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防门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5917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防门扇,涉及人防门领域,该人防门扇包括门框、填充在门框的内腔中的混凝土和加固部,门框上设置有便于搬运人防门的吊装部;吊装部包括开设在门框上的通孔、穿设在通孔内的吊装件,吊装件面向门框内腔的一端伸入门框的内腔中,吊装件与门框的交汇处焊接于门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两层加固部与加强筋的配合,有助于增强人防门扇的稳定性和抗冲击性;吊装部的设计有助于使吊装搬运人防门扇的过程更安全;加强杆的设计,进一步增强了吊装部的稳定性,进而使吊装搬运人防门扇中更安全。

A Civil Air Defense Door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防门扇
本技术涉及人防门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人防门扇。
技术介绍
人防门就是人民防护工程出入口的门,人防门分类比较鲜明,有普通单、双扇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活门槛单、双扇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等多种人防设备。人防门通常由门边框、门边框内部的钢筋网结构和填充在门边框内腔里的混凝土组成。专利CN207033248U公开了一种钢筋砼人防门扇边框,框体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框;固定框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组前U型块组;两个前U型块分别对称设置在固定框的上下两个边框上;固定框的后端面设置有若干组后U型块组;两个U型块对称设置在固定框的左右两个边框上;前U型块组上设置有纵向钢条;后U型块组上设置有横向钢条;横向钢条与纵向钢条相交的位置处均用一根钢丝捆绑固定;所述框体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吊装环。由于混凝土填充的人防门的重量较重,不便搬运,上述结构通过吊环的设计,使人防门便于通过吊车搬运,但是在搬运过程中,人防门处于悬空的状态,吊装环的受力较大,若吊装环与门框分离,易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防门扇,具有使吊装搬运过程更安全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防门扇,包括门框、填充在门框的内腔中的混凝土和加固部,所述门框上设置有便于搬运人防门的吊装部;所述吊装部包括开设在门框上的通孔、穿设在通孔内的吊装件,所述吊装件面向门框内腔的一端伸入门框的内腔中,所述吊装件与门框的交汇处焊接于门框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制备人防门扇时,向门框的内腔中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吊装件伸入门框内腔中的部分被混凝土包裹。在吊装搬运人防门的过程中,吊装件受到拉力,而吊装件伸入门框内腔的一端被凝固的混凝土包裹,有助于增强吊装件的稳定性;另外,吊装件与门框的交汇处与门框焊接也进一步加强了吊装件的稳定性,从而使吊装搬运人防门扇的过程更安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吊装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吊装杆和连接两个吊装杆的第一连接杆,两根吊装杆之间的距离自靠近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向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逐渐增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吊装杆在门框的内腔中呈倾斜的状态,当吊装件受到竖直方向的拉力时,倾斜的吊装杆有助于分散吊装件的受力,进而有助于增强吊装件的稳定性。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吊装件伸入门框内侧的一端还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两根吊装杆均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的设计有助于增强吊装杆在门框的内腔中的稳定性,进而使人防门扇的吊装搬运过程更安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加强杆与加固部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与加固板固定连接有主增强加强杆在门框的内腔中的稳定性,进而增强了吊装杆的稳定性,使吊装杆受到外界压力时更加稳定。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加固部包括横筋和竖筋,所述横筋和竖筋的两端头均与门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加固部共设置两层,两层加固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层加固部的设计,有助于加强人防门扇受到外力冲击时的稳定性。加强筋的设计有助于增强加固部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了人防门扇的抗冲击性。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加强筋包括两个自由端和与两个自由端一体成型的第二连接杆,两个自由端分别挂接于两个加固部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连接杆与两个自由端配合对两个加固部形成拉力,进而起到增强加固部稳定性的作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自由端挂接于横筋和竖筋的交汇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减少横筋和竖筋位置的移动,进一步增强加强部的稳定性。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加强筋呈C字型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C字形的加强筋便于挂接于两个加固部上,使人防门扇的制作过程更加简单。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两层加固部与加强筋的配合,有助于增强人防门扇的稳定性和抗冲击性;2、吊装部的设计有助于使吊装搬运人防门扇的过程更安全;3、加强杆的设计,进一步增强了吊装部的稳定性,进而使吊装搬运人防门扇中更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加强筋的结构;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吊装部的结构。附图标记:1、门框;2、加固部;21、横筋;22、竖筋;3、预埋件;4、加强筋;41、自由端;42、第二连接杆;5、吊装部;51、通孔;52、吊装件;521、吊装杆;522、第一连接杆;6、加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人防门扇,包括矩形的门框1、设置在门框1的内腔中的加固部2、设置在门框1的内腔中的预埋件3和填充在门框1内腔中的混凝土(在附图中未示出)。预埋件3共设有六个,便于后期安装门把手。如图1和图2所示,加固部2包括多根横筋21和设置在横筋21上的多根竖筋22,多根横筋21等距分布,多根竖筋22等距分布。横筋21和竖筋22的两端头分别于门框1的内壁焊接,横筋21和竖筋22相互焊接,利于增强加固部2的稳定性。加固部2共设置有两层,两层加固部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4,加强筋4包括两个自由端41和与两个自由端41一体成型的第二连接杆42,两个自由端41与第二连接杆42组合形成了C字型的加强筋4,加强筋4的两个自由端41分别挂接于两个加固部2上,且自由端41挂接于横筋21和竖筋22的交汇处,每一个横筋21和竖筋22的交汇处均挂接有加强筋4。使加强筋4对两层加固部2产生相向的拉力,进一步增强了加固部2的稳定性。门框1上还设置有便于搬运人防门的吊装部5,吊装部5包括开设在门框1一侧壁上的通孔51和穿设在通孔51内的吊装件52。吊装件5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吊装杆521和连接两个吊装杆521的第一连接杆522,第一连接杆522和两个吊装杆521一体成型。通孔51共设有两个,两个吊装杆521分别穿过两个通孔51伸入门框1的内腔中。两根吊装杆521之间的距离自靠近第一连接杆522的一端向远离第一连接杆522的一端逐渐增大,使吊装杆521在门框1的内腔中为倾斜的状态。第一连接杆522呈弧形设置,弧形的中心设于第一连接杆522靠近门框1的一端。如图3所示,门框1的内腔中还设置有加强杆6,加强杆6的一侧与两根吊装杆521焊接,加强杆6背向吊装杆521的一侧与靠近加强杆6的竖筋22焊接,起到加固吊装部5的作用,使人防门扇的吊装搬运过程更安全。工作状况:摆放好预埋件3,将加固部2焊接于门框1的内壁上,利用加强筋4增强加固部2的稳定性;接着将吊装杆521穿过通孔51,使吊装杆521伸入门框1的内腔中,然后将加强杆6分别与加固部2和吊装杆521焊接,将吊装杆521与通孔51的交汇处焊接,最后向门框1的内腔中浇注混凝土,完成人防门扇的制作。人防门扇制作完成,需要搬运时,对吊装部5施加拉力,吊装杆521伸入门框1的内腔中被混凝土包裹,增加了吊装杆521的稳定性,进而使搬运人防门扇的过程更安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防门扇,包括门框(1)、填充在门框(1)的内腔中的混凝土和加固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1)上设置有便于搬运人防门的吊装部(5);所述吊装部(5)包括开设在门框(1)上的通孔(51)、穿设在通孔(51)内的吊装件(52),所述吊装件(52)面向门框(1)内腔的一端伸入门框(1)的内腔中,所述吊装件(52)与门框(1)的交汇处焊接于门框(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防门扇,包括门框(1)、填充在门框(1)的内腔中的混凝土和加固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1)上设置有便于搬运人防门的吊装部(5);所述吊装部(5)包括开设在门框(1)上的通孔(51)、穿设在通孔(51)内的吊装件(52),所述吊装件(52)面向门框(1)内腔的一端伸入门框(1)的内腔中,所述吊装件(52)与门框(1)的交汇处焊接于门框(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件(5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吊装杆(521)和连接两个吊装杆(521)的第一连接杆(522),两根吊装杆(521)之间的距离自靠近第一连接杆(522)的一端向远离第一连接杆(522)的一端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防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件(52)伸入门框(1)内的一端还设置有加强杆(6),所述加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恒安兴人防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