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孔介质材料铸造的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788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孔介质材料铸造的牵引装置,包括输送辊、电机、齿轮和转轴,转轴上活动插设有硬管,转轴上连接有轴承座,输送辊包括第一圆筒,第一圆筒的一端外侧连接有齿部,齿部与齿轮互相啮合,第一圆筒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圆筒,第一圆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筒,第二圆筒的一端与第一圆筒互相贯通,第二圆筒的内侧设置有柱形空腔,柱形空腔与一端的硬管互相贯通,第一圆筒与第二圆筒之间设置有环形空腔,第一圆筒的外侧通过支撑架连接有弧形板,弧形板为内部空心结构,弧形板的一端与环形空腔通过第一水管贯通连接,弧形板另一端与第三圆筒通过第二水管贯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更好的牵引传输效果。

A Traction Device for Casting Porous Medium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孔介质材料铸造的牵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多孔材料制备
,尤其是一种用于多孔介质材料铸造的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多孔材料是由不少于2个封闭、半封闭、开口或者彼此连通(或不连通)的孔洞构成的材料,通常具有比重小、刚度大、比表面积大、渗透性好等优点,以及吸声、隔音、净化、过滤、导热、散热、减震等功能,是一种新兴的高性能材料,在电子、信息、汽车、船舶、铁路、航空、航天、能源、环保、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建筑、生物、制药、国防军工和日常生活等领域用途广泛。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4001879B公开了一种连续直通多孔材料的连铸设备与方法。这种结构的多孔材料的连铸设备由坩埚、固体芯材固定装置、固体芯材束、温度控制器、铸型、冷却器、引锭杆和牵引机构组成,该技术的牵引机构在刚启动时,带动引锭杆朝着牵引机构方向移动,使得已凝固被铸材料与固体芯材束顺利分离,并及时形成孔洞;之后牵引机构持续作用使多孔材料不停地移出铸型,实现连续拉铸,但是这种牵引机构的散热效果不好,在牵引传输过程中,由于多孔材料的表面温度较高容易造成压痕,从而限制了其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多孔介质材料铸造的牵引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更好的牵引传输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多孔介质材料铸造的牵引装置,包括夹持多孔材料的上下两个输送辊和电机,所述电机上连接有齿轮,输送辊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上活动插设有硬管,转轴上连接有轴承座,输送辊包括第一圆筒,第一圆筒的一端外侧连接有齿部,齿部与齿轮互相啮合,第一圆筒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圆筒,第三圆筒与硬管互相贯通,第一圆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筒,第二圆筒的一端与第一圆筒互相贯通,第二圆筒的内侧设置有柱形空腔,柱形空腔与一端的硬管互相贯通,第一圆筒与第二圆筒之间设置有环形空腔,第一圆筒的外侧通过若干条支撑架连接有若干个环形排列的弧形板,弧形板为内部空心结构,弧形板的一端与环形空腔通过第一水管贯通连接,弧形板另一端与第三圆筒通过第二水管贯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轴承座上还连接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与硬管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硬管的外侧还插设有外部水管。作为优选,所述硬管与转轴之间还连接有轴承密封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多孔介质材料铸造的牵引装置,通过上下两个输送辊对长条状的多孔材料进行夹持,并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转动,并通过齿轮与输送辊的齿部啮合关系,带动下方的输送辊的转动,从而带动多孔材料的向前传动,实现对多孔材料的牵引传动,第一圆筒外部通过若干条支撑架连接的若干个环形排列的弧形板,呈圆周排列,在传输时,弧形板能直接与多孔材料的表面互相接触,由于环形排列的弧形板之间存在间隙,间隙与弧形板的交错关系,能有效提升输送辊与多孔材料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在传输过程中输送辊与多孔材料之间打滑,从而保证更好的牵引效果,进一步的,冷却水通过与柱形空腔连通的硬管进入到第二圆筒内侧的柱形空腔内,并进一步的流动到第一圆筒与第二圆筒之间的环形空腔内,冷却水在环形空腔内进一步的通过各个第一水管进入到外侧的弧形板内,从而达到对弧形板的降温,由于弧形板的外侧与多孔材料之间接触,因此弧形板也能够对多孔材料的表面进行降温,防止在牵引传输的过程中,由于多孔材料的表面温度较高造成压痕,流过弧形板的冷却水会进一步通过第二水管进入到输送辊另一侧的第三圆筒内,并进一步的通过另一侧的硬管导出,从而使本技术,能通过两个输送辊外侧弧形板与多孔材料的接触挤压传动,实现对其的牵引,并通过弧形板对多孔材料的冷却,防止在牵引传输的过程中,由于多孔材料的表面温度较高造成压痕,从而达到更好的牵引传输效果。轴承座上的第一支架,能够对硬管进行一定的固定,防止硬管与转轴同步传动,硬管外侧的外部水管,用于向硬管内传入和导出冷却水,硬管与转轴之间的轴承密封圈,在保证硬管不随转轴转动的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防止水分泄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输送辊的轴向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输送辊的径向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图3部分a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转轴的结构图。图中:1、多孔材料;2、输送辊;3、轴承座;4、转轴;5、硬管;6、电机;7、柱形空腔;8、环形空腔;9、弧形板;10、支撑架;11、第一水管;12、齿轮;13、齿部;14、第二水管;15、第一圆筒;16、第二圆筒;17、第三圆筒;18、第一支架;19、外部水管;20、轴承;21、密封圈;22、套管;23、间隙;24、弹簧;25、插杆;26、垫板;27、凸点。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参照图1-5,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夹持多孔材料1的上下两个输送辊2和电机6,所述电机6上连接有齿轮12,输送辊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轴4,转轴4上活动插设有硬管5,转轴4上连接有轴承座3,输送辊2包括第一圆筒15,第一圆筒15的一端外侧连接有齿部13,齿部13与齿轮12互相啮合,第一圆筒1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圆筒17,第三圆筒17与硬管5互相贯通,第一圆筒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筒16,第二圆筒16的一端与第一圆筒15互相贯通,第二圆筒16的内侧设置有柱形空腔7,柱形空腔7与一端的硬管5互相贯通,第一圆筒15与第二圆筒16之间设置有环形空腔8,第一圆筒15的外侧通过若干条支撑架10连接有若干个环形排列的弧形板9,弧形板9为内部空心结构,弧形板9的一端与环形空腔8通过第一水管11贯通连接,弧形板9另一端与第三圆筒17通过第二水管14贯通连接。本技术多孔介质材料铸造的牵引装置,通过上下两个输送辊2对长条状的多孔材料1进行夹持,并通过电机6带动齿轮12转动,并通过齿轮12与输送辊2的齿部13啮合关系,带动下方的输送辊2的转动,从而带动多孔材料1的向前传动,实现对多孔材料1的牵引传动,第一圆筒15外部通过若干条支撑架10连接的若干个环形排列的弧形板9,呈圆周排列,在传输时,弧形板9能直接与多孔材料1的表面互相接触,由于环形排列的弧形板9之间存在间隙23,间隙23与弧形板9的交错关系,能有效提升输送辊2与多孔材料1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在传输过程中输送辊2与多孔材料1之间打滑,从而保证更好的牵引效果,进一步的,冷却水通过与柱形空腔7连通的硬管5进入到第二圆筒16内侧的柱形空腔7内,并进一步的流动到第一圆筒15与第二圆筒16之间的环形空腔8内,冷却水在环形空腔8内进一步的通过各个第一水管11进入到外侧的弧形板9内,从而达到对弧形板9的降温,由于弧形板9的外侧与多孔材料1之间接触,因此弧形板9也能够对多孔材料1的表面进行降温,防止在牵引传输的过程中,由于多孔材料1的表面温度较高造成压痕,流过弧形板9的冷却水会进一步通过第二水管14进入到输送辊2另一侧的第三圆筒17内,并进一步的通过另一侧的硬管5导出,从而使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多孔介质材料铸造的牵引装置,包括夹持多孔材料(1)的上下两个输送辊(2)和电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6)上连接有齿轮(12),输送辊(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轴(4),转轴(4)上活动插设有硬管(5),转轴(4)上连接有轴承座(3),输送辊(2)包括第一圆筒(15),第一圆筒(15)的一端外侧连接有齿部(13),下方输送辊(2)的齿部(13)与齿轮(12)互相啮合,第一圆筒(1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圆筒(17),第三圆筒(17)与硬管(5)互相贯通,第一圆筒(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筒(16),第二圆筒(16)的一端与第一圆筒(15)互相贯通,第二圆筒(16)的内侧设置有柱形空腔(7),柱形空腔(7)与一端的硬管(5)互相贯通,第一圆筒(15)与第二圆筒(16)之间设置有环形空腔(8),第一圆筒(15)的外侧通过若干条支撑架(10)连接有若干个环形排列的弧形板(9),弧形板(9)为内部空心结构,弧形板(9)的一端与环形空腔(8)通过第一水管(11)贯通连接,弧形板(9)另一端与第三圆筒(17)通过第二水管(14)贯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孔介质材料铸造的牵引装置,包括夹持多孔材料(1)的上下两个输送辊(2)和电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6)上连接有齿轮(12),输送辊(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轴(4),转轴(4)上活动插设有硬管(5),转轴(4)上连接有轴承座(3),输送辊(2)包括第一圆筒(15),第一圆筒(15)的一端外侧连接有齿部(13),下方输送辊(2)的齿部(13)与齿轮(12)互相啮合,第一圆筒(1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圆筒(17),第三圆筒(17)与硬管(5)互相贯通,第一圆筒(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筒(16),第二圆筒(16)的一端与第一圆筒(15)互相贯通,第二圆筒(16)的内侧设置有柱形空腔(7),柱形空腔(7)与一端的硬管(5)互相贯通,第一圆筒(15)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玮杨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