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率的气压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609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力机械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高效率的气压马达,有效缓解受到的纵向力;有效缓解受到的横向力;包括马达、过渡板、左底座、右底座和四组第一螺栓;还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下弹簧、第二螺栓、第三螺栓、第四螺栓、第五螺栓、八组上螺母、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上支撑板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第四固定孔和第五固定孔,下支撑板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设置有第六固定孔、第七固定孔、第八固定孔和第九固定孔;还包括第一左弹簧、第二左弹簧、第一右弹簧、第二右弹簧、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

A New High Efficiency Pneumatic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效率的气压马达
本技术涉及动力机械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高效率的气压马达。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气压马达是一种用于将压缩空气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在动力机械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气压马达包括马达、过渡板、左底座、右底座和四组第一螺栓,过渡板顶侧壁与马达底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左底座右侧壁与过渡板左侧壁底端连接,右底座左侧壁与过渡板右侧壁底端连接,左底座左半区域和右底座右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两组左固定孔和两组右固定孔,四组第一螺栓分别穿过两组左固定孔和两组右固定孔;现有的气压马达使用时,过渡板底侧壁与地面接触,过渡板顶侧壁与马达底侧壁连接,过渡板将马达固定,左底座和右底座均与过渡板连接,使用者分别将四组第一螺栓穿过两组左固定孔和两组右固定孔,并且四组第一螺栓均螺装至地面;现有的气压马达使用中发现,受纵向力时,较难有效的缓解,使用可靠性较低;受横向力时,较难有效的缓解,安全系数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效缓解受到的纵向力,提高使用可靠性;有效缓解受到的横向力,提高安全系数的新型高效率的气压马达。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高效率的气压马达,包括马达、过渡板、左底座、右底座和四组第一螺栓,过渡板顶侧壁与马达底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左底座右侧壁与过渡板左侧壁底端连接,右底座左侧壁与过渡板右侧壁底端连接,左底座左半区域和右底座右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两组左固定孔和两组右固定孔,四组第一螺栓分别穿过两组左固定孔和两组右固定孔;还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下弹簧、第二螺栓、第三螺栓、第四螺栓、第五螺栓、八组上螺母、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板中央区域设置有四组第一固定孔,所述四组第一螺栓分别穿过四组第一固定孔,四组所述上螺母分别螺装至四组第一螺栓上,所述上支撑板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第四固定孔和第五固定孔,所述下支撑板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设置有第六固定孔、第七固定孔、第八固定孔和第九固定孔,所述第一螺栓底端穿过第二固定孔和第六固定孔,所述第二螺栓底端穿过第三固定孔和第七固定孔,所述第三螺栓底端穿过第四固定孔和第八固定孔,所述第四螺栓底端穿过第五固定孔和第九固定孔,所述下弹簧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支撑板底侧壁中央区域和下支撑板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顶端分别与下支撑板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所述上螺母分别螺装至第二螺栓、第三螺栓、第四螺栓和第五螺栓;还包括第一左弹簧、第二左弹簧、第一右弹簧、第二右弹簧、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所述第一左弹簧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支撑板右侧壁前半区域和上支撑板左侧壁前半区域连接,所述第二左弹簧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支撑板右侧壁后半区域和上支撑板左侧壁后半区域连接,所述第一右弹簧左端和右端分别与上支撑板右侧壁前半区域和右支撑板左侧壁前半区域连接,所述第二右弹簧左端和右端分别与上支撑板右侧壁后半区域和右支撑板左侧壁后半区域连接,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底端分别与下支撑板底侧壁左端和右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高效率的气压马达,还包括四组垫板,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底端分别与四组垫板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四组垫板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八组左紧固孔和八组右紧固孔。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高效率的气压马达,还包括两组第一伸缩杆、两组第二伸缩杆、两组第三伸缩杆、两组第四伸缩杆、两组左伸缩弹簧和两组右伸缩弹簧,所述两组第二伸缩杆右侧壁分别与上支撑板左侧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所述两组第三伸缩杆左侧壁分别与上支撑板右侧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所述两组第二伸缩杆分别位于第一左弹簧和第二左弹簧内部,所述两组第三伸缩杆分别位于第一右弹簧和第二右弹簧内部,所述两组第二伸缩杆和两组第三伸缩杆内部分别设置有两组左伸缩腔和两组右伸缩腔,所述两组第二伸缩杆左侧壁和两组第三伸缩杆右侧壁分别设置有两组左伸缩口和两组右伸缩口,所述两组左伸缩口和两组右伸缩口分别与两组左伸缩腔和两组右伸缩腔连通,所述两组第一伸缩杆右半区域和两组第四伸缩杆左半区域分别插入到两组第二伸缩杆和两组第三伸缩杆内部,所述两组左伸缩弹簧左端和右端分别与两组第一伸缩杆右端和两组第二伸缩杆内右端连接,所述两组右伸缩弹簧左端和右端分别与两组第三伸缩杆内左端和两组第四伸缩杆右端连接,所述两组第一伸缩杆左端分别与左支撑板右侧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接触,所述两组第四伸缩杆右端分别与右支撑板左侧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接触。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高效率的气压马达,还包括前降温板、后降温板、弧形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右侧壁与马达左端连接,所述右连接板左侧壁与马达右端连接,所述前降温板和后降温板底端分别与马达外侧壁前端和后端连接,所述前降温板后降温板顶端分别与弧形板底侧壁前端和后端连接,所述弧形板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连接板顶侧壁左端和右连接板顶侧壁右端连接,所述弧形板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左降温孔和右降温孔。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高效率的气压马达,所述第一左弹簧、第二左弹簧、第一右弹簧和第二右弹簧外壁上设置有防腐层。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高效率的气压马达,还包括上伸缩杆和下伸缩杆,上伸缩杆顶端与上支撑板底侧壁可转动连接,上伸缩杆中央区域设置有上伸缩孔,下伸缩杆底端与下支撑板顶侧壁可转动连接,下伸缩杆中央区域设置有下伸缩孔,下伸缩杆顶端穿过上伸缩杆。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高效率的气压马达,还包括两组左锁紧螺母,所述两组左锁紧螺母分别螺装至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高效率的气压马达,还包括两组右锁紧螺母,所述两组右锁紧螺母分别螺装至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八组螺母中四组螺母螺装至四组第一螺栓上,使用者旋紧这四组螺母,从而四组第一螺栓将左底座、右底座和上支撑板固定起来,马达与过渡板连接,从而将马达固定起来,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共同作用将上下支撑板支撑起来,第二螺栓、第三螺栓、第四螺栓和第五螺栓均穿过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下弹簧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连接,在马达的重力下,下弹簧呈压缩状态,八组螺母中四组螺母螺装至第二螺栓、第三螺栓、第四螺栓和第五螺栓,使用者调节这四组螺母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纵向距离发生变化,从而调节下弹簧的松紧程度,进而调整上支撑板上下移动幅度,马达受纵向力时会向下运动,马达间接将所受到的纵向力传递到下弹簧,下弹簧呈压缩状态,下弹簧会抵消纵向力,有效缓解受到的纵向力,提高使用可靠性;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均与下支撑板连接,马达受横向力时,马达带动上支撑板左右移动,第一左弹簧和第二左弹簧将左支撑板和上支撑板连接起来,第一右弹簧和第二右弹簧将右支撑板和上支撑板连接起来,上支撑板横向移动时,在第一左弹簧、第二左弹簧、第一右弹簧和第二右弹簧的作用下,横向力被缓解抵消,第二螺栓、第三螺栓、第四螺栓和第五螺栓阻碍马达横向位移过大,有效缓解受到的横向力,提高安全系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左弹簧、第二左弹簧、左支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效率的气压马达,包括马达(1)、过渡板(2)、左底座(3)、右底座(4)和四组第一螺栓(5),过渡板(2)顶侧壁与马达(1)底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左底座(3)右侧壁与过渡板(2)左侧壁底端连接,右底座(4)左侧壁与过渡板(2)右侧壁底端连接,左底座(3)左半区域和右底座(4)右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两组左固定孔和两组右固定孔,四组第一螺栓(5)分别穿过两组左固定孔和两组右固定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支撑板(6)、下支撑板(7)、下弹簧(8)、第二螺栓(9)、第三螺栓(10)、第四螺栓(11)、第五螺栓(12)、八组上螺母(13)、第一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杆(15)、第三支撑杆(16)和第四支撑杆(17),所述上支撑板(6)中央区域设置有四组第一固定孔,所述四组第一螺栓(5)分别穿过四组第一固定孔,四组所述上螺母(13)分别螺装至四组第一螺栓(5)上,所述上支撑板(6)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第四固定孔和第五固定孔,所述下支撑板(7)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设置有第六固定孔、第七固定孔、第八固定孔和第九固定孔,所述第一螺栓(5)底端穿过第二固定孔和第六固定孔,所述第二螺栓(9)底端穿过第三固定孔和第七固定孔,所述第三螺栓(10)底端穿过第四固定孔和第八固定孔,所述第四螺栓(11)底端穿过第五固定孔和第九固定孔,所述下弹簧(8)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支撑板(6)底侧壁中央区域和下支撑板(7)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杆(15)、第三支撑杆(16)和第四支撑杆(17)顶端分别与下支撑板(7)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所述上螺母(13)分别螺装至第二螺栓(9)、第三螺栓(10)、第四螺栓(11)和第五螺栓(12);还包括第一左弹簧(18)、第二左弹簧(19)、第一右弹簧(20)、第二右弹簧(21)、左支撑板(22)和右支撑板(23),所述第一左弹簧(18)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支撑板(22)右侧壁前半区域和上支撑板(6)左侧壁前半区域连接,所述第二左弹簧(19)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支撑板(22)右侧壁后半区域和上支撑板(6)左侧壁后半区域连接,所述第一右弹簧(20)左端和右端分别与上支撑板(6)右侧壁前半区域和右支撑板(23)左侧壁前半区域连接,所述第二右弹簧(21)左端和右端分别与上支撑板(6)右侧壁后半区域和右支撑板(23)左侧壁后半区域连接,所述左支撑板(22)和右支撑板(23)底端分别与下支撑板(7)底侧壁左端和右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效率的气压马达,包括马达(1)、过渡板(2)、左底座(3)、右底座(4)和四组第一螺栓(5),过渡板(2)顶侧壁与马达(1)底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左底座(3)右侧壁与过渡板(2)左侧壁底端连接,右底座(4)左侧壁与过渡板(2)右侧壁底端连接,左底座(3)左半区域和右底座(4)右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两组左固定孔和两组右固定孔,四组第一螺栓(5)分别穿过两组左固定孔和两组右固定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支撑板(6)、下支撑板(7)、下弹簧(8)、第二螺栓(9)、第三螺栓(10)、第四螺栓(11)、第五螺栓(12)、八组上螺母(13)、第一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杆(15)、第三支撑杆(16)和第四支撑杆(17),所述上支撑板(6)中央区域设置有四组第一固定孔,所述四组第一螺栓(5)分别穿过四组第一固定孔,四组所述上螺母(13)分别螺装至四组第一螺栓(5)上,所述上支撑板(6)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第四固定孔和第五固定孔,所述下支撑板(7)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设置有第六固定孔、第七固定孔、第八固定孔和第九固定孔,所述第一螺栓(5)底端穿过第二固定孔和第六固定孔,所述第二螺栓(9)底端穿过第三固定孔和第七固定孔,所述第三螺栓(10)底端穿过第四固定孔和第八固定孔,所述第四螺栓(11)底端穿过第五固定孔和第九固定孔,所述下弹簧(8)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支撑板(6)底侧壁中央区域和下支撑板(7)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杆(15)、第三支撑杆(16)和第四支撑杆(17)顶端分别与下支撑板(7)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所述上螺母(13)分别螺装至第二螺栓(9)、第三螺栓(10)、第四螺栓(11)和第五螺栓(12);还包括第一左弹簧(18)、第二左弹簧(19)、第一右弹簧(20)、第二右弹簧(21)、左支撑板(22)和右支撑板(23),所述第一左弹簧(18)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支撑板(22)右侧壁前半区域和上支撑板(6)左侧壁前半区域连接,所述第二左弹簧(19)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支撑板(22)右侧壁后半区域和上支撑板(6)左侧壁后半区域连接,所述第一右弹簧(20)左端和右端分别与上支撑板(6)右侧壁前半区域和右支撑板(23)左侧壁前半区域连接,所述第二右弹簧(21)左端和右端分别与上支撑板(6)右侧壁后半区域和右支撑板(23)左侧壁后半区域连接,所述左支撑板(22)和右支撑板(23)底端分别与下支撑板(7)底侧壁左端和右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率的气压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垫板(24),所述第一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杆(15)、第三支撑杆(16)和第四支撑杆(17)底端分别与四组垫板(24)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四组垫板(24)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八组左紧固孔和八组右紧固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率的气压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第一伸缩杆(25)、两组第二伸缩杆(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创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