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及其制造方法、模外转印用复合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167752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及其制造方法、模外转印用复合结构。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是由模外转印用组合物所形成,且模外转印用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聚丙烯树脂、1至100重量份的功能性树脂、1至50重量份的填充剂以及0.1至50重量份的添加剂。聚丙烯树脂具有介于3至20之间的熔融指数。通过使用具有特定熔融指数的成分作为原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具有优良的物理特性而特别适用于模外装饰技术领域。

Polyolefin Film for Extramode Transfer Printing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omposite Structure for Extramode Transfer Pri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及其制造方法、模外转印用复合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烯烃膜及其制造方法及包括聚烯烃膜的复合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及其制造方法、模外转印用复合结构。
技术介绍
模外转印(又称模外装饰,Out-MoldDecoration,OMD)为模内装饰(In-MoldDecoration,IMD)技术的延伸。模外转印技术主要包括在高压与真空条件下将转印膜的图案或是印刷层转印于各类成品表面而形成装饰层,因此,模外转印又可称为高压真空转印。模外转印技术用的转印膜可以分为撕膜型(Out-MoldRelease,OMR)与不撕膜型(Out-MoldForming,OMF)两种。相较于传统喷涂技术与模内装饰技术,模外转印可以良好地适用于具有高度曲面或是锐角的产品且适用于各种材料,并具有工艺污染性低、工艺时间短、成本低与良率高等优点,因此已成为具有高度市场竞争力的装饰技术。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使用以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为主的塑料材料来制造转印膜。然而,PET具有较差的耐温性而无法应用于高温加热塑型的制造过程中。另外,PET的硬度较高,因此,在应用于曲面的曲率较大的产品表面或是产品弯角处时,容易发生破裂的情形。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对于用于模外转印技术的转印膜而言,如何在同时兼顾工艺简易度及成本考虑之下确保转印效果的精致度并提升工艺良率,仍是本领域中待改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及其制造方法、模外转印用复合结构,以克服前述待改进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其是由一模外转印用组合物所形成,所述模外转印用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一聚丙烯树脂、1至100重量份的一功能性树脂、1至50重量份的一填充剂以及0.1至50重量份的一添加剂,其中,所述聚丙烯树脂具有介于3至20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更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树脂包含一高密度聚乙烯、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一低密度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高密度聚乙烯具有介于0.3至30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更进一步地,所述添加剂包括一光稳定剂、一紫外线吸收剂、一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以及一乙烯基烯烃共聚物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更进一步地,所述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具有至少4000psi的纵向拉伸强度以及至少3000psi的横向拉伸强度。更进一步地,所述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具有介于600至950%之间的纵向伸长率以及介于400至900之间的横向伸长率。更进一步地,所述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具有至少34dyne/cm的表面张力。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一模外转印用组合物进行混炼胶化以形成一胶化料,以及将所述胶化料进行压延,以形成所述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所述模外转印用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一聚丙烯树脂、1至100重量份的一功能性树脂、1至50重量份的一填充剂以及0.1至50重量份的一添加剂,且所述聚丙烯树脂具有介于3至20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更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树脂包含一高密度聚乙烯、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一低密度聚乙烯之中的至少一种。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另外再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外转印用复合结构,其包括一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一黏着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与所述黏着层之间一离型层。所述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是由一模外转印用组合物所形成,所述模外转印用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聚丙烯树脂、1至100重量份的一功能性树脂、1至50重量份的一填充剂以及0.1至50重量份的一添加剂,且所述聚丙烯树脂具有介于3至20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更进一步地,所述模外转印用复合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印刷层,所述印刷层设置于所述黏着层与所述离型层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及其制造方法、模外转印用复合结构,其能通过“模外转印用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聚丙烯树脂、1至100重量份的一功能性树脂、1至50重量份的一填充剂以及0.1至50重量份的一添加剂,且所述聚丙烯树脂具有介于3至20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的技术方案,以使得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可以良好地适用于模外转印用复合结构中,并提升模外转印制造方法所生产的产品上的立体包覆精致度,进而改良产品的质量。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外转印用复合结构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以及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外转印用复合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有关“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及其制造方法、模外转印用复合结构”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其是由模外转印用组合物所形成。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模外转印用组合物是包含100重量份的聚丙烯树脂、1至100重量份的功能性树脂、1至50重量份的填充剂以及0.1至50重量份的添加剂。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模外转印用组合物是以聚丙烯树脂配合使用功能性树脂、填充剂与添加剂,以赋予所制成的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所欲的特性。举例而言,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模外转印用组合物的聚丙烯树脂可以具有介于3至20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MeltFlowIndex,MFI)。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选用具有低熔点且延展性佳的聚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的熔点可以是介于130至155℃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功能性树脂是作为改性剂,且可以是具有优良延展性且熔点低的树脂,例如具有介于0.3至30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具有介于0.3至30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是低密度聚乙烯(LDPE)。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功能性树脂可以包含上述聚乙烯树脂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然而,本专利技术不以上述所举的例子为限。举例而言,功能性树脂可以包含1至50重量份的高密度聚乙烯、1至100重量份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或是1至100重量份的低密度聚乙烯。值得一提的是,功能性树脂中可以不包括高密度聚乙烯,即高密度聚乙烯的用量可为0。采用上述功能性树脂作为模外转印用组合物的组分可以使得所制成的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而能够良好包覆于目标产品的表面。换句话说,通过功能性树脂的使用,可以使得所制成的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是由一模外转印用组合物所形成,所述模外转印用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一聚丙烯树脂、1至100重量份的一功能性树脂、1至50重量份的一填充剂以及0.1至50重量份的一添加剂,其中,所述聚丙烯树脂具有介于3至20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17 TW 1071016981.一种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是由一模外转印用组合物所形成,所述模外转印用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一聚丙烯树脂、1至100重量份的一功能性树脂、1至50重量份的一填充剂以及0.1至50重量份的一添加剂,其中,所述聚丙烯树脂具有介于3至20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树脂包含一高密度聚乙烯、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一低密度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高密度聚乙烯具有介于0.3至30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包括一光稳定剂、一紫外线吸收剂、一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以及一乙烯基烯烃共聚物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具有至少4000psi的纵向拉伸强度以及至少3000psi的横向拉伸强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具有介于600至950%之间的纵向伸长率以及介于400至900之间的横向伸长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外转印用聚烯烃膜具有至少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修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