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菌治疗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38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菌治疗巾,包括治疗巾本体,治疗巾本体包括可对折的上部巾体和下部巾体,上部巾体上设有透明观察带,上部巾体的两端均设有粘贴条公扣,下部巾体的两端设有可与两粘贴条公扣粘贴的粘贴条母扣,治疗巾本体的材料为双层棉布。此防菌治疗巾,使用时对折上部巾体和下部巾体,使其包裹三通管,保护三通管不受细菌感染,粘贴条公扣粘贴于粘贴条母扣上,保证包裹三通管的牢固可靠,防止治疗巾本体滑落,通过透明观察带可观察三通管处的情况,防止出现异常情况,治疗巾本体采用双层棉布,具有一定的重量,可防止滑落,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菌治疗巾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菌治疗巾。
技术介绍
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时候,尤其是ICU患者,多数有留置深静脉管路,所用药物较多,所以会使用医用三通管和压力延长管,但是串联在一起的三通管和压力延长管直接放置在病人的病床上是不卫生的,一般地,护士们会拿治疗巾来包裹三通管,防止三通管和延长管的连接部位被细菌污染,但是临床上常用的一次性治疗巾一般都采用无纺布材质,质地轻,稍微晃动,就很容易出现滑落,达不到保护三通管和压力延长管的作用,而且采用一次性治疗巾使用完后即丢弃,不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滑落的防菌治疗巾。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菌治疗巾,包括治疗巾本体,治疗巾本体包括可对折的上部巾体和下部巾体,上部巾体上设有透明观察带,上部巾体的两端均设有粘贴条公扣,下部巾体的两端设有可与两粘贴条公扣粘贴的粘贴条母扣,治疗巾本体的材料为双层棉布。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上部巾体与下部巾体对折形成中间分隔线,上部巾体与下部巾体位于中间分隔线的两侧,透明观察带设于靠近中间分隔线处,透明观察带呈长方形。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粘贴条公扣为魔术贴公扣,粘贴条母扣为魔术贴母扣。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粘贴条公扣从中间分隔线处延伸至上部巾体的上端,粘贴条母扣从中间分隔线处延伸至下部巾体的下端。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下部巾体的背面设有若干防滑凸起。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上部巾体的背面右上角处设有呈三角形的颜色识别区,颜色识别区的颜色为红色或蓝色或绿色或橘色。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下部巾体靠近中间分隔线处设有遇水变色的变色条。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上部巾体靠近中间分隔线处设有观察口,观察口为通孔,透明观察带可拆卸地粘贴于观察口处,透明观察带覆盖观察口。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治疗巾本体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50cm和30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此防菌治疗巾,使用时对折上部巾体和下部巾体,使其包裹三通管,保护三通管不受细菌感染,粘贴条公扣粘贴于粘贴条母扣上,保证包裹三通管的牢固可靠,防止治疗巾本体滑落,通过透明观察带可观察三通管处的情况,防止出现异常情况,治疗巾本体采用双层棉布,具有一定的重量,可防止滑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为一种防菌治疗巾,包括治疗巾本体,治疗巾本体包括可对折的上部巾体1和下部巾体2,上部巾体1上设有透明观察带11,上部巾体1的两端均设有粘贴条公扣12,下部巾体2的两端设有可与两粘贴条公扣12粘贴的粘贴条母扣21,治疗巾本体的材料为双层棉布。此防菌治疗巾,使用时对折上部巾体1和下部巾体2,使其包裹三通管,保护三通管不受细菌感染,粘贴条公扣12粘贴于粘贴条母扣21上,保证包裹三通管的牢固可靠,防止治疗巾本体滑落。通过透明观察带11可观察三通管处的情况,防止出现异常情况。治疗巾本体采用双层棉布,具有一定的重量,包裹三通管后放置于病床上,可有效防止滑落,此外,与采用无纺布的一次性治疗巾相比,可反复消毒使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上部巾体1与下部巾体2对折形成中间分隔线3,上部巾体1与下部巾体2位于中间分隔线3的两侧,透明观察带11设于靠近中间分隔线3处,透明观察带11呈长方形。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粘贴条公扣12为魔术贴公扣,粘贴条母扣21为魔术贴母扣。采用魔术贴,操作简单方便。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粘贴条公扣12从中间分隔线3处延伸至上部巾体1的上端,粘贴条母扣21从中间分隔线3处延伸至下部巾体2的下端。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下部巾体2的背面设有若干防滑凸起22。上部巾体1和下部巾体2对折包裹三通管后放置于病床上,下部巾体2的背面与病床接触,防滑凸起22可增加下部巾体2与病床的接触摩擦力,从而进一步防止治疗巾本体滑落,治疗巾本体可承受一定程度的晃动而不会掉落。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上部巾体1的背面右上角处设有呈三角形的颜色识别区13,颜色识别区13的颜色为红色或蓝色或绿色或橘色。通过设置颜色识别区13可区分包裹的动静脉管路类别,颜色识别区13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的动静脉管路,红色对应为颈内或股静脉通路,蓝色对应为中心静脉导管通路,绿色对应为留置针静脉通路,橘色对应为输液港通路。通过颜色识别区13的颜色护士可快速分辨出治疗巾本体包裹的动静脉管路情况,从而便于进行检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下部巾体2靠近中间分隔线3处设有遇水变色的变色条23。治疗巾本体包裹三通管后,变色条23位于三通管的下方,若三通管处出现漏液,漏出的液体滴落到变色条23上,变色条23会产生颜色变化,透过透明观察带11可观察到变色条23的颜色变化。通过变色条23可快速及时地发现三通管处的漏液异常情况,便于护士进行及时的处理。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上部巾体1靠近中间分隔线3处设有观察口14,观察口14为通孔,透明观察带11可拆卸地粘贴于观察口14处,透明观察带11覆盖观察口14。透过透明观察带11观察到三通管处出现异常情况时,可撕开透明观察带11,穿过观察口14对三通管进行简单的操作处理,无需撕开上部巾体1和下部巾体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治疗巾本体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50cm和30cm。当然,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菌治疗巾,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巾本体,所述治疗巾本体包括可对折的上部巾体(1)和下部巾体(2),所述上部巾体(1)上设有透明观察带(11),所述上部巾体(1)的两端均设有粘贴条公扣(12),所述下部巾体(2)的两端设有可与两所述粘贴条公扣(12)粘贴的粘贴条母扣(21),所述治疗巾本体的材料为双层棉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菌治疗巾,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巾本体,所述治疗巾本体包括可对折的上部巾体(1)和下部巾体(2),所述上部巾体(1)上设有透明观察带(11),所述上部巾体(1)的两端均设有粘贴条公扣(12),所述下部巾体(2)的两端设有可与两所述粘贴条公扣(12)粘贴的粘贴条母扣(21),所述治疗巾本体的材料为双层棉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菌治疗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巾体(1)与下部巾体(2)对折形成中间分隔线(3),所述上部巾体(1)与下部巾体(2)位于所述中间分隔线(3)的两侧,所述透明观察带(11)设于靠近所述中间分隔线(3)处,所述透明观察带(11)呈长方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菌治疗巾,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条公扣(12)为魔术贴公扣,所述粘贴条母扣(21)为魔术贴母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菌治疗巾,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条公扣(12)从中间分隔线(3)处延伸至上部巾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丹倪春燕贾楠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