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型底边带锯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287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异型底边带锯条。所述异型底边带锯条包括带体和排布设于所述带体上的多个锯齿,所述带体的底边为基于函数图像的曲线。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异型底边带锯条的底边与锯齿齿尖连线形成的直线并不是平行的,而是呈曲线,该曲线的设计基于某一种数学函数关系。采用这种设计的带锯条在运行时并不是平行往进给方向移动,而是在进给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偏摆角度,该角度可以基于底边设计的数学函数关系与带锯床上导向臂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采用这种设计的带锯条能有效减小切削阻力,从而提高锯切效率。

A Special-shaped Bottom Side Band Saw Bla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型底边带锯条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锯条设计及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异型底边带锯条。
技术介绍
对于传统的带锯条,其底边为一条直线,该直线与锯齿齿尖连线形成的直线是平行的。或者说,从任一齿尖到底边的垂直距离是相等的。因此带锯条在锯切时均为平行往进给方向移动,如对于卧式带锯床,带锯条是平行往下移动;对于立式带锯床,带锯条是平行往水平方向移动。这种带锯条在锯切过程中进给速度、进给力、切削力都是恒定的,单个锯齿的切削深度也是恒定的。这种带锯条在锯切难切材料,或尺寸较大的材料时,往往切削效率较低。如采用67mm×1.6mm规格带锯条、采用1/1.5TPI齿距,在卧式带锯床上锯切宽度×高度=1200mm×800mm尺寸的S136H模具钢,锯切效率通常仅为15cm2/min左右,这样将该尺寸的模具钢切断需要10.6小时左右。作为对比,采用27mm×0.9mm规格带锯条、采用2/3TPI齿距,在卧式带锯床上锯切φ150mm的45钢时,锯切效率可到50cm2/min。在美国专利US4423653中公开了一种新型带锯条,其底边并非一条直线,而是由一段上升的直线、一段下降的直线及两条不在一个水平面上但相互平行的水平直线组成,这种带锯条在锯切时会产生角度的偏摆,使锯齿更容易切入工件,从而可以将锯切效率提高30%~180%不等。此后在美国专利US9987695B2、US9731366B2及中国专利CN104551236B中相继公开了类似设计的带锯条,其底边基本由上升的直线段、下降的直线段和水平直线组合而成,而其基本功能均能实现提高锯切效率。上述专利中,均由直线段组成,而且各自只公开了一种底边设计方案。实际上在不同工况下其采用的底边设计会有所不同,比如锯床的导向臂间距就对底边形状的设计就有很大影响,如果导向臂间距与底边形状一个周期的长度相近,这种设计不仅获得带锯条偏转角度以实现其本来的功能,反而会造成带锯条进给速度不恒定而对锯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一个设计方案难以适用于所有工况。此外,在这种带锯条中,其最关键的是带锯条的偏转角度,而在上述专利中均关注于底边形状的设计,而未公开底边形状是如何决定带锯条偏转角度的。因此,对于底边形状,最佳的设计是基于导向臂的间距进行设计。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异型底边带锯条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型底边带锯条,其底边形状基于某函数图像进行设计,并且该函数中的基本参数由锯床的导向臂间距决定,从而获得最理想的偏转幅度和角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异型底边带锯条包括带体和排布设于所述带体上的多个锯齿,所述带体的底边为基于函数图像的曲线。上述方案带锯条底边为曲线,在进给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偏摆角度,该角度可以基于底边设计的数学函数关系与带锯床上导向臂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可使带锯条在锯切时减小切削阻力,从而提高锯切效率。优选的,所述曲线由多个相同的S形周期曲线段组成。优选的,一个周期曲线段的形状通过函数(1)的图像确定:其中,X∈[0,2B],即曲线段一个周期的长度为2B,B/L=0.8~1.2,A=0.25~1.5,上述中,L为带锯床两个导向臂之间的间距。采用该设计可以实现带锯条偏转角度在-arctan(2A/L)~arctan(2A/L)之间连续变化。优选的,所述曲线由多个相同的波浪形周期曲线段组成。优选的,一个周期曲线段的形状通过函数(2)的图像确定:y=f(x)=Cx2-D(2)其中:即曲线段一个周期的长度为D=0.5~3,上述中,L为带锯床两个导向臂之间的距离。采用该设计可以实现带锯条偏转角度在-arctan(D/L)~arctan(D/L)之间连续变化。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所述带锯条底边与锯齿齿尖连线形成的直线并不是平行的,而是呈曲线,该曲线的设计基于某一种数学函数关系。采用这种设计的带锯条在运行时并不是平行往进给方向移动,而是在进给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偏摆角度,该角度可以基于底边设计的数学函数关系与带锯床上导向臂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采用这种设计的带锯条能有效减小切削阻力,从而提高锯切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异型底边带锯条的实施例一中一个周期曲线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异型底边带锯条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异型底边带锯条的实施例二中一个周期曲线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异型底边带锯条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异型底边带锯条包括带体和排布设于所述带体上的多个锯齿,所述带体的底边为基于函数图像的曲线。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所述曲线由多个相同的S形周期曲线段组成。该周期曲线段的形状通过函数(1)的图像确定:其中,X∈[0,2B],即曲线段一个周期的长度为2B,B/L=0.8~1.2,A=0.25~1.5,上述中,L为带锯床导向臂的间距。如:宽度×厚度=27mm×0.9mm带锯条,齿距为3/4TPI,前角10°,带锯条长度为3505mm,当设置带锯床的导向臂间距为100mm时,采用函数其中x∈[0,200],即一个曲线段的长度为200mm。加工出的带锯条如图2所示。在本案例中,带锯条偏转角度将在-0.86°~0.86°之间连续变化。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所述曲线由多个相同的波浪形周期曲线段组成。该周期曲线段的形状通过函数(2)的图像确定:y=f(x)=Cx2-D(2)其中:即曲线段一个周期的长度为D=0.5~3,上述中,L为带锯床两个导向臂之间的距离。采用该设计可以实现带锯条偏转角度在-arctan(D/L)~arctan(D/L)之间连续变化。如:对于宽度×厚度=54mm×1.6mm带锯条,齿距为1/1.5TPI,前角10°,带锯条长度为7140mm,当设置导向臂间距L为800mm。采用函数:其中x∈[-800,800],即一个曲线段的长度为1600mm。加工出的带锯条如图4所示。在本案例中,带锯条偏转角度将在-0.14°~0.14°之间连续变化。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型底边带锯条,包括带体和排布设于所述带体上的多个锯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的底边为基于函数图像的曲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型底边带锯条,包括带体和排布设于所述带体上的多个锯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的底边为基于函数图像的曲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型底边带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由多个相同的S形周期曲线段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型底边带锯条,其特征在于,一个周期曲线段的形状通过函数(1)的图像确定:其中,X∈[0,2B],即曲线段一个周期的长度为2B,B/L=0.8~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寓真刘国跃易佳文柳寒潇朱迪李寒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