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工质蓄热循环控制系统及太阳能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6243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工质蓄热循环控制系统,包括相邻布置的多个蓄水池,位于最边侧的两个蓄水池分别为进水蓄水池和出水蓄水池;所述进水蓄水池的进水口与原水水源连通按照所述进水蓄水池至所述出水蓄水池的顺序,前一蓄水池的底部与下一相邻的蓄水池的顶部开口连通;所述出水蓄水池与混水站连通;所述混水站还设有与所述原水水源连通的管路;所述进水蓄水池还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蓄水池还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蓄水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蓄水池的进水口之间连接热水加热装置。本申请通过设置相互连通的多个蓄水池对热源装置吸收的热量进行存储,适用于低倍聚光的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且在太阳光充足或减少时能够进行灵活控制。

A Water Quality Regenerative Cycle Control System and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工质蓄热循环控制系统及太阳能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线性反射聚光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技术介绍
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通过热采集设备中的传热介质收集太阳辐射的热能,并将收集到的热能应用到热利用装置中,以达到光热利用的目的。根据热采集设备中传热介质升温后的温度不同,其应用用途不同,如,在高倍聚光的采集设备中,传热介质被加热的温度较高,通常集热器输出传热介质的温度大于450℃,加热的传热介质主要应用于光热发电;而在低倍聚光的采集设备中,传热介质升温幅度较低,其可用于生活用热水。为了降低储热成本及更方便地与生活用热水直接连通对接,低倍聚光的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中的传热介质采用水工质。现有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中对于采集到的热量通常通过熔盐进行储热或通过固体进行储热,而上述两种储热方式适用于高倍聚光的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对于低倍聚光的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来说,采用高倍聚光的储热系统,其利用率必然很低,造成储热成本浪费。由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低倍聚光的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中的水工质蓄热循环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低倍聚光的太阳能光热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工质蓄热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布置的多个蓄水池,位于最边侧的两个蓄水池分别为进水蓄水池和出水蓄水池;所述进水蓄水池的进水口与原水水源连通按照所述进水蓄水池至所述出水蓄水池的顺序,前一蓄水池的底部与下一相邻的蓄水池的顶部开口连通;所述出水蓄水池与混水站连通;所述混水站还设有与所述原水水源连通的管路;所述进水蓄水池还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蓄水池还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蓄水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蓄水池的进水口之间连接热水加热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工质蓄热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布置的多个蓄水池,位于最边侧的两个蓄水池分别为进水蓄水池和出水蓄水池;所述进水蓄水池的进水口与原水水源连通按照所述进水蓄水池至所述出水蓄水池的顺序,前一蓄水池的底部与下一相邻的蓄水池的顶部开口连通;所述出水蓄水池与混水站连通;所述混水站还设有与所述原水水源连通的管路;所述进水蓄水池还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蓄水池还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蓄水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蓄水池的进水口之间连接热水加热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工质蓄热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蓄水池还设有分别与所述混水站连通的第一分管路,每个所述第一分管路上设有第一开关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工质蓄热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蓄水池与所述出水蓄水池之间的蓄水池均设有与热水加热装置进水口连通的第二分管路;每个所述第二分管路上设有第二开关阀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工质蓄热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蓄水池的连通管的设置位置呈对角布置,以延长蓄水池内水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王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兆阳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