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抱箍调整钢管立柱高度及卸载结构及施工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5284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抱箍调整钢管立柱高度及卸载结构及施工操作方法,由下层钢管立柱、下层抱箍、上层抱箍、上层钢管立柱和千斤顶组成;其中,上层钢管立柱外径比下层钢管立柱外径大,上、下层抱箍根据设计标高安装于下层钢管立柱之上,千斤顶分别安装于下层抱箍设计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无可调系统钢管支撑结构高度控制困难、卸载工艺复杂的问题,同时通过调整该结构安装位置,可实现钢管立柱高度的在较大范围内变化,避免了材料二次使用时由于所需高度不同对钢管立柱进行切割和接长,所造成的材料和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

A Method of Adjusting the Height of Steel Pipe Column and Unloading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Operation by Using Holding Ho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抱箍调整钢管立柱高度及卸载结构及施工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管立柱施工相关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利用抱箍调整钢管立柱高度及卸载结构及施工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高架桥梁修建时,由于桥墩高度较低,同时桥下需满足车辆通行净空要求,因此桥下支撑结构往往不具备设置标高调整系统的条件。另外该类桥型上部结构通常采用落地式钢管支架进行施工,但是由于桥梁墩高变化大,桥下钢管立柱设计长度也需随桥墩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现通常采用接长或切割的方式调整钢管立柱的长度,此方式对钢材的损伤极大,钢管二次利用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利用抱箍调整钢管立柱高度及卸载结构及施工操作方法,解决了无可调系统钢管支撑结构高度控制困难、卸载工艺复杂的问题,同时通过调整该结构安装位置,可实现钢管立柱高度的在较大范围内变化,避免了材料二次使用时由于所需高度不同对钢管立柱进行切割和接长,所造成的材料和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利用抱箍调整钢管立柱高度及卸载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下层钢管立柱、下层抱箍、上层抱箍、上层钢管立柱和千斤顶组成;其中,上层钢管立柱外径比下层钢管立柱外径大,上、下层抱箍根据设计标高安装于下层钢管立柱之上,千斤顶分别安装于下层抱箍设计位置。一种利用抱箍调整钢管立柱高度及卸载结构及施工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现场施工时,通过调整下层抱箍安装位置实现钢管立柱顶标高的粗调,通过4台千斤顶顶升上层抱箍实现钢管立柱顶标高的微调,通过4台千斤顶返程实现钢管支撑结构的卸载;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安装下层钢管立柱;(2)根据设计位置安装下层抱箍,将下层抱箍与下层钢管立柱箍紧;(3)在下层抱箍设计位置上安装千斤顶;(4)在千斤顶上方安装上层抱箍,并将上层抱箍与下层钢管立柱临时紧固;(5)安装上层钢管立柱;(6)根据设计图纸安装上层钢管立柱上方其余支撑结构;(7)适当放松上层抱箍,使上层抱箍与下层钢管立柱间能产生相对滑动;(8)精确测量钢管支撑结构顶标高,利用千斤顶顶升上层抱箍,精确调整钢管支撑结构顶标高与设计标高一致;(9)重新紧固上层抱箍,卸载4台千斤顶顶升作用,完成桥梁上部结构施工;(10)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再次利用千斤顶支撑上层抱箍,同时适当放松上层抱箍,使上层抱箍与下层钢管立柱间能产生相对滑动,缓慢回程千斤顶,实现钢管支撑结构的卸载。(11)拆除钢管支撑结构,完成施工。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利用抱箍调整钢管立柱高度及卸载结构及施工操作方法,解决了无可调系统钢管支撑结构高度控制困难、卸载工艺复杂的问题,同时通过调整该结构安装位置,可实现钢管立柱高度的在较大范围内变化,避免了材料二次使用时由于所需高度不同对钢管立柱进行切割和接长,所造成的材料和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具体优点如下;(1)钢管立柱上支撑结构安装完成后,若发现支撑结构标高存在10cm以内的安装误差,可通过该结构进行标高的二次整,操作方便快速,调整精度高。(2)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可利用此装置进行卸载,操作简单可靠,安全性能高。(3)通过调整下层抱箍安装位置实现了钢管立柱长度在较大范围内的变化,避免了钢管周转使用时由于长度不同而对钢管进行接长或割短,极大的提高了材料周转利用率,避免了材料浪费,现场操作方便快速,可大量节约现场人力资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对应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图1对应的A-A示意图;图3是图1对应的B-B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3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利用抱箍调整钢管立柱高度及卸载结构,如图1-图3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由下层钢管立柱1、下层抱箍2、上层抱箍3、上层钢管立柱4和千斤顶5组成;其中,上层钢管立柱4外径比下层钢管立柱1外径大1cm,上、下层抱箍根据设计标高安装于下层钢管立柱1之上,4台千斤顶5分别安装于下层抱箍2设计位置;现场施工时,通过调整下层抱箍安装位置实现钢管立柱顶标高的粗调,通过4台千斤顶顶升上层抱箍实现钢管立柱顶标高的微调,通过4台千斤顶返程实现钢管支撑结构的卸载;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安装下层钢管立柱1;(2)根据设计位置安装下层抱箍2,将下层抱箍2与下层钢管立柱1箍紧;(3)在下层抱箍2设计位置上安装千斤顶5;(4)在千斤顶5上方安装上层抱箍3,并将上层抱箍3与下层钢管立柱1临时紧固;(5)安装上层钢管立柱4;(6)根据设计图纸安装上层钢管立柱4上方其余支撑结构;(7)适当放松上层抱箍3,使上层抱箍3与下层钢管立柱1间能产生相对滑动;(8)精确测量钢管支撑结构顶标高,利用千斤顶5顶升上层抱箍3,精确调整钢管支撑结构顶标高与设计标高一致;(9)重新紧固上层抱箍3,卸载4台千斤顶5顶升作用,完成桥梁上部结构施工;(10)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再次利用千斤顶(5)支撑上层抱箍(3),同时适当放松上层抱箍3,使上层抱箍3与下层钢管立柱1间能产生相对滑动,缓慢回程千斤顶5,实现钢管支撑结构的卸载。(11)拆除钢管支撑结构,完成施工。综上可知,本专利的优点为:(1)钢管立柱上支撑结构安装完成后,若发现支撑结构标高存在10cm以内的安装误差,可通过该结构进行标高的二次整,操作方便快速,调整精度高。(2)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可利用此装置进行卸载,操作简单可靠,安全性能高。(3)通过调整下层抱箍安装位置实现了钢管立柱长度在较大范围内的变化,避免了钢管周转使用时由于长度不同而对钢管进行接长或割短,极大的提高了材料周转利用率,避免了材料浪费,现场操作方便快速,可大量节约现场人力资源。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抱箍调整钢管立柱高度及卸载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下层钢管立柱(1)、下层抱箍(2)、上层抱箍(3)、上层钢管立柱(4)和千斤顶(5)组成;其中,上层钢管立柱(4)外径比下层钢管立柱(1)外径大,上、下层抱箍根据设计标高安装于下层钢管立柱(1)之上,千斤顶(5)分别安装于下层抱箍(2)设计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抱箍调整钢管立柱高度及卸载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下层钢管立柱(1)、下层抱箍(2)、上层抱箍(3)、上层钢管立柱(4)和千斤顶(5)组成;其中,上层钢管立柱(4)外径比下层钢管立柱(1)外径大,上、下层抱箍根据设计标高安装于下层钢管立柱(1)之上,千斤顶(5)分别安装于下层抱箍(2)设计位置。2.一种利用抱箍调整钢管立柱高度及卸载结构施工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现场施工时,通过调整下层抱箍安装位置实现钢管立柱顶标高的粗调,通过4台千斤顶顶升上层抱箍实现钢管立柱顶标高的微调,通过4台千斤顶返程实现钢管支撑结构的卸载;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安装下层钢管立柱(1);(2)根据设计位置安装下层抱箍(2),将下层抱箍(2)与下层钢管立柱(1)箍紧;(3)在下层抱箍(2)设计位置上安装千斤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光李清培邓亨长李豪强永林周咏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智通路桥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路桥华东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