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涂装车间的新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7697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涂装车间的新风装置,包括第一进风总管、换风机、第二进风总管、热交换机、第三进风总管、进风增压机、进风分管、第一排风管、第二排风管、排风增压机、第三排风管、风量调控开关以及隔离网;车间外空气依次经过隔离网、第一进风总管、换风机、第二进风总管、热交换机、进风增压机、第三进风总管,然后在风量调控开关的控制下从进风分管进入到车间内;车间内空气依次经过隔离网、第一排风管、热交换机、排风增压机、第二排风管、换风机,最后第三排风管排放到车间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新风装置能源利用率低且因换风机的风机压力低而无法运用到大涂装车间上的缺陷,增大风机压力,增强负载功率,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A Fresh Air Device for Painting Worksh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涂装车间的新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涂装车间新风系统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涂装车间的新风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汽车已经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目前,汽车厂的涂装车间的耗资和耗能的所占比例最大,所述涂装车间包括多道工序室体,例如,擦净室、打磨室、涂密封胶工位和区域操作车间。在现有的涂装车间的新风装置上,一般是采用统一进排风的设置方式进行空气更换,同时对车间进风以及排风操作;由于涂装车间内,在各个隔离间上,不同的工位,所需的人员数量也各不相同;并且在实际操作上,并不是每个隔离间都在使用;这种统一进排风的设置方式并不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进风隔离间,使得该新风装置的能源利用率低,能耗大;并且,现有的新风装置一般是依靠换风机进行热量交换,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由于换风机的风机压力低,导致新管路不能超过20米,且风机压力过低也限制了阻力元件的使用数量,如弯头、变径、三通、阀门等,从而导致现有的新风装置无法运用到大涂装车间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涂装车间的新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新风装置能源利用率低且因换风机的风机压力低而无法运用到大涂装车间上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涂装车间的新风装置,包括第一进风总管、换风机、第二进风总管、热交换机、第三进风总管、进风增压机、进风分管、第一排风管、第二排风管、排风增压机、第三排风管、风量调控开关以及隔离网;所述第一进风总管的一端与车间外空气连通,其另一端与换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换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第二进风总管与热交换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增压机的进风口与热交换机的出风口连通;若干条所述进风分管的一端通过第三进风总管与进风增压机的出风口连通,其另一端与车间内空气连通;任一条所述进风分管的内壁均固定设置有风量调控开关;所述热交换机的排风进口通过第一排风管与车间内空气连通,所述热交换机的排风出口与排风增压机的排风进口连通;所述排风增压机的排风出口通过第二排风管与换风机的排风进口连通;所述换风机的排风出口通过第三排风管与车间外空气连通;所述隔离网覆盖固定在所述第一进风总管和进风分管的管口端面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该风量调控开关包括有齿轮、转杆、第一螺纹杆、转动件、第二螺纹杆、斜齿轮、螺母以及卡杆;所述进风分管的上下两侧内壁内均凹设有与进风分管连通的空腔;两个所述空腔内均设有齿轮,且两个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齿轮为中空结构,两个所述齿轮中均设有转杆,且转杆为中空结构,所述转杆中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转杆两侧内壁均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两个横向设置的第二螺纹杆,且两个第二螺纹杆分别位于第一螺纹杆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转动件的一端均设有与第一螺纹杆匹配的斜齿轮,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侧壁均套设有与其匹配的螺母,所述螺母的侧壁均横向设有卡杆,且卡杆贯穿转杆的侧壁设置,所述齿轮的侧壁环绕设有多个与卡杆匹配的卡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该隔离网包括孔径不大于0.01mm的铁质网。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该进风分管的数量至少为两条。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该风量调控开关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所述风量调控开关的数量与进风分管的数量相等。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新风装置增设了热交换机,提高了整体热量交换性能,提高了热量交换效率;然后利用隔离网有效隔离大颗粒杂物进入到装置后堵塞风管而影响装置的运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大颗粒物容易进入到风管内堵塞风管的缺陷,达到延长整个装置使用寿命的目的;然后利用进风增压机,能有效地将车间外空气抽取到装置中,经过换风机的换气更新除尘和热交换机的热量交换后通过若干条进风分管吹进到车间内;利用排风增压机,能有效将车间内空气全部收集并排放出去;因此,本新风装置通过进风增压机和排风增压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换风机的风机压力低而无法运用到大涂装车间上的缺陷,有效提高了整体风机压力,增强了车间的送排风能力,提高了车间空气更换效率;并且,本技术利用风量调控开关实现对每条进风分管的进风控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每条进风分管的工作状态,使得每条进风分管得以分立控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采用统一进排风设置方式而造成能源利用率低下的缺陷,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涂装车间的新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量调控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处放大结构图。图中:1-第一进风总管;2-进风净化机;3-换风机;4-第二进风总管;5-热交换机;6-第三进风总管;7-进风增压机;8-进风分管;9-第一排风管;10-排风净化机;11-第二排风管;12-排风增压机;13-第三排风管;14-风量调控开关;15-隔离网;141-空腔;142-齿轮;143-转杆;144-卡槽;145-第一螺纹杆;146-转动件;147-第二螺纹杆;148-斜齿轮;149-螺母;1410-卡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中所示,一种用于涂装车间的新风装置,包括第一进风总管1、换风机3、第二进风总管4、热交换机5、第三进风总管6、进风增压机7、进风分管8、第一排风管9、第二排风管11、排风增压机12、第三排风管13、风量调控开关14以及隔离网15;所述第一进风总管1的一端与车间外空气连通,其另一端与换风机3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换风机3的出风口通过第二进风总管4与热交换机5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增压机7的进风口与热交换机5的出风口连通;若干条所述进风分管8的一端通过第三进风总管6与进风增压机7的出风口连通,其另一端与车间内空气连通;任一条所述进风分管8的内壁均固定设置有风量调控开关14;所述热交换机5的排风进口通过第一排风管9与车间内空气连通,所述热交换机5的排风出口与排风增压机12的排风进口连通;所述排风增压机12的排风出口通过第二排风管11与换风机3的排风进口连通;所述换风机3的排风出口通过第三排风管13与车间外空气连通;所述隔离网15覆盖固定在所述第一进风总管1和进风分管8的管口端面上。该进风分管8的数量至少为两条。该风量调控开关1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所述风量调控开关14的数量与进风分管8的数量相等。显然,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换风机3和热交换机5均为现有风机,可实际运用选择不同型号不同类别的风机;所述进风增压机7和排风增压机12均为现有增压机,可实际运用选择不同型号不同类别的增压机。从本实施例可以看出:本新风装置增设了热交换机5,提高了整体热量交换性能,提高了热量交换效率;利用进风增压机7,能有效地将车间外空气抽取到装置中,经过换风机3的换气更新除尘和热交换机5的热量交换后通过若干条进风分管8吹进到车间内;利用排风增压机12,能有效将车间内空气全部收集并排放出去;因此,本新风装置通过进风增压机7和排风增压机12,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换风机3的风机压力低而无法运用到大涂装车间上的缺陷,有效提高了整体风机压力,增强了车间的送排风能力,提高了车间空气更换效率;并且,本技术利用风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涂装车间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进风总管、换风机、第二进风总管、热交换机、第三进风总管、进风增压机、进风分管、第一排风管、第二排风管、排风增压机、第三排风管、风量调控开关以及隔离网;所述第一进风总管的一端与车间外空气连通,其另一端与换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换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第二进风总管与热交换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增压机的进风口与热交换机的出风口连通;若干条所述进风分管的一端通过第三进风总管与进风增压机的出风口连通,其另一端与车间内空气连通;任一条所述进风分管的内壁均固定设置有风量调控开关;所述热交换机的排风进口通过第一排风管与车间内空气连通,所述热交换机的排风出口与排风增压机的排风进口连通;所述排风增压机的排风出口通过第二排风管与换风机的排风进口连通;所述换风机的排风出口通过第三排风管与车间外空气连通;所述隔离网覆盖固定在所述第一进风总管和进风分管的管口端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涂装车间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进风总管、换风机、第二进风总管、热交换机、第三进风总管、进风增压机、进风分管、第一排风管、第二排风管、排风增压机、第三排风管、风量调控开关以及隔离网;所述第一进风总管的一端与车间外空气连通,其另一端与换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换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第二进风总管与热交换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增压机的进风口与热交换机的出风口连通;若干条所述进风分管的一端通过第三进风总管与进风增压机的出风口连通,其另一端与车间内空气连通;任一条所述进风分管的内壁均固定设置有风量调控开关;所述热交换机的排风进口通过第一排风管与车间内空气连通,所述热交换机的排风出口与排风增压机的排风进口连通;所述排风增压机的排风出口通过第二排风管与换风机的排风进口连通;所述换风机的排风出口通过第三排风管与车间外空气连通;所述隔离网覆盖固定在所述第一进风总管和进风分管的管口端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涂装车间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控开关包括有齿轮、转杆、第一螺纹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德志刘立军杨凯杨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加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