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在水库斜拉涵上的输水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96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安装在水库斜拉涵上的输水管道,其结构特征是:所述斜拉闸由启闭机房、斜拉杆、支墩及闸门组成,支墩设置于水库上游坝坡;消力箱由箱体与闸门组成;水库斜拉涵按高程从高到低,斜拉闸依次连接消力箱、平涵及消力池;过滤拍门由拍门、过滤网及法兰组成;灌溉管道由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管道、转角管道及固定在平涵内的第三管道组成,通过转角管道将第一管道与第三管道连接起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该输水管道可将水源与渠道进行衔接,实现从水源、渠道到田间全程采用管道输水,既能充分利用水库的天然水位差节约能源,做到分层取水,又能加快灌溉输水速度、大幅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A Water Pipeline Installed on Cable-stayed Culvert of Reservo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装在水库斜拉涵上的输水管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节水灌溉领域,具体为一种安装在水库斜拉涵上的输水管道。
技术介绍
高效节水灌溉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来促进农业节水,将农业用水减量置换为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的增量,成为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农业灌溉虽然在推行高效节水灌溉,但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渠道工程,沿线渗漏严重,过水效率低下,灌溉方式粗放,浪费严重。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以小面积的田间滴灌、喷灌工程为主,低压管道灌溉应用较少,从水源到田间输水段等骨干工程,节水建设与改造较少。由于我国灌溉水源以小型水库占比较大,因此从水源开始采用低压管道是十分必要的。现有的水库斜拉涵灌溉方式为斜拉闸接消力箱、平涵及消力池,再接明渠进入农田,不但消耗了天然水头,消力池出口还无法与输水管道连接,难以完成高效节水目标。同时现有的输水管道灌溉方式,大多需要通过水泵提供压力,增加投资、消耗大量电能,未能利用水库灌区的天然水位差。本专利技术对水库斜拉涵进行改造,将水源与低压管道进行衔接,为明渠灌溉形式改造成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提供条件,实现从水源、渠道到田间全程采用低压管道,既可充分利用水库的天然水位差节约能源,做到分层取水,又能大幅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还能降低建设投资,加快灌溉输水速度,从而可大大缩短灌水周期,可实现按作物需水要求及时适量地进行灌溉,对作物高产稳产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节水型灌溉农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在水库斜拉涵上的输水管道,该输水管道既能充分利用水库的天然水位差节约能源,做到分层取水,又能为明渠灌溉形式改造成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提供条件,大幅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装在水库斜拉涵上的输水管道,所述水库斜拉涵包括斜拉闸1、消力箱2、平涵3和消力池4;所述输水管道包括底座5、固定扣件6、灌溉管道装置9、放空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库涵管按高程从高到低连接顺序为:斜拉闸1连接消力箱2、消力箱2连接平涵3、平涵3连接消力池4;其中斜拉闸1由启闭机房1-1、斜拉杆1-2、支墩1-3及闸门1-4组成,支墩1-3设置于水库上游坝坡,斜拉杆1-2固定于支墩1-3顶上,斜拉闸1上的启闭机房1-1通过斜拉杆1-2连接闸门1-4,闸门1-4设置在消力箱2顶端;所述底座5设置于斜拉杆1-2附近并与之平行,位于水库上游坝坡,并与上游坝坡相同坡比布置;灌溉管道装置9嵌于底座5上,通过固定扣件6将灌溉管道9稳固定于底座5上;所述放空管10贯穿消力箱2与平涵3。进一步的,所述消力箱2由箱体2-1与闸门2-2组成;其中闸门2-2设有二个孔洞,其中一个孔洞放置放空管10,另外一个孔洞放置灌溉管道装置中的第三管道9-3;其中消力箱2的箱体2-1通过闸门2-2活动固定连接,封堵的目的是防止水渗漏。进一步的,所述底座5设置于斜拉杆附近并与之平行,位于水库上游坝坡,并与上游坝坡坡比相同,用于支撑灌溉管道9。进一步的,所述灌溉管道装置9由三通7、过滤拍门8、灌溉管道和闸阀11组成,其中灌溉管道由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管道9-1、转角管道9-2及固定在平涵内的第三管道9-3组成;第一管道9-1通过转角管道9-2与第三管道9-3连接起来,第三管道9-3穿过消力箱2和平涵3,并固定于平涵3底部,闸阀11置于第三管道9-3末端;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管道9-1中间通过若干三通7连接,三通7的顶端设有过滤拍门8,过滤拍门8由拍门8-1、过滤网8-2及法兰8-3组成,三通7的顶端通过法兰8-3固定于三通7之上,内置过滤网8-2,过滤网8-2上端设有拍门8-1。进一步的,所述三通7安装在管道9-1上面,按一定距离L与管道9-1相接,形成梯级,通过操作拍门实现分层取水。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拍门8中的内置过滤网8-2可拦截漂浮物、防止淤堵,开启拍门8-1即可取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道9-1、转角管道9-2、第三管道9-3可采用钢管等金属管、PE管等塑料管,具有一定抗压力能力;同时采用抗紫外线材质,具有较长使用寿命;第一管道9-1、转角管道9-2、第三管道9-3公称直径为R;所述闸阀11置于第三管道9-3末端,用于控制取水时段,当作物需要灌溉时才开启闸阀11,闸阀11后接输水管道,将水库表层水输送至农田进行灌溉。进一步的,所述放空管10与灌溉管道9材质相同,上游一端设置拍门8-1,贯穿消力箱2与平涵3,并固定于平涵3底部,通过开启拍门8-1可降低水库水位至消力箱2底高程,实现水库清淤、除险加固等活动。进一步的,在实际上的应用中,根据水库涵管的整个结构关系,其中具体设置时,斜拉闸、灌溉管道装置中的第一管道、底座和放空管、灌溉管道装置中的第三管道为平行关系。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该输水管道可将水源与渠道进行衔接,实现从水源、渠道到田间全程采用管道输水,既能充分利用水库的天然水位差节约能源,做到分层取水,又能加快灌溉输水速度、大幅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水库斜拉涵布置剖示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水库斜拉涵输水管道布置剖示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水库斜拉涵输水管道消力箱进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三通及过滤拍门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消力箱封堵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管道固定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闸阀安装示意图。在图中,1为斜拉闸、2为消力箱、3为平涵、4为消力池、5为底座、6为固定扣件、7为三通、8为过滤拍门、9为灌溉管道、10为放空管、11为闸阀;启闭机房1-1,斜拉杆1-2,支墩1-3,闸门1-4,箱体2-1,闸门2-2,第一管道9-1,转角管道9-2,第三管道9-3,拍门8-1、过滤网8-2,法兰8-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以江西省安福县某水库斜拉涵改造为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如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是这样来工作的,所述灌溉管道装置9由三通7、过滤拍门8、灌溉管道和闸阀11组成,其中灌溉管道由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管道9-1、转角管道9-2及固定在平涵内的第三管道9-3组成;第一管道9-1通过转角管道9-2与第三管道9-3连接起来,第三管道9-3穿过消力箱2和平涵3,并固定于平涵3底部,闸阀11置于第三管道9-3末端;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管道9-1中间通过若干三通7连接,三通7的顶端设有过滤拍门8,过滤拍门8由拍门8-1、过滤网8-2及法兰8-3组成,三通7的顶端通过法兰8-3固定于三通7之上,内置过滤网8-2,过滤网8-2上端设有拍门8-1。所述三通7安装在管道9-1上面,按一定距离L与管道9-1相接,形成梯级,通过操作拍门实现分层取水。所述过滤拍门8中的内置过滤网8-2可拦截漂浮物、防止淤堵,开启拍门8-1即可取水。所述第一管道9-1、转角管道9-2、第三管道9-3可采用钢管等金属管、PE管等塑料管,具有一定抗压力能力;同时采用抗紫外线材质,具有较长使用寿命;第一管道9-1、转角管道9-2、第三管道9-3公称直径为R;所述闸阀11置于第三管道9-3末端,用于控制取水时段,当作物需要灌溉时才开启闸阀11,闸阀11后接输水管道,将水库表层水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装在水库斜拉涵上的输水管道,所述水库斜拉涵包括斜拉闸、消力箱、平涵和消力池;所述输水管道包括底座、固定扣件、灌溉管道装置、放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库涵管按高程从高到低连接顺序为:斜拉闸连接消力箱、消力箱连接平涵、平涵连接消力池;其中斜拉闸由启闭机房、斜拉杆、支墩及闸门组成,支墩设置于水库上游坝坡,斜拉杆固定于支墩顶上,斜拉闸上的启闭机房通过斜拉杆连接闸门,闸门设置在消力箱顶端;所述底座设置于斜拉杆附近并与之平行,位于水库上游坝坡,并与上游坝坡相同坡比布置;灌溉管道装置嵌于底座上,通过固定扣件将灌溉管道稳固定于底座上;所述放空管贯穿消力箱与平涵;所述消力箱由箱体与闸门组成;其中闸门设有二个孔洞,其中一个孔洞放置放空管,另外一个孔洞放置灌溉管道装置中的第三管道;其中消力箱的箱体通过闸门活动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在水库斜拉涵上的输水管道,所述水库斜拉涵包括斜拉闸、消力箱、平涵和消力池;所述输水管道包括底座、固定扣件、灌溉管道装置、放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库涵管按高程从高到低连接顺序为:斜拉闸连接消力箱、消力箱连接平涵、平涵连接消力池;其中斜拉闸由启闭机房、斜拉杆、支墩及闸门组成,支墩设置于水库上游坝坡,斜拉杆固定于支墩顶上,斜拉闸上的启闭机房通过斜拉杆连接闸门,闸门设置在消力箱顶端;所述底座设置于斜拉杆附近并与之平行,位于水库上游坝坡,并与上游坝坡相同坡比布置;灌溉管道装置嵌于底座上,通过固定扣件将灌溉管道稳固定于底座上;所述放空管贯穿消力箱与平涵;所述消力箱由箱体与闸门组成;其中闸门设有二个孔洞,其中一个孔洞放置放空管,另外一个孔洞放置灌溉管道装置中的第三管道;其中消力箱的箱体通过闸门活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在水库斜拉涵上的输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管道装置由三通、过滤拍门、灌溉管道和闸阀组成,其中灌溉管道由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管道、转角管道及固定在平涵内的第三管道组成;第一管道通过转角管道与第三管道连接起来,第三管道穿过消力箱和平涵,并固定于平涵底部,闸阀置于第三管道末端;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管道中间通过若干三通连接,三通的顶端设有过滤拍门,过滤拍门由拍门、过滤网及法兰组成,三通的顶端通过法兰固定于三通之上,内置过滤网,过滤网上端设有拍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在水库斜拉涵上的输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安装在管道上面,按一定距离L与管道相接,形成梯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在水库斜拉涵上的输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转角管道、第三管道采用金属管、塑料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在水库斜拉涵上的输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阀置于第三管道末端,闸阀后接输水管道,将水库表层水输送至农田进行灌溉。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戴军刘小平万怡国周斌黄丽丽温毓繁曹腾飞黄旭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