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岩基的新型码头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7967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岩基的新型码头施工方法,施工步骤为:1)按照一定的坡度陆上炸礁,形成具有干地施工条件的施工期基坑,并设置排水沟;2)安装钢模板,浇筑素混凝土,形成直立式码头墙体;3)浇筑钢筋混凝土格构梁,并安装锚杆;4)安装橡胶护舷、系船柱及护轮坎等附属设施;5)采用水陆炸礁结合方式,清除码头前沿的岩体,形成港池。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通过陆上炸礁形成施工期基坑,然后在干条件下的基坑内施工码头墙体,再进行格构梁浇筑以及锚杆的安装,最后清除码头前侧的岩体形成港池,大幅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简化了施工工序并缩短了施工工期。

A New Construction Method of Wharf Suitable for Rock Foun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岩基的新型码头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运工程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岩基的码头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传统岩基地质区域的码头施工,一般是先炸礁开挖形成港池和码头基槽,再铺设抛石基床,然后水上安装重力式沉箱或方块结构,形成直立式码头墙体,上部现浇钢筋混凝土胸墙,码头结构后方回填块石。此方法存在以下缺点,第一,炸礁范围需要满足沉箱或方块结构的整体尺度,因而炸礁量较大;第二,沉箱或方块结构需要满足稳定性要求,所需钢筋和混凝土的量较多,且后方回填块石用量较大;第三,沉箱或方块的预制需要专门的预制场地,且水上安装需要大型起重设备,施工工期受风浪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综合上述,传统岩基地质区域的码头施工方法存在施工工期长、施工工序繁琐、工程造价较高等劣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施工方案更合理、施工难度更低、成本更小、施工工序更简单、适用于岩基的新型码头施工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岩基的新型码头施工方法,该码头建设于岩体上,其包括有混凝土墙体和码头面,码头面位于混凝土墙体的顶面,其特征在于: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在岩体的原岩面线上高于施工期水位的位置进行陆上炸礁,形成具有干地施工条件的施工期基坑,并在施工期基坑底部设置排水沟;2)安装钢模板,浇筑素混凝土,形成直立式的码头混凝土墙体;3)浇筑钢筋混凝土格构梁,并安装锚杆,通过锚杆将格构梁锚固并形成整个混凝土墙体的锚拉结构;4)安装附属设施,包括橡胶护舷、系船柱以及护轮坎,橡胶护舷位于码头前沿线的正面,系船柱和护轮坎位于码头面上;5)采用水陆炸礁结合方式,清除码头前方的剩余岩体,形成港池。在步骤1)中,所形成的施工期基坑具有干地施工条件,而其海侧岩体顶标高高于施工期水位适当高度以满足施工期的越浪要求;基坑内设置的排水沟用以满足施工期雨水、施工期用水、渗水等的排水要求。在步骤2)中,浇筑素混凝土时自下而上分层浇筑码头混凝土墙体,并按常规比例掺加抗裂纤维;浇筑过程中预留锚杆孔,用于安装锚杆。在步骤3)中,根据混凝土墙体施工过程的顺序,逐层浇筑钢筋混凝土格构梁;安装锚杆,施加预应力张拉锚碇,并灌浆形成预应力锚碇结构,待锚杆全部安装完毕后方可拆除下一道钢模板。进一步地,各钢筋混凝土格构梁为横竖交叉结构,在每一交叉处设置一锚杆,形成严密的锚拉结构。进一步地,每一锚杆均插入于陆侧炸礁边坡后面的岩体中,以提供对混凝土墙体的锚拉力。清除码头前方剩余岩体后的部分与施工期基坑的剩余部分共同形成港池,而施工期基坑的剩余部分一方面除了起提供施工空间的作用外,另一方面在炸礁清除码头前方剩余岩体时可提供防护空间;港池的底面高程与施工期基坑的底面高程相同,而排水沟低于港池底面高程。本专利技术首先通过陆上炸礁形成施工期基坑,然后在基坑内施工码头墙体,再进行格构梁以及锚杆的施工和安装,等码头成型后,最后再炸开码头前方的岩体形成港池,从而避免了传统码头施工时先炸礁开挖、后安装墙体结构的缺陷,大幅简化了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量和施工成本,并可缩短工期,同时还能提高结构的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码头施工过程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码头立面示意图。图中,1为岩体,2为施工期基坑,31为港池底,32为码头面,33为码头前沿线,4为排水沟,5为混凝土墙体,6为格构梁,7为锚杆,81为橡胶护舷,82为系船柱,83为护轮坎。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适用于岩基的新型码头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在岩体1的原岩面线上高于施工期水位的位置进行陆上炸礁,形成具有干地施工条件的施工期基坑2,并在施工期基坑2底部设置排水沟4;2)安装钢模板,浇筑素混凝土,形成直立式的码头混凝土墙体5;3)浇筑钢筋混凝土格构梁6,并安装锚杆7,通过锚杆7将格构梁6锚固并形成整个混凝土墙体5的锚拉结构;4)安装附属设施,包括橡胶护舷81、系船柱82、护轮坎83等,橡胶护舷81位于码头前沿线33的正面,系船柱82和护轮坎83位于码头面32上;5)采用水陆炸礁结合方式,清除码头前方的剩余岩体1,形成港池。在步骤1)中,所形成的施工期基坑2具有干地施工条件,而其海侧岩体顶标高高于施工期水位适当高度以满足施工期的越浪要求;基坑内设置的排水沟4用以满足施工期雨水、施工期用水、渗水等的排水要求。在步骤2)中,浇筑素混凝土时自下而上分层浇筑码头混凝土墙体5,并按常规比例掺加抗裂纤维;浇筑过程中预留锚杆孔,用于安装锚杆7。在步骤3)中,根据混凝土墙体5施工过程的顺序,逐层浇筑钢筋混凝土格构梁6;安装锚杆7,施加预应力张拉锚碇,并灌浆形成预应力锚碇结构,待锚杆7全部安装完毕后方可拆除下一道钢模板。各钢筋混凝土格构梁6为横竖交叉结构,在每一交叉处设置一锚杆7,形成严密的锚拉结构。每一锚杆7均插入于陆侧炸礁边坡后面的岩体1中,以提供对混凝土墙体5的锚拉力。清除码头前方剩余岩体1后的部分与施工期基坑2的剩余部分共同形成港池,而施工期基坑2的剩余部分一方面除了起提供施工空间的作用外,另一方面在炸礁清除码头前方剩余岩体时可提供防护空间;港池底31高程与施工期基坑2的底面高程相同,而排水沟4低于港池底面高程。以上已将本专利技术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技术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岩基的新型码头施工方法,该码头建设于岩体上,其包括有混凝土墙体和码头面,码头面位于混凝土墙体的顶面,其特征在于: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在岩体的原岩面线上高于施工期水位的位置进行陆上炸礁,形成具有干地施工条件的施工期基坑,并在施工期基坑底部设置排水沟;2)安装钢模板,浇筑素混凝土,形成直立式的码头混凝土墙体;3)浇筑钢筋混凝土格构梁,并安装锚杆,通过锚杆将格构梁锚固并形成整个混凝土墙体的锚拉结构;4)安装附属设施,包括橡胶护舷、系船柱以及护轮坎,橡胶护舷位于码头前沿线的正面,系船柱和护轮坎位于码头面上;5)采用水陆炸礁结合方式,清除码头前方的剩余岩体,形成港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岩基的新型码头施工方法,该码头建设于岩体上,其包括有混凝土墙体和码头面,码头面位于混凝土墙体的顶面,其特征在于: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在岩体的原岩面线上高于施工期水位的位置进行陆上炸礁,形成具有干地施工条件的施工期基坑,并在施工期基坑底部设置排水沟;2)安装钢模板,浇筑素混凝土,形成直立式的码头混凝土墙体;3)浇筑钢筋混凝土格构梁,并安装锚杆,通过锚杆将格构梁锚固并形成整个混凝土墙体的锚拉结构;4)安装附属设施,包括橡胶护舷、系船柱以及护轮坎,橡胶护舷位于码头前沿线的正面,系船柱和护轮坎位于码头面上;5)采用水陆炸礁结合方式,清除码头前方的剩余岩体,形成港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岩基的新型码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形成的施工期基坑具有干地施工条件,而其海侧岩体顶标高高于施工期水位适当高度以满足施工期的越浪要求;基坑内设置的排水沟用以满足施工期雨水、施工期用水、渗水的排水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杰杨克勤何文钦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