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小军专利>正文

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7625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包括料斗、绞筒、绞龙、撇油器、轻质杂物仓和水池;料斗的底部连通绞筒,绞龙安装在绞筒内;绞筒的底面具有第一漏孔,厨余经过绞龙破碎后产生的混合液经过第一漏孔流入第一水油分离管,第一水油分离管分别连通储油仓和沉淀仓;绞筒的末端设置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供破碎后的厨余通过的第二漏孔,绞筒的末端连通至水池;撇油器包括能够旋转的底盘和设置底盘上的弹性刷条;轻质杂物仓安装在撇油器旁。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绞龙破碎厨余废弃物,将破碎产生的混合液分离净化,将固体厨余用作鱼类的食物,水体残渣饲喂蚯蚓,废气及液肥用于养藻和蔬果,既环保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Kitchen Waste Treatment Device Based on Water Biological Ch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厨余废弃物主要是指用餐后产生的剩菜、剩饭、剩汤以及烹饪过程中产生废弃食材;当前,对厨余废弃物的处理手段包括焚烧、填埋、制作生态饲料、好氧堆肥、蚯蚓堆肥和食腐昆虫养殖等,其中生物处理手段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由于垃圾分类的成本高昂以及操作困难等原因,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没有企业能够将居民的厨余废弃物专门收集起来集中生态化处理。多数情况下,大部分家庭分类好的厨余废弃物与普通垃圾一起被简单的焚烧或填埋,既不能发挥这些有机物质的剩余价值又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将厨余废弃物通过水体生物链转化为高品质的水产和蔬果,充分利用厨余废弃物中的有机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包括料斗、绞筒、绞龙、撇油器(也具有撇渣功能)、轻质杂物仓和水池;料斗的底部连通绞筒,绞龙安装在绞筒内;绞筒的底面具有第一漏孔,厨余经过绞龙破碎后产生的混合液经过第一漏孔流入第一水油分离管,第一水油分离管分别连通储油仓和沉淀仓,其中第一水油分离管在侧面较高点与储油仓连通,在底部与沉淀仓连通,混合液进入第一水油分离管之后自动分层,油液漂浮在上,第一水油分离管内油液液面升高后自动流入储油仓;绞筒的末端设置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供破碎后的厨余通过的第二漏孔,绞筒的末端连通至水池,水池内养殖鱼类;撇油器包括能够旋转的底盘和设置于底盘上的弹性刷条,底盘倾斜设置使得底盘刷条的一部分浸入水池的液面以下;轻质杂物仓安装在撇油器旁,轻质杂物仓的入口对应撇油器;轻质杂物仓侧面较高点设置滤网连通至第二水油分离管,第二水油分离管分别连通储油仓和沉淀仓,第二水油分离管与储油仓的连通口高于第二水油分离管与沉淀仓的连通口,第二水油分离管与储油仓的连通口低于第二水油分离管与轻质杂物仓的连通口;经过破碎的厨余进入水池后,残留的少量油液和轻质杂物(例如尚未能沉水的菜叶及塑料物品等)漂浮在水池内,旋转的撇油器将漂浮的油液和轻质杂物扫进轻质杂物仓,其中的油液和仓内过多的水经过滤网进入第二水油分离管。进一步的,所述绞筒的末端还设置有挡水板,挡水板阻挡厨余在破碎过程中产生的混合液,使混合液尽可能的从绞筒底面的第一漏孔渗漏。进一步的,厨余处理装置还包括中继仓和淋水系统,中继仓与沉淀仓的上部连通,淋水系统抽取中继仓内的水并在料斗的投料口喷淋,淋水系统用于冲刷料斗及绞筒内的厨余废弃物,冲洗厨余废弃物中的油盐、刺激性及染色物质等,同时,为料斗及绞筒内的厨余废弃物接种有益菌。进一步的,厨余处理装置还包括浓缩仓,浓缩仓与中继仓连通,浓缩仓内设置有第一热源加热蒸发浓缩仓内的盐水;浓缩仓与中继仓之间设置过滤装置并设置单向阀,避免浓缩仓的盐水返回中继仓。具体的,所述水池包括前端主池、后端主池、底池、杂物挡板、斜板和重质杂物区,绞筒的末端连通前端主池,杂物挡板位于前端主池和后端主池之间,杂物挡板从上到下部分浸入水池液面,尽可能的将漂浮在液面上的油液和轻质杂物阻隔在前端主池,以便撇油器能够将漂浮的油液和轻质杂物扫进轻质杂物仓;斜板位于后端主池下部,底池位于斜板之下,底池内养殖小型鱼虾,斜板上设置有第三漏孔,重质杂物区位于斜板末端;破碎后的厨余在沉底之后沿着斜板下滑,细小的碎屑穿过第三漏孔进入底池供小型鱼虾食用,最终被鱼类取食剩余下来的重质杂物在水流作用下沿斜板滑入重质杂物区堆积,定期清理。进一步的,厨余处理装置还包括蚯蚓处理仓和沉渣泵,沉渣泵安装在底池,沉渣泵通过管路将底池的沉渣(主要是鱼虾的排泄物和未分解的厨余残渣)输送至蚯蚓处理仓,蚯蚓处理仓内养殖蚯蚓以分解沉渣。进一步的,厨余处理装置还包括植物种植区,蚯蚓处理仓下部设透气隔板,隔板下设置溢流口,蚯蚓处理仓内来自沉渣以及蚯蚓分解产生的液体经过溢流口及管路引流至植物种植区。进一步的,厨余处理装置还包括气体循环系统、生化仓和微藻养殖池,中继仓上部连通生化仓,此连通口的高度略高于中继仓与浓缩仓之间的连通口,生化仓的底部连通微藻养殖池,微藻养殖池内养殖微藻;气体循环系统将料斗、水池、沉淀仓、生化仓、中继仓、浓缩仓和蚯蚓处理仓内的气体持续泵入微藻养殖池,气体循环系统同时将微藻养殖池内溢出的气体输送至植物种植区,气体循环系统利用植物种植区净化后的气体对绞筒、水池、沉淀仓、生化仓、中继仓、浓缩仓以及蚯蚓处理仓的液体进行曝气。进一步的,厨余处理装置还包括微藻富集池和循环气举泵,微藻富集池与微藻养殖池连通并在连通处设置第一过滤网,循环气举泵持续将微藻养殖内的藻液泵入微藻富集池,小型微藻能够穿过第一过滤网重新回到微藻养殖池,成熟的大型藻类被滞留在微藻富集池,方便采收。进一步的,厨余处理装置还包括微藻采收烘存系统;微藻采收烘存系统包括进液管和采收箱;采收箱内设置有重力过滤区、张力过滤区、烘存区、冷凝区、第二热源及气体循环系统,进液管用于将微藻富集池的藻液输送至重力过滤区;重力过滤区包括深水区和浅水区,深水区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过滤网并最终通过管路连通至微藻养殖池;浅水区设置有藻液通道连通至张力过滤区;张力过滤区设置有第三过滤网和位于第三过滤网之下的填料,第三过滤网倾斜;张力过滤区下方设置有至少两个滚筒和缠绕在滚筒上的传送带,传送带下方设置有第一导热板和采收滚筒,采收滚筒与传送带相切;采收滚筒下方设置有烘存区,烘存区内设置有第二导热板;第二热源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连接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置于冷凝区内,采收箱内气体循环系统抽取采收箱内藻液蒸发产生的湿润空气在冷凝区中进行冷凝。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厨余处理装置利用绞龙破碎厨余废弃物,破碎冲淋产生的混合液分离净化,固体物用作鱼类的食物,实现了废物重新利用,既环保又能产生经济效益。(2)本专利技术的厨余处理装置设置蚯蚓处理仓对水池的沉渣进一步分解,植物种植区再次利用有机物分解后产生的液体,扩展了厨余处理装置内的生态链,进一步提升厨余的转化利用价值。(3)本专利技术的厨余处理装置收集各仓产生的碳氮废气用于养殖藻类,再行采收,再次提高了厨余废弃物的转化利用价值。(4)本专利技术的厨余处理装置各环节产生的废水废气及有机物通过内部构造的生态链予以循环利用,在提升转化利用价值的同时,对外实现近零排放。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厨余处理装置立体图。图2是实施例1厨余处理装置立体图(隐藏部分封板)。图3是实施例1厨余处理装置立体图(隐藏水池和植物种植区)。图4是实施例1厨余处理装置立体图(另一个视角)。图5是实施例1中微藻采收烘存系统结构图。图6是实施例1中蚯蚓处理区结构图。其中:1、料斗;101、投料口;2、绞筒;3、绞龙;4、撇油器;5、轻质杂物仓;6、中继仓;7、浓缩仓;8、沉渣泵;9、植物种植区;10、生化仓;11、微藻养殖池;12、微藻富集池;13、第一水油分离管;14、储油仓;15、沉淀仓;16、挡板;17、挡水板;18、前端主池;19、后端主池;20、底池;21、杂物挡板;22、斜板;23、重质杂物区;24、第二水油分离管;25、第一半导体制冷片;26、溢流口;27、第一过滤网;28、进液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绞筒、绞龙、撇油器、轻质杂物仓和水池;料斗的底部连通绞筒,绞龙安装在绞筒内;绞筒的底面具有第一漏孔,厨余经过绞龙破碎后产生的混合液经过第一漏孔流入第一水油分离管,第一水油分离管分别连通储油仓和沉淀仓;绞筒的末端设置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供破碎后的厨余通过的第二漏孔,绞筒的末端连通至水池;撇油器包括能够旋转的底盘和设置于底盘上的弹性刷条,底盘倾斜设置使得底盘刷条的一部分浸入水池的液面以下;轻质杂物仓安装在撇油器旁,轻质杂物仓的入口对应撇油器;轻质杂物仓上部设置滤网并连通至第二水油分离管,第二水油分离管分别连通储油仓和沉淀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绞筒、绞龙、撇油器、轻质杂物仓和水池;料斗的底部连通绞筒,绞龙安装在绞筒内;绞筒的底面具有第一漏孔,厨余经过绞龙破碎后产生的混合液经过第一漏孔流入第一水油分离管,第一水油分离管分别连通储油仓和沉淀仓;绞筒的末端设置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供破碎后的厨余通过的第二漏孔,绞筒的末端连通至水池;撇油器包括能够旋转的底盘和设置于底盘上的弹性刷条,底盘倾斜设置使得底盘刷条的一部分浸入水池的液面以下;轻质杂物仓安装在撇油器旁,轻质杂物仓的入口对应撇油器;轻质杂物仓上部设置滤网并连通至第二水油分离管,第二水油分离管分别连通储油仓和沉淀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筒的末端还设置有挡水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继仓和淋水系统,中继仓与沉淀仓连通,淋水系统抽取中继仓内的水并在料斗的投料口喷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浓缩仓,浓缩仓与中继仓连通,浓缩仓内设置有第一热源加热蒸发浓缩仓内的盐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包括前端主池、后端主池、底池、杂物挡板、斜板和重质杂物区,绞筒的末端连通前端主池,杂物挡板位于前端主池和后端主池之间,斜板位于后端主池下部,底池位于斜板之下,斜板上设置有第三漏孔,重质杂物区位于斜板末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蚯蚓处理仓和沉渣泵,沉渣泵安装在底池,沉渣泵通过管路将底池的沉渣输送至蚯蚓处理仓,蚯蚓处理仓内养殖蚯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水体生物链的厨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植物种植区,蚯蚓处理仓下部设透气隔板,透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军吴宛青罗钤元刘晓茜
申请(专利权)人:胡小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