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74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3:18
管道混合器。涉及工业环保液体混合装置,尤其涉及管道混合器。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拆卸安装简便、制作工艺简便、药剂混合充分的管道混合器。包括管体、药剂管、药剂分散机构和混合搅拌机构;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药剂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管体的顶部;所述药剂分散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药剂管内;所述药剂分散机构包括螺旋杆一、V型筒和斜齿一;所述螺旋杆一竖向设置,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药剂管内,另一端向下延伸,与所述管体活动连接;所述搅拌叶片二倾斜弯曲固定设置在所述杆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拆卸安装简便、制作工艺简便、药剂混合充分等特点。

Pipeline mix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混合器
本技术涉及工业环保液体混合装置,尤其涉及管道混合器。
技术介绍
管道混合器也称管式静态混合器,在给排水和环保工程中对投加各种混凝剂、助凝剂、臭氧、液氯及酸碱中和、气水混合等方面都非常有效,是处理水域各种药剂实现瞬间混合的理想设备,具有快速高效混合、结构简单,节约能耗、体积小巧等特点,在不需外动力情况下,水流通过管道混合器会产生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三个作用,使加入的药剂迅速、均匀地扩散到整个水体中,达到瞬间混合的目的,混合效率高达90~95%,可节省药剂用量约20~30%,对提高水处理效果,节约能源具有重大意义。现有专利文献中,如国家局2018年2月13日授权公告的“一种管道混合器”;包括管道主体,所述的管道主体一端连接有加药接长管,所述的加药接长管上设置有加药口,所述的管道主体内部设有三部分管体,分别为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所述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管壁上分别设有楞条。现实生产中,制作成本高,结构制作工艺复杂,混合时间长,药剂混合不充分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拆卸安装简便、制作工艺简便、药剂混合充分的管道混合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管体、药剂管、药剂分散机构和混合搅拌机构;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药剂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管体的顶部;所述药剂分散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药剂管内;所述药剂分散机构包括螺旋杆一、V型筒和斜齿一;所述螺旋杆一竖向设置,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药剂管内,另一端向下延伸,与所述管体活动连接;所述螺旋杆一上设有药剂腔;所述螺旋杆一上设有若干与所述药剂腔连通的出药孔;所述V型筒固定设置在所述药剂管内,所述V型筒呈上大下小型,底部的出口与所述药剂腔相适配;所述斜齿一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旋杆一上;所述混合搅拌机构包括螺旋杆二、斜齿二和斜齿三;所述螺旋杆二横向活动设置在所述管体内;所述斜齿二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旋杆二的一端,与所述斜齿一相啮合;所述斜齿三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旋杆二的另一端;所述管体内靠近出水口位置设有活动连接的斜齿四;所述斜齿四与所述斜齿三相啮合;所述斜齿四通过连接杆与电机的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管体内设有提升板;所述提升板倾斜设置在所述斜齿二的下方。所述V型筒的顶部设有可拆卸连接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设有若干均布排列的通孔。所述管体的内侧壁上的底部设有若干均布排列的防沉降机构;所述防沉降机构包括杆体、搅拌叶一和搅拌叶二;所述杆体活动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内侧壁的底部;所述搅拌叶一和搅拌叶二分别呈片状;所述搅拌叶一倾斜弯曲固定设置在所述杆体上;所述搅拌叶二倾斜弯曲固定设置在所述杆体上。本技术包括管体、药剂管、药剂分散机构和混合搅拌机构;药剂从药剂管进入,通过固定连接的V型筒流经螺旋杆一的药剂腔;电机通过旋转轴带动斜齿四旋转,斜齿四与斜齿三相啮合,带动螺旋杆二旋转;螺旋杆二上的斜齿二带动斜齿一旋转,进而带动螺旋杆一旋转;螺旋杆一的药剂腔内的药剂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将药剂分散洒出,与螺旋杆一外侧的液体进行充分混合,搅拌。第一次混合搅拌后,如图1所示,向右侧流动,经横向设置的螺旋杆二的叶片再次混合搅拌,实现第二次混合搅拌,确保药剂与管体内的水充分混合,提高处理效率。螺旋杆一通过螺旋杆二实现旋转,结构紧凑合理。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拆卸安装简便、制作工艺简便、药剂混合充分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药剂分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防沉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管体,2是药剂管,3是药剂分散机构,31是螺旋杆一,311是药剂腔,32是V型筒,33是斜齿一,4是混合搅拌机构,41是螺旋杆二,42是斜齿二,43是斜齿三,5是斜齿四,6是提升板,7是过滤板,8是防沉降机构,81是杆体,82是搅拌叶一,83是搅拌叶二。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1-3所示;包括管体1、药剂管2、药剂分散机构3和混合搅拌机构4;所述管体1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药剂管2固定设置在所述管体1的顶部;所述药剂分散机构3活动设置在所述药剂管2内;所述药剂分散机构3包括螺旋杆一31、V型筒32和斜齿一33;所述螺旋杆一31竖向设置,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药剂管2内,另一端向下延伸,与所述管体1活动连接;所述螺旋杆一31上设有药剂腔311;所述螺旋杆一31上设有若干与所述药剂腔311连通的出药孔;所述V型筒32固定设置在所述药剂管2内,所述V型筒32呈上大下小型,底部的出口与所述药剂腔311相适配;所述斜齿一33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旋杆一上;所述混合搅拌机构4包括螺旋杆二41、斜齿二42和斜齿三43;所述螺旋杆二41横向活动设置在所述管体1内;所述斜齿二42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旋杆二41的一端,与所述斜齿一33相啮合;所述斜齿三43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旋杆二41的另一端;所述管体1内靠近出水口位置设有活动连接的斜齿四5;所述斜齿四5与所述斜齿三43相啮合;所述斜齿四5通过连接杆与电机的旋转轴固定连接。药剂从药剂管2进入,通过固定连接的V型筒32流经螺旋杆一31的药剂腔311;电机通过旋转轴带动斜齿四5旋转,斜齿四5与斜齿三43相啮合,带动螺旋杆二41旋转;螺旋杆二41上的斜齿二42带动斜齿一33旋转,进而带动螺旋杆一31旋转;螺旋杆一31的药剂腔311内的药剂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将药剂分散洒出,与螺旋杆一31外侧的液体进行充分混合,搅拌。第一次混合搅拌后,如图1所示,向右侧流动,经横向设置的螺旋杆二41的叶片再次混合搅拌,确保药剂与管体1内的水充分混合,提高处理效率。螺旋杆一31通过螺旋杆二41实现旋转,结构紧凑合理。所述管体1内设有提升板6;所述提升板6倾斜设置在所述斜齿二42的下方。通过提成板将螺旋杆一31下方的混合液提升至螺旋杆二41的附近,提高管体1内液体混合的效率。所述V型筒32的顶部设有可拆卸连接的过滤板7;所述过滤板7上设有若干均布排列的通孔。通过过滤板7防止药剂中异物进入管体1内;药剂从过滤板7的通孔缓慢进入药剂分散机构3内,有效防止药剂分散机构3内的药剂过量添加,影响螺旋杆一31旋转的效率。所述管体1的内侧壁上的底部设有若干均布排列的防沉降机构8;所述防沉降机构8包括杆体81、搅拌叶一82和搅拌叶二83;所述杆体81活动设置在所述管体1的内侧壁的底部;所述搅拌叶一82和搅拌叶二83分别呈片状;所述搅拌叶一倾斜弯曲固定设置在所述杆体81上;所述搅拌叶二倾斜弯曲固定设置在所述杆体81上。杆体81包括横杆一和横杆二;横杆一固定设置在杆体81的顶部,横杆二固定设置在杆体81的底部;横杆一的长度小于横杆二的长度,如图3所示。搅拌叶一的一端与横杆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搅拌叶一的另一端与横杆二的一端固定连接,上述横杆二的一端与横杆一的一端不在同一侧。搅拌叶二的一端与横杆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搅拌叶二的另一端与横杆二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上述横杆二的另一端与横杆一的另一端不在同一侧。即可实现搅拌叶一和搅拌叶二成弯曲装设置。流体从进口流进,流经防沉降机构8,带动搅拌叶一82和搅拌叶二83旋转,充分的对管体1底部的混合液进行充分搅拌,提高混合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药剂管、药剂分散机构和混合搅拌机构;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药剂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管体的顶部;所述药剂分散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药剂管内;所述药剂分散机构包括螺旋杆一、V型筒和斜齿一;所述螺旋杆一竖向设置,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药剂管内,另一端向下延伸,与所述管体活动连接;所述螺旋杆一上设有药剂腔;所述螺旋杆一上设有若干与所述药剂腔连通的出药孔;所述V型筒固定设置在所述药剂管内,所述V型筒呈上大下小型,底部的出口与所述药剂腔相适配;所述斜齿一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旋杆一上;所述混合搅拌机构包括螺旋杆二、斜齿二和斜齿三;所述螺旋杆二横向活动设置在所述管体内;所述斜齿二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旋杆二的一端,与所述斜齿一相啮合;所述斜齿三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旋杆二的另一端;所述管体内靠近出水口位置设有活动连接的斜齿四;所述斜齿四与所述斜齿三相啮合;所述斜齿四通过连接杆与电机的旋转轴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管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药剂管、药剂分散机构和混合搅拌机构;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药剂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管体的顶部;所述药剂分散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药剂管内;所述药剂分散机构包括螺旋杆一、V型筒和斜齿一;所述螺旋杆一竖向设置,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药剂管内,另一端向下延伸,与所述管体活动连接;所述螺旋杆一上设有药剂腔;所述螺旋杆一上设有若干与所述药剂腔连通的出药孔;所述V型筒固定设置在所述药剂管内,所述V型筒呈上大下小型,底部的出口与所述药剂腔相适配;所述斜齿一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旋杆一上;所述混合搅拌机构包括螺旋杆二、斜齿二和斜齿三;所述螺旋杆二横向活动设置在所述管体内;所述斜齿二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旋杆二的一端,与所述斜齿一相啮合;所述斜齿三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念马洪庆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纪扬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