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晓华专利>正文

一种取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22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37
一种取骨器,包括:手柄,手柄上设置有第一通孔;主衬套嵌入固定在第一通孔内,主衬套沿轴向,在与手柄的上端同侧的第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孔,在与手柄下端同侧的第二端,设置有直径大于内螺纹孔的大径的第一配合孔;取骨套筒,取骨套筒的上端通过第一锁紧部可拆装地固定在第一配合孔内,下端设置有刀口部,取骨套筒沿轴向,设置有第二配合孔及骨头收纳部;调整部,调整部包括调整螺杆,调整部通过调整螺杆与主衬套的内螺纹孔的螺纹啮合而进行调整,并可收缩在骨头收纳部内或者显露在骨头收纳部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的一种取骨器,可以准确地取骨;另外,由于取骨套筒可以拆卸,使得部分零部件能够循环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A bone rem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骨器
本技术涉及手术器械
,尤其涉及取骨器。
技术介绍
在骨科手术中,由于粉碎性骨折、骨缺损或者不连等,都需要做植骨治疗,在所有植骨材料中,又以取自病人自身的骨组织最好,因此,植骨手术用自体骨最多。过去,常规的取骨方法通过从切口暴露骨骼后用骨凿来凿取,操作粗糙,创伤大,并且取骨处容易发生血肿、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给病人带来痛苦。后来,又开发了取骨器,取骨器通常由“T”形把手,加空心的套筒型环锯组成,套筒型环锯的一端与“T”形把手固定,另一端设有锯孔,取骨时,手握“T”形把手,锯齿对准取骨位置,手按压把手,按环锯齿的锯物方向拧动,一块带外螺纹的骨块即被取下。但是,这样的取骨器虽然能够方便地将骨取下,但是,同样带了问题,首先,通过拧动的方法取骨,取骨时容易折断,一旦折断,又要重新取骨,对病人带来额外的疼痛,其次,由于是通过多次的拧动将骨取出来的,取出来的骨可能不平滑甚至是弯曲的,导致植骨困难;再次,这种取骨器基本上都是一体固定的结构,使用过之后必须全部废弃,不能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取骨器,以实现准确取骨的同时,提高取骨的成功率,并且使部分零部件能够循环使用,降低使用成本。一种取骨器,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上设置有从上端至下端贯通的第一通孔;主衬套,所述主衬套嵌入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主衬套沿轴向,在与所述手柄的上端同侧的第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孔,在与所述手柄下端同侧的第二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内螺纹孔的大径的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内螺纹孔沿所述主衬套的轴向连通;取骨套筒,所述取骨套筒的上端通过第一锁紧部可拆装地固定在所述第一配合孔内,下端设置有刀口部,所述取骨套筒沿轴向,设置有贯通所述取骨套筒的上端的第二配合孔及贯通所述刀口部的骨头收纳部,所述骨头收纳部与所述第二配合孔沿所述取骨套筒的轴向连通;调整部,所述调整部包括调整螺杆,所述调整部通过所述调整螺杆与所述主衬套的所述内螺纹孔的螺纹啮合而进行调整,并可收缩在所述骨头收纳部内或者显露在所述骨头收纳部外。优选地,所述刀口部的外周设置有若干沿所述取骨套筒的轴向延伸的第一狭缝,所述第一狭缝贯通至所述骨头收纳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刀口部的外端的壁部的截面呈倒三角形状,包括设置在该壁部的外周面上的第一倒角及在设置在该壁部的内周面上的第二倒角。优选地,所述刀口部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刻度线。优选地,所述第一锁紧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主衬套的第二端上的管螺纹部及与所述管螺纹部的外螺纹啮合的锁紧螺母,所述管螺纹部位于所述第一配合孔的下部,所述管螺纹部的壁部上,设置有若干贯通所述管螺纹部的壁部的端部并沿轴向延伸的第二狭缝。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取骨套筒的外周呈圆柱状,所述取骨套筒与所述管螺纹部的内孔之间,还套嵌有辅助隔环。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辅助隔环上设置有若干贯通其一端并沿轴向延伸的第三狭缝。优选地,所述调整部还包括可拆装的调整棒,所述调整棒包括大径端及小径端,调整时,所述调整棒的小径端与所述第二配合孔嵌入配合并抵接至所述调整螺杆的一端,所述调整棒的大径端嵌入所述骨头收纳部,并通过所述调整螺杆的调整,收缩在所述骨头收纳部内或者显露在所述骨头收纳部外。优选地,所述调整棒在其小径端,嵌套有弹性件。优选地,所述手柄呈T型状,所述手柄的下端设置有把持部。本技术针的一种取骨器,将设置有具有刀口部的可拆装的取骨套筒,通过敲击的办法,使刀口部切割骨头并将被切割的骨头收纳在由调整部调整好深度的骨头收纳部内,由于敲击迅速,不需要旋转,因此可以准确地取骨;另外,由于取骨套筒可以拆卸,因此,使用后可以只更换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取骨套筒部分,而无需将整套取骨器废弃掉,使得部分零部件能够循环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的取骨器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b)是图1(a)的俯视图;图2是图1(b)A-A处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实施例的取骨器的爆炸示意图;图4(a)是图1的实施例的主衬套的主视图;图4(b)是图4(a)的B-B处的剖视图;图5(a)是图1的实施例的取骨套筒的主视图;图5(b)是图5(a)的C-C处的剖视图;图5(c)是图5(b)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图1(a)至图5(c),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目的是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另外,根据本技术的原理对说明性的实施例所进行的描述旨在要结合附图来进行阅读,其将被视作整个书面说明书的一部分。在公开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描述中,任何方向或方位的引用仅仅旨在便于说明,而并非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相关术语如“正面”、“背面”、“上部”、“下部”、“上端”、“下端”、“侧部”、“外侧”、“内侧”、“中部”、“内部”、“外部”、“下部的”、“上部的”、“水平的”、“垂直的”、“上方”、“下方”、“向上”、“向下”、“顶部”和“底部”)及其派生词(例如,“水平地”、“向下地”、“向上地”等)应当被解释为下文所述的或在讨论中的附图所示的方位。这些相关术语仅为方便说明之用,而不能要求设备按照特定方位进行构造或操作,除非有明确说明。因此,本技术不应被确切地限制于对可单独存在或在其它特征组合中存在的特征的一些可能的非限制性组合进行说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界定。正如当前设想,本次公开描述了本技术的最优模式或实践模式。本技术并非旨在从限制层面上进行理解,而是通过结合附图提供仅供说明使用的技术示例,以告知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本技术的优点和构造。在附图的各种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图1(a)是本技术的取骨器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b)是图1(a)的俯视图,图2是图1(b)A-A处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实施例的取骨器的爆炸示意图。参照图1(a),图1(b),图2,图3,一种取骨器,包括:呈T型状的手柄1,手柄1上设置有从T型状的上端1a贯通至下端1b的第一通孔11,手柄1的两端设置有便于人手拿取的把柄13,手柄1的下端设置有把持部12,把持部12的长度尺寸设置为大致超过成年人的拳头,以便于医生操作时手握住该把持部12对取骨器进行敲击。第一通孔11内嵌入固定有主衬套2,在本实施例中,从加工的便捷性、操作的稳定性及后期拆卸的方便性出发,手柄1的侧部设置有分别从第一通孔11的两侧贯通手柄1的两处第一销孔14,并且两处第一销孔14至少部分穿过第一通孔11。与此对应,主衬套2上设置有与该两处第一销孔14对应的两处第二销孔23,主衬套2嵌入第一通孔11内后,在该两处第一销孔14、第二销孔23上过盈地嵌入两个销轴24,从而将主衬套2与手柄1固定。当然,在别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通孔11内设置内螺纹,在主衬套2上设置外螺纹,通过螺纹连接将手柄1及主衬套2固定。或者,也可以直接将主衬套2过盈地嵌入在第一通孔11内。主衬套2的两端分别突出于手柄1,其中,与手柄1的上端1a同侧的第一端2a,稍微突出于手柄1即可,如突出5mm-10mm即可。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上设置有从上端至下端贯通的第一通孔;主衬套,所述主衬套嵌入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主衬套沿轴向,在与所述手柄的上端同侧的第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孔,在与所述手柄下端同侧的第二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内螺纹孔的大径的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内螺纹孔沿所述主衬套的轴向连通;取骨套筒,所述取骨套筒的上端通过第一锁紧部可拆装地固定在所述第一配合孔内,下端设置有刀口部,所述取骨套筒沿轴向,设置有贯通所述取骨套筒的上端的第二配合孔及贯通所述刀口部的骨头收纳部,所述骨头收纳部与所述第二配合孔沿所述取骨套筒的轴向连通;调整部,所述调整部包括调整螺杆,所述调整部通过所述调整螺杆与所述主衬套的所述内螺纹孔的螺纹啮合而进行调整,并可收缩在所述骨头收纳部内或者显露在所述骨头收纳部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上设置有从上端至下端贯通的第一通孔;主衬套,所述主衬套嵌入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主衬套沿轴向,在与所述手柄的上端同侧的第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孔,在与所述手柄下端同侧的第二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内螺纹孔的大径的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内螺纹孔沿所述主衬套的轴向连通;取骨套筒,所述取骨套筒的上端通过第一锁紧部可拆装地固定在所述第一配合孔内,下端设置有刀口部,所述取骨套筒沿轴向,设置有贯通所述取骨套筒的上端的第二配合孔及贯通所述刀口部的骨头收纳部,所述骨头收纳部与所述第二配合孔沿所述取骨套筒的轴向连通;调整部,所述调整部包括调整螺杆,所述调整部通过所述调整螺杆与所述主衬套的所述内螺纹孔的螺纹啮合而进行调整,并可收缩在所述骨头收纳部内或者显露在所述骨头收纳部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口部的外周设置有若干沿所述取骨套筒的轴向延伸的第一狭缝,所述第一狭缝贯通至所述骨头收纳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取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口部的外端的壁部的截面呈倒三角形状,包括设置在该壁部的外周面上的第一倒角及在设置在该壁部的内周面上的第二倒角。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晓华吴晓敏潘卓恒潘宇郑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潘晓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