时间为3至5min;保压结束后立即进行高压注浆工序;待底板下土壤完全固结后再对相邻的下一区域进行充气。前述方法中,所述注浆工序所用基料为强度不小于32.5MPa的硅酸盐水泥,在大面渗漏区域应配合快速堵漏王混合使用;浆料混合完毕后经注浆机通过注浆管道注入底板下部土壤;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之间;在注浆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正在注浆的注浆管相邻的注浆孔,当水泥浆液从相邻注浆孔渗出时即停止注浆,使用木塞或盲板封闭注浆管;重复上述的充气和注浆过程,直至完成最后一个注浆管的注浆。前述方法中,所述待注浆基料固结硬化是在正在注浆的注浆管底部的注浆孔内及相邻的注浆孔内埋设温度计,按照32.5强度的硅酸盐水泥凝结固化时间与所记录的温度计算确定。前述方法中,所述完成最后一个注浆管的注浆并完全固结后,应观察渗漏情况,如还有漏点便新增注浆管道,直至无湿渍,渗漏点为止。前述方法中,所述割除注浆管工序是将高出底板平面的注浆管割除,切割时采用切割机沿底板表面将注浆管割除,割除后应洒水降温养护一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无法处理因底板结构垫层下的红黏土在长期受到地下水浸泡以后会变成流塑状土壤,造成底板后浇带或防水结构薄弱部位会出现起拱,裂缝,不规则渗漏的难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固结垫层下部土壤,减小或封闭土颗粒之间的孔隙率,从源头上根治建筑底板起拱渗漏的问题,以消除建筑的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容易实施,不用大面积破坏建筑的现有结构,修复成本低,修复效果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施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底板结构反向注浆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是通过固结垫层下部土壤,减小或封闭土颗粒之间的孔隙率,从源头上根治建筑底板起拱渗漏的问题,以消除建筑的安全隐患;具体按以下工序实施:寻找注浆点→开孔→后置注浆管→充气→注浆→待注浆基料固结硬化→割除注浆管。前述方法中,所述寻找注浆点工序是根据不同情况确保注浆点:对于底板起拱区域,注浆点设在拱顶;对于线型渗漏区域,注浆点设在漏点交叉集中处;对于在一定面积内的不规则渗漏点,注浆点设在单个漏点较大处。所述开孔工序是在选定的注浆点采用电锤或水磨钻在底板上垂直开孔;开孔贯穿底板垫层,开孔的同时对底板进行泄压,保证地下涌水及时排走;开孔间距为0.5m至1m,成梅花形布置。所述后置注浆管工序是在泄压结束,或地下涌水压力逐渐减小后在孔内插入直径为65mm的不锈钢管,不锈钢管长度应比底板厚度长0.25m;同时使用堵漏王对钢管与底板结构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堵漏王应充满钢管与底板之间间隙。所述充气工序是分片区进行;将空压机压力调试至0.3~0.5MPaMP后与该片区的注气管道连接;充气压力应略大于或等于注浆压力,保压时间为3至5min;保压结束后立即进行高压注浆工序;待底板下土壤完全固结后再对相邻的下一区域进行充气。所述注浆工序所用基料为强度不小于32.5MPa的硅酸盐水泥,在大面渗漏区域应配合快速堵漏王混合使用;浆料混合完毕后经注浆机通过注浆管道注入底板下部土壤;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之间;在注浆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正在注浆的注浆管相邻的注浆孔,当水泥浆液从相邻注浆孔渗出时即停止注浆,使用木塞或盲板封闭注浆管;重复上述的充气和注浆过程,直至完成最后一个注浆管的注浆。所述待注浆基料固结硬化是在正在注浆的注浆管底部的注浆孔内及相邻的注浆孔内埋设温度计,按照32.5强度的硅酸盐水泥凝结固化时间与所记录的温度计算确定。所述完成最后一个注浆管的注浆并完全固结后,应观察渗漏情况,如还有漏点便新增注浆管道,直至无湿渍,渗漏点为止。所述割除注浆管工序是将高出底板平面的注浆管割除,切割时采用切割机沿底板表面将注浆管割除,割除后应洒水降温养护一周。实施例本例的底板反向注浆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一、工艺流程寻找注浆点→开孔→后置注浆管→充气→注浆→待注浆基料固结硬化→割除注浆管。二、施工步骤1、寻找注浆点:底板起拱区域的注浆点应设置在拱顶,泄压的同时便于观测注浆以后的效果。线型渗漏区注浆点应设置在漏点相对集中处,一定面积内的不规则渗漏点注浆点便可根据单个漏点进行设置。2、开孔:使用电锤或者水磨钻开孔,沿原选好的注浆点进行开孔,开孔直径宜为80-90mm,开孔应直下贯穿底板垫层。开孔的同时对底板进行泄压,保证地下涌水及时排走。开孔间距应在薄弱集中部位间距宜为0.5m至1m,成梅花形布置。3、后置注浆管:泄压结束或者开孔后的地下涌水不是很激烈时在开孔处插入65不锈钢管,不锈钢管长度应为底板厚度加0.25m。同时使用堵漏王对钢管与底板结构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应保证后置不锈钢管垂直插入。堵漏王应充满钢管与底板之间间隙。4、充气:水压过大需要使用高压空气对水进行排导。地下水在恒定的压力作用下会有部分跑出地下室,保证注浆浓度的同时减少水头。高压空气采用空压机压力调试至0.3~0.5MPaMP后与注气管道连接。输气压力压力与注浆压力一致,保压时间宜为3至5min。值得注意的是输气过程要保证输气管与底板结构必须严密不漏气。同时输气必须要按照片区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板结构反向注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通过固结垫层下部土壤,减小或封闭土颗粒之间的孔隙率,从源头上根治建筑底板起拱渗漏的问题,以消除建筑的安全隐患;具体按以下工序实施:寻找注浆点→开孔→后置注浆管→充气→注浆→待注浆基料固结硬化→割除注浆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板结构反向注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通过固结垫层下部土壤,减小或封闭土颗粒之间的孔隙率,从源头上根治建筑底板起拱渗漏的问题,以消除建筑的安全隐患;具体按以下工序实施:寻找注浆点→开孔→后置注浆管→充气→注浆→待注浆基料固结硬化→割除注浆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底板结构反向注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寻找注浆点工序是根据不同情况确保注浆点:对于底板起拱区域,注浆点设在拱顶;对于线型渗漏区域,注浆点设在漏点交叉集中处;对于在一定面积内的不规则渗漏点,注浆点设在单个漏点较大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底板结构反向注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工序是在选定的注浆点采用电锤或水磨钻在底板上垂直开孔;开孔贯穿底板垫层,开孔的同时对底板进行泄压,保证地下涌水及时排走;开孔间距为0.5m至1m,成梅花形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底板结构反向注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注浆管工序是在泄压结束,或地下涌水压力逐渐减小后在孔内插入直径为65mm的不锈钢管,不锈钢管长度应比底板厚度长0.25m;同时使用堵漏王对钢管与底板结构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堵漏王应充满钢管与底板之间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底板结构反向注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工序是分片区进行;将空压机压力调试至0.3~0.5MPaMP后与该片区的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军任远敏岳巍苏伟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