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交错并联ZVZCS高升压DC/DC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626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6:39
一种交错并联ZVZCS高升压DC/DC变换器,包括电感L1、电感L2、开关管S1、开关管S2、无源缓冲电路、第一电压倍增单元、第二电压倍增单元,无源缓冲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容C1、电容C2、电感LS1、电感LS2,第一电压倍增单元包括二极管D7、二极管D8、电容C1a、电容C1b,第二电压倍增单元包括二极管D9、二极管D10、电容C2a、电容C2b。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加入辅助电路,使开关管S1、S2实现了软开关,减少了开通和关断损耗,变换器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辅助电路不含有源元件,拓扑结构较为简单,成本低,不影响原变换器控制策略和性能。

An Interleaved Parallel ZVZCS High Boost DC/DC Co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错并联ZVZCS高升压DC/DC变换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DC/DC变换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错并联ZVZCS高升压DC/DC变换器。
技术介绍
光伏发电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因光伏电池输出电压较低,难以直接为逆变器提供符合电压要求的直流电,高增益DC/DC变换器在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现有该类变换器多未实现软开关,存在开关管开通和关断损耗大的问题。附图2所示为一种基于电压增益单元实现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相比于传统Boost变换器,其具有增益比高、半导体器件电压应力低等优点。但该变换器中所有开关管均处于硬开关状态,因而变换器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现有DC/DC变换器的所有开关管均处于硬开关状态,变换器工作效率较低,存在开关管开通和关断损耗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错并联ZVZCS(ZeroVoltageandZeroCurrentSwitch)高升压DC/DC变换器,通过加入辅助电路,使开关管实现软开关,减少开通和关断损耗,提高变换器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交错并联ZVZCS高升压DC/DC变换器,包括电感L1、电感L2、开关管S1、开关管S2、无源缓冲电路、第一电压倍增单元、第二电压倍增单元,无源缓冲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容C1、电容C2、电感LS1、电感LS2,第一电压倍增单元包括二极管D7、二极管D8、电容C1a、电容C1b,第二电压倍增单元包括二极管D9、二极管D10、电容C2a、电容C2b。电感L1一端与直流电源E的正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管S1漏极、二极管D1阳极连接。电感L2一端与直流电源E的正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管S2漏极、二极管D6阴极连接。开关管S1源极分别与开关管S2源极、二极管D3阴极、二极管D7阴极、直流电源E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阳极分别与二极管D1阴极、二极管D5阴极、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5阳极、二极管D6阴极、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3阳极、二极管D4阴极、二极管D6阳极连接。电容C1a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阴极、二极管D8阴极、二极管D10阳极连接。电容C1a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S1的一端、电容C1b的一端连接,电感LS1的另一端与开关管S1漏极连接,电容C1b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4阳极、二极管D7阳极、二极管D9阴极连接。电容C2a的一端与二极管D10阴极连接,电容C2a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S2的一端、电容C2b的一端连接,电感LS2的另一端与开关管S2的漏极连接,电容C2b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9阳极连接。进一步地,对开关管S1与开关管S2采用交错控制策略,开关管S1与开关管S2的驱动信号相位相差18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加入辅助电路,使开关管S1、S2实现了软开关,减少了开通和关断损耗,变换器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2)本专利技术的无源缓冲电路、拓扑结构较为简单,成本低,不影响原变换器控制策略和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交错并联ZVZCS高升压DC/DC变换器的电路图。图2为基于电压增益单元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的电路图。图3开关管S1、S2的驱动信号波形图。图4为开关管S1、S2的电压和电流波形图。图5为开关管S1的电压和电流波形放大图。图6为开关管S2的电压和电流波形放大图。图7为电感L1、L2、LS1、LS2电流波形图。图8为电容C1、C2、C1a、C1b、C2a、C2b的电压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交错并联ZVZCS高升压DC/DC变换器,包括电感L1、电感L2、开关管S1、开关管S2、无源缓冲电路、第一电压倍增单元、第二电压倍增单元,无源缓冲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容C1、电容C2、电感LS1、电感LS2,第一电压倍增单元包括二极管D7、二极管D8、电容C1a、电容C1b,第二电压倍增单元包括二极管D9、二极管D10、电容C2a、电容C2b。电感L1一端与直流电源E的正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管S1漏极、二极管D1阳极连接。电感L2一端与直流电源E的正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管S2漏极、二极管D6阴极连接。开关管S1源极分别与开关管S2源极、二极管D3阴极、二极管D7阴极、直流电源E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阳极分别与二极管D1阴极、二极管D5阴极、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5阳极、二极管D6阴极、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3阳极、二极管D4阴极、二极管D6阳极连接。电容C1a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阴极、二极管D8阴极、二极管D10阳极连接。电容C1a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S1的一端、电容C1b的一端连接,电感LS1的另一端与开关管S1漏极连接,电容C1b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4阳极、二极管D7阳极、二极管D9阴极连接。电容C2a的一端与二极管D10阴极连接,电容C2a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S2的一端、电容C2b的一端连接,电感LS2的另一端与开关管S2的漏极连接,电容C2b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9阳极连接。对开关管S1与开关管S2采用交错控制策略,开关管S1与开关管S2的驱动信号相位相差180°。本专利技术的交错并联ZVZCS高升压DC/DC变换器工作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开关管S1和开关管S2的导通和关断,依次在4种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工作状态如下:模态1:控制器控制开关管S1关断,开关管S2导通。电感L1放电,电感L2充电。开关管S1关断瞬间,电感L1开始放电,电流一部分通过二极管D1给电容C1充电,流回开关管S2,另一部分给电感LS1和电容C1b充电,再流经二极管D4、电容C2流向开关管S2,此过程电容C1、电容C1b、电感LS1充电,电容C2放电,电容C2电压迅速下降至0,同时电感LS1电流迅速上升至iL1;电容C2放电完毕时,电容C1电压还未上升至uC1b,因此电感LS1右端电压比左端高,iLS1电流会下降,电容C1继续充电,直到uC1=uC1b后,电流iLS1重新上升至iL1。此过程电感LS2反向充电,电感LS1电流先下降再上升至iL1,电容C1b、C2a电压上升,电容C1a电压下降。此模态开关管S1关断时实现了零电压关断。模态2:控制器控制开关管S1导通,开关管S2导通。电感L1、L2充电。开关管S1导通瞬间,由于电感LS1电流不能突变,电感LS1会从原路放电,电感LS1电流、电感LS2电流迅速下降至0,此时开关管S1实现了零电流开通。电感LS1、电感LS2通过电感LS1、电容C1a、电容C2a、电感LS2、开关管S2、开关管S1组成的支路和电感LS1、电容C1b、二极管D7、开关管S1组成的支路进行放电;此时由于电容C1电压大于电容C1a电压,电容C1会通过二极管D2、电容C1a,对电感LS1反向充电,此时电容C1、C1a、二极管D2和电感LS1形成一个谐振单元,直到电感LS1电流下降为0,此时电容C1电压小于电容C1a电压。模态3:控制器控制开关管S1导通,开关管S2关断。电感L1充电,电感L2放电。开关管S2关断瞬间,电容C2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错并联ZVZCS高升压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错并联ZVZCS高升压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感L1、电感L2、开关管S1、开关管S2、无源缓冲电路、第一电压倍增单元、第二电压倍增单元,无源缓冲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容C1、电容C2、电感LS1、电感LS2,第一电压倍增单元包括二极管D7、二极管D8、电容C1a、电容C1b,第二电压倍增单元包括二极管D9、二极管D10、电容C2a、电容C2b;电感L1一端与直流电源E的正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管S1漏极、二极管D1阳极连接;电感L2一端与直流电源E的正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管S2漏极、二极管D6阴极连接;开关管S1源极分别与开关管S2源极、二极管D3阴极、二极管D7阴极、直流电源E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阳极分别与二极管D1阴极、二极管D5阴极、电容C1的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邾玢鑫黄杨王辉杨楠佘小莉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