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5618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壳体、臭氧发生片、固定板及风扇,壳体一端开口为进风口,壳体另一端为出风口,风扇通过固定板固定设置于壳体内,臭氧发生片设置于壳体内,壳体表面设有散热片,散热片为螺旋结构,散热片外围还设有散热罩,散热罩与散热片固定连接,散热罩表面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散热罩与壳体之间通过散热片形成封闭的通风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臭氧发生器,壳体表面的散热片再将壳体的热量散发出去,散热罩表面的进气管通入气体,气体沿通风管道流通,带走散热片表面的热量,气体再从出气管中排出,实现对散热片和壳体的散热,使臭氧发生器工作时温度减低,避免了因为高温导致臭氧的分解,影响到臭氧的产量和浓度。

Ozone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臭氧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臭氧发生器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臭氧发生器是利用高压电离或化学、光化学反应,使空气中的部分氧气分解聚合为臭氧的装置。由于臭氧易于分解无法储存,需现场制取现场使用,因此臭氧发生器在一些饮用水、污水、工业处理等场所广泛使用。臭氧发生器在工作过程中会释放出热量,而高温又会导致臭氧的分解,严重影响了臭氧的产量和浓度。因此需要对臭氧发生器工作时进行散热处理,使臭氧发生器的温度减低,保证臭氧发生器能正常工作,所产生的臭氧浓度达到人们所需要的浓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解决臭氧发生器在工作时的散热问题。本技术公开的臭氧发生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壳体、臭氧发生片、固定板及风扇,所述壳体为两侧贯通的管状结构,所述壳体一端开口为进风口,所述壳体另一端为出风口,所述风扇通过固定板固定设置于壳体内,所述臭氧发生片设置于壳体内,所述臭氧发生片位于风扇靠近出风口一侧,所述壳体表面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为螺旋结构,所述散热片沿壳体表面为环绕设置,所述散热片外围还设有散热罩,所述散热罩与散热片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罩表面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散热罩两端均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罩与壳体之间通过散热片形成螺旋状封闭的通风管道,所述进气管与通风管道一端连通,所述出气管与通风管道另一端连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进风口一端设有过滤网。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进风口一端还设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于壳体内壁采用螺纹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保护盖远离壳体一侧设有把手。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散热片及散热罩均为铝材制成,所述壳体与散热片为一体制成。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出风口一端设有出风罩,所述出风罩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出风罩另一端为开口状,且所述出风罩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出风通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风通孔按一定间距设置于出风罩表面。本技术公开的臭氧发生器的有益效果是:当臭氧发生器工作所产生的热量部分被壳体吸收,再通过壳体表面的散热片再将壳体的热量散发出去,散热片为螺旋结构沿壳体表面环绕设置,且散热片外围还设有散热罩,散热片与散热罩之间形成封闭的通风管道;通过散热罩表面的进气管通入气体,气体沿通风管道流通,从而带走散热片表面的热量,然后再从出气管中排出;实现对散热片和壳体的进一步散热,使得臭氧发生器在工作时的散热效果更加明显有效,避免了因为高温导致臭氧的分解,影响到臭氧的产量和浓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臭氧发生器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臭氧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臭氧发生器的内部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臭氧发生器和移动壳体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臭氧发生器和移动壳体使用时的内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壳体10、臭氧发生片11、固定板12及风扇13,壳体10为两侧贯通的管状结构,壳体10一端开口为进风口101,壳体10另一端为出风口102,风扇13通过固定板12固定设置于壳体10内,臭氧发生片11设置于壳体10内,臭氧发生片11位于风扇13靠近出风口102一侧,通过风扇13将外界的空气从壳体10的进风口101抽入到壳体10内部,利用臭氧发生片11对空气进行处理,达到所需要的臭氧浓度,再从壳体10的出风口102排出。壳体10进风口101一端设有过滤网14,用于过滤进入到壳体10内空气的杂质,防止杂质进入到壳体10内影响到臭氧发生器的工作;壳体10进风口101一端还设有保护盖15,保护盖15于壳体10内壁采用螺纹连接,且保护盖15远离壳体10一侧设有把手151,在臭氧发生器不使用时,可以利用保护盖15将其合上,防止有其他杂质进入到壳体10内,利用把手151人们能更方便的对保护盖15与壳体10进行转动,也方便人们利用把手151对臭氧发生器进行移动或搬运。壳体10表面设有散热片20,散热片20为螺旋结构,散热片20沿壳体10表面为环绕设置,散热片20外围还设有散热罩21,散热罩21与散热片20固定连接,散热罩21表面设有进气管211和出气管212,散热罩21两端均与壳体10固定连接,散热罩21与壳体10之间通过散热片20形成螺旋状封闭的通风管道22,进气管211与通风管道22一端连通,出气管212与通风管道22另一端连通。利用散热片20再将臭氧发生器工作时壳体10表面的热量散发出去,通过散热罩21表面的进气管211通入气体,气体沿通风管道22流通,将散热片20和壳体10表面的热量带走,然后带有热量的气体再从出气管212中排出,实现对散热片20和壳体10的进一步散热,使得臭氧发生器在工作时的散热效果更加明显有效,避免了因为高温导致臭氧的分解,影响到臭氧的产量和浓度。上述方案中,壳体10、散热片20及散热罩21均为铝材制成,壳体10与散热片20为一体制成,有利于热量进行传递和散发,加快臭氧发生器的散热效率。上述方案中,壳体10出风口102一端设有出风罩30,出风罩30一端与壳体10固定连接,出风罩30另一端为开口状,且出风罩30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出风通孔304,且出风通孔304按一定间距设置于出风罩30表面;出风罩30包括内罩301和外罩302,内罩301与壳体10固定连接,内罩301一端设有凸块303,外罩302设有与凸块303相配合的凹槽(未有图示),内罩301与外罩302通过凸块303和凹槽可转动连接,内罩301与外罩302均开设有出风通孔304,人们可以通过转动外罩302调整出风通孔304的大小,根据人们需求控制臭氧的排放量。请参考图4和图5,上述臭氧发生器可结合外部移动外壳40进行使用,移动外壳40顶部开设有可放置臭氧发生器的开口,将臭氧发生器放置于移动外壳40内。移动外壳40表面开设有出气孔42和进气孔41,出气孔42与臭氧发生器的出气管212连接,进气孔41与臭氧发生器的进气管211连接。在出气孔处42还设有气泵43,通过气泵43可以实现臭氧发生器内部通风管道22的空气流通,从而加快臭氧发生器的表面散热。在移动壳体40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臭氧发散孔44,设置在移动外壳40内的臭氧发生器通过出风通孔304将产生的臭氧排入到移动壳体40内,再通过移动壳体40的臭氧发散孔44散发到外界中。在移动壳体40的下方设有四个万向转轮45,分别设置于移动壳体40底面的四个角,方便人们可以将移动壳体40进行移动和搬运。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器:当臭氧发生器工作所产生的热量部分被壳体吸收,通过壳体表面的散热片再将壳体的热量散发出去,散热片为螺旋结构沿壳体表面环绕设置,且散热片外围还设有散热罩,散热片与散热罩之间形成封闭的通风管道,通过散热罩表面的进气管通入气体,气体沿通风管道流通,从而带走散热片表面的热量,然后再从出气管中排出,实现对散热片和壳体的进一步散热,使得臭氧发生器在工作时的散热效果更加明显有效,避免了因为高温导致臭氧的分解,影响到臭氧的产量和浓度。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臭氧发生片、固定板及风扇,所述壳体为两侧贯通的管状结构,所述壳体一端开口为进风口,所述壳体另一端为出风口,所述风扇通过固定板固定设置于壳体内,所述臭氧发生片设置于壳体内,所述臭氧发生片位于风扇靠近出风口一侧,所述壳体表面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为螺旋结构,所述散热片沿壳体表面为环绕设置,所述散热片外围还设有散热罩,所述散热罩与散热片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罩表面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散热罩两端均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罩与壳体之间通过散热片形成螺旋状封闭的通风管道,所述进气管与通风管道一端连通,所述出气管与通风管道另一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臭氧发生片、固定板及风扇,所述壳体为两侧贯通的管状结构,所述壳体一端开口为进风口,所述壳体另一端为出风口,所述风扇通过固定板固定设置于壳体内,所述臭氧发生片设置于壳体内,所述臭氧发生片位于风扇靠近出风口一侧,所述壳体表面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为螺旋结构,所述散热片沿壳体表面为环绕设置,所述散热片外围还设有散热罩,所述散热罩与散热片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罩表面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散热罩两端均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罩与壳体之间通过散热片形成螺旋状封闭的通风管道,所述进气管与通风管道一端连通,所述出气管与通风管道另一端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喜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飞立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