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装置、交接机构和换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486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3:3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的运输装置、交接机构和换电系统。所述运输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的框架,所述框架具有:第一开放部,所述第一开放部构造成允许接驳机构进入其中,和第二开放部,所述第二开放部构造成所述接驳机构在其中对所述电池实施转移步骤,所述第一开放部和所述第二开放部彼此连通,经由所述接驳机构使得所述电池移入或移出所述框架。本申请涉及的运输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和成本低。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handover mechanism and power exchan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输装置、交接机构和换电系统
本申请属于换电服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池的运输装置、包含所述运输装置的交接机构以及包含所述交接机构的换电系统。
技术介绍
用于电动汽车电池换电的执行机构为一种穿梭小车。该穿梭小车往来于待更换电池的车辆和存储电池的电池仓之间。换电操作包括拆卸电池和安装电池。穿梭小车将从车上拆卸下来的待换电池送入电池仓,以及将电池仓提供的待装电池送达车辆。定位精度和换电时间是评价换电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穿梭小车的设计也是业内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池的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的框架,所述框架具有:第一开放部,所述第一开放部构造成允许接驳机构进入其中,和第二开放部,所述第二开放部构造成所述接驳机构在其中对所述电池实施转移步骤,所述第一开放部和所述第二开放部彼此连通,经由所述接驳机构使得所述电池移入或移出所述框架。在上述运输装置中,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位于所述框架的中央,所述第一开放部和所述第二开放部构造成位于所述本体内部、所述框架外部、或所述本体与所述框架之间的空间。在上述运输装置中,所述空间有两个,并且各自形成为开设在所述框架和所述本体之间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槽。在上述运输装置中,所述本体构造成成用于对电池定位的定位机构和/或使电池在平面上移动的浮动平台。在上述运输装置中,所述第一开放部具有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定向为沿所述接驳机构的进入方向;所述第二开放部具有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定向为沿所述电池的支撑方向。在上述运输装置中,所述接驳机构在所述第一开放部中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框架移动;所述接驳机构在所述第二开放部中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框架移动。在上述运输装置中,所述第二方向交叉于所述第一方向。在上述运输装置中,还包括使所述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导向机构。在上述运输装置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升降方向。本申请涉及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电池的交接机构,其包括:接驳机构,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靠近所述接驳机构移动或离开所述接驳机构移动。在上述交接机构中,所述接驳机构具有沿第一方向可伸缩的叉臂,所述叉臂构造成能沿第二方向叉起所述电池。在上述交接机构中,所述接驳机构具有沿第一方向的双向可伸缩的叉臂,所述叉臂构造成能沿第二方向叉起所述电池。在上述交接机构中,所述接驳机构还具有叉臂滑轨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构造成能驱动所述叉臂沿所述叉臂滑轨滑动。在上述交接机构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所述齿条固定连接在所述叉臂上。在上述交接机构中,所述接驳机构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叉臂滑轨与所述叉臂之间的中间滑轨,所述中间滑轨构造成能沿所述叉臂滑轨滑动,所述叉臂构造成能沿所述中间滑轨滑动。在上述交接机构中,所述交接机构还包括接驳站,所述接驳站包括支架,所述接驳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在上述交接机构中,所述接驳站内还设置有驱动所述叉臂提升和下降的升降机构。在上述交接机构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板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构造成能驱动所述底板升降。在上述交接机构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减速机、链轮、链条和配重件,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上部并与所述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链轮连接,所述链轮与所述链条配合连接,所述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配重件连接。在上述交接机构中,所述接驳站还包括使所述支架沿第四方向移动的支架滑轨。本申请涉及的再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换电系统,其包括:电池仓;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交接机构,其中电池仓设置成邻近所述接驳机构并且所述运输装置经由所述电池仓接近所述接驳机构或经由所述电池仓远离所述接驳机构。在上述换电系统中,所述电池仓有多组,多组所述电池仓分别设置于所述接驳机构沿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在上述换电系统中,所述电池仓具有允许所述运输装置经过的底部。接驳机构可以携带电池经由第一开放部进入框架,或从框架上取走电池经由第一开放部离开。电池在接驳机构和框架之间的转移在第二开放部内进行。运输装置无需设置输送电池进出的输送机构。在一种已知的结构中,运输装置采用滚轮(或滚筒等类似结构)作为输送机构,电池支撑在由多个滚轮构成的滚轮组上,在滚轮的正反向转动下,电池可以相对于运输装置来回移动。当滚轮停止工作尤其是急停时,还会对电池产生一定的冲击影响,即影响电池的位置和产生声响。在本申请中,输送功能由接驳机构来实现,省去了滚轮以及可能的驱动滚轮转动的驱动装置的成本,并且可以让电池输送更平稳地进行。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接驳机构在第二开放部内相对于框架进行第二方向特别是高度方向上的移动,从而实现电池从由接驳机构和框架中的一者支撑的状态转移到由另一者支撑的状态,为此运输装置无需设置专用的升降机构来实现该功能。本申请涉及的运输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和成本低。本申请涉及的接驳机构设置成可伸缩的叉臂结构,该叉臂结构可以伸入到运输装置的内部,同时该叉臂结构能够支撑电池以替代由其他支撑结构支撑电池。本申请涉及的叉臂结构为双向叉臂结构,能够使接驳站不需要进行转向,就可以实现叉送沿第一方向位于接驳机构两侧的电池仓内的电池,从而使电池仓能够设置于接驳站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的位置,不需要预留转向空间,节省下的空间可以放置更多的电池仓,进而在相同的空间内,能够存储更多的电池。因为叉臂由接驳站的升降机构实现叉臂的高度调整,因此叉臂还可以将电池送入电池仓相应的仓位中或从电池仓的相应的仓位中取出电池,由此电池仓可进而省去输送机构。叉臂的使用也为电池仓精简设计和节省成本。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仓是可扩展的,接驳站可沿支架滑轨移动。每个电池仓下均设置有用于运输装置的导向机构。由此,一套由运输装置和接驳机构构成的交接机构可为多个电池仓提供换电服务。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其他方面和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申请的范围的限定,这是因为其应当参考附加的权利要求。还应当知道,附图仅仅意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除非另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方案1、一种用于电池的运输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的框架,所述框架具有:第一开放部,所述第一开放部构造成允许接驳机构进入其中,和第二开放部,所述第二开放部构造成所述接驳机构在其中对所述电池实施转移步骤,所述第一开放部和所述第二开放部彼此连通,经由所述接驳机构使得电池移入或移出所述框架。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位于所述框架的中央,所述第一开放部和所述第二开放部构造成位于所述本体内部、所述框架外部、或所述本体与所述框架之间的空间。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空间有两个,并且各自形成为开设在所述框架和所述本体之间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槽。方案4、根据方案2或3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本体构造成用于对电池定位的定位机构和/或使电池在平面上移动的浮动平台。方案5、根据方案3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开放部具有所述第一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池的运输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的框架(111),所述框架(111)具有:第一开放部(113),所述第一开放部(113)构造成允许接驳机构进入其中,和第二开放部(115),所述第二开放部(115)构造成所述接驳机构在其中对所述电池实施转移步骤,所述第一开放部(113)和所述第二开放部(115)彼此连通,经由所述接驳机构使得电池移入或移出所述框架(111)。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19 CN 201821699298X1.一种用于电池的运输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的框架(111),所述框架(111)具有:第一开放部(113),所述第一开放部(113)构造成允许接驳机构进入其中,和第二开放部(115),所述第二开放部(115)构造成所述接驳机构在其中对所述电池实施转移步骤,所述第一开放部(113)和所述第二开放部(115)彼此连通,经由所述接驳机构使得电池移入或移出所述框架(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本体(60),所述本体(60)位于所述框架(111)的中央,所述第一开放部(113)和所述第二开放部(115)构造成位于所述本体(60)内部、所述框架(111)外部、或所述本体(60)与所述框架(111)之间的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空间有两个,并且各自形成为开设在所述框架(111)和所述本体(60)之间的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槽(50)。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本体(60)构造成用于对电池定位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习坤李楠田小涛刘俊马永跃林海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