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腹透引流液收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62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腹透引流液收集器,包括引流袋、与所述引流袋一体连接的底盖、以及与所述底盖卡接或螺纹连接的圆柱形底座;所述引流袋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底盖的中间设置有引流入口,引流管通过所述引流入口将引流液导入引流袋内;所述底盖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引流入口相匹配的盖帽,所述引流袋的侧壁底部设置有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收集器的各部件、管路透明,可方便观察腹腔液引流情况和引流液性质,可通过单向阀随时留取引流液化验培养,具有灵活性强、精确度高、操作便利等优点,适合新生儿腹透引流液的收集。

A new collector of peritoneal dialysis drainage fluid for newbor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腹透引流液收集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引流液收集器,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腹透引流液收集器。
技术介绍
腹膜透析操作简便,不需要建立另外的血管通路和全身抗凝,费用低,且小儿滤过率高,疗效确切,是目前新生儿和婴幼儿中、重度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首选替代治疗。传统的腹透液收集器通常采用成人的引流装置,由于收集袋的不规则性,引流液体积测量性能较差,对于新生儿而言引流液的出入量需要非常精确,成人用引流装置对于新生儿来说测量结果粗糙,不适用于临床。且目前腹透用引流装置为了避免污染,多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若需对引流液进行取样,需破环引流装置的密闭结构,污染风险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新生儿腹透引流液收集器,解决成人一体式引流装置应用于新生儿,适应性差、取样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生儿腹透引流液收集器,包括引流袋、与所述引流袋一体连接的底盖、以及与所述底盖卡接或螺纹连接的圆柱形底座;所述引流袋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底盖的中间设置有引流入口,引流管通过所述引流入口将引流液导入引流袋内;所述底盖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引流入口相匹配的盖帽,所述引流袋的侧壁底部设置有单向阀。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收集器还包括备用袋,所述引流袋以及所述底座的侧壁上方设置有溢流口,导管通过所述溢流口及所述底座将所述引流袋与所述备用袋相连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引流袋的6点和12点方向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的精确度为1ml。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单向阀的水平高度在5~10ml刻度线处。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侧壁对应所述单向阀还设置有一通孔。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引流袋的容积为50~100ml。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引流袋和所述底座均为硬质材料。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悬挂带。由于采用以上设计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新生儿腹透引流液收集器,包括引流袋、底盖和底座,引流袋和底盖一体连接,保证引流液不外露。每次腹透完成后,将底座置于水平位置,计量引流袋中的液体体积,然后将底座与底盖分离,更换新的引流袋与底盖。底盖上的引流口处有盖帽,可将引流口封闭,同时一次性可抛弃的引流装置设计减少污染体液的二次污染,减少临床护理人员接触污染体液的机会。底座可以重复使用,减少医用废物的生成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引流袋的侧壁下部还设置有单向阀,引流液只能用注射器等设备从单向阀中获取引流液标本,标本取完之后引流袋内的引流液不会通过单向阀外流,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污染风险。本技术的引流袋外部设置有圆柱形底座,保证引流袋不倾斜和侧倒,读取引流袋内的液体体积更加精确。本技术收集器的各部件、管路透明,可方便观察腹腔液引流情况和引流液性质。作为优选的,本技术的新生儿腹透引流液收集器可根据新生儿特点,设置50~100ml合适的引流袋容积以及适宜的管路容量,减少液体在管路内存留过多,造成新生儿体液丧失过多;管路长度适宜,既不会造成牵拉,也不造成新生儿体液过多丧失。本技术的新生儿腹透引流液收集器的引流袋上设置有刻度,刻度的精确度为1ml,更能够精确的得知引流袋内引流液的体积。作为优选的,本技术的新生儿腹透引流液收集器设置为适合新生儿特点的大小,引流袋容积较小,引流液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充满引流袋。为了避免疏忽导致的引流袋液体过满,影响腹透效果,本技术的收集器引流袋上还设置有溢流孔,引流液过满之后即可通过溢流孔流入备用袋中,提高了收集器使用时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生儿腹透引流液收集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底盖与底座卡接的放大图。其中:10、引流袋;11、刻度线;12、溢流口;13、单向阀;20、底盖;21、引流入口;22、盖帽;23、引流管;24、底座;30、备用袋;31、导管;40、悬挂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生儿腹透引流液收集器,包括引流袋10、底盖20、以及与所述底盖20卡接的圆柱形底座24。底盖20和底座24还能够通过螺纹连接(附图中没有显示),底座24通过底盖20起到支撑引流袋10的作用。底盖20与引流袋10一体连接,保证引流液不外露。同时底盖20中心处设置有引流入口21,可上接引流管23将引流液通过引流入口21导入引流袋10内。引流管23与引流入口21的接口处呈螺旋状,保证连接紧密,引流结束后断开引流管23和引流入口21。引流入口21连接有一盖帽22,可将引流入口21密封。引流袋10和底盖20均为硬质材料。引流袋10容积根据新生儿特点而定,可以选择性的设置为50ml、60ml、70ml、80ml、90ml、100ml。引流袋10的6点和12点方向上设置有刻度线11,刻度最小间隔为1ml,计量准确精准。为了方便准确计量引流袋中液体体积,本技术引流袋为规则形状,如圆柱形、方形、梯形等。引流袋10的侧沿底部设置有单向阀13,优选单向阀13的水平高度在5~10ml刻度线11处,便于医护人员通过单向阀13用注射器吸取引流袋10内的引流液作为标本,同时引流液不外漏。可选的,单向阀13可以为橡胶等弹性材质。引流袋10置于底座24中,底座24卡接或螺纹连接于底盖20的侧沿,引流袋10与底座24之间留有缝隙,便于引流袋10的取出。底座24材料为硬塑料,有效保证引流袋10直立不倾斜,且读数方便。可选的,底座侧壁对应引流袋单向阀的位置处还设置有一通孔(附图中未标明)。在腹透过程中,医务人员不必将底座拿下,直接通过底座上的通孔将注射器从单向阀13穿入,留取引流袋10中的液体培养化验,提高了引流液随时取样的便捷性。可选的,底座24上还设置有悬挂带40,可将收集器悬挂在床旁挂钩处,同时保证引流装置不倾斜和侧倒。可选的,引流袋10的侧壁上方设置有溢流口12,溢流口12的水平高度高于刻度线11的最高刻度。在溢流口12处连接导管31,导管31的另一端连接备用袋30。当引流液高度高于刻度线11时,则通过溢流口12流至备用袋30中。底座24的侧壁与溢流口12对应位置也设置有孔洞,方便导管21的穿入。使用时,将底座24卡接于底盖20侧壁,引流管23连接底盖20上的引流入口21,导管31穿过底座24的孔洞将备用袋30与引流袋10上的溢流口12相连通。新生儿腹透引流液通过引流管23进入收集器的引流袋10中。当引流液水平面超过溢流口12时,引流液从引流袋10中流入备用袋30。待引流袋10中的液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引流管23取出,盖帽22盖在引流入口21,记录引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生儿腹透引流液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袋(10)、与所述引流袋(10)一体连接的底盖(20)以及与所述底盖(20)卡接或螺纹连接的圆柱形底座(24);所述引流袋(10)置于所述底座(24)内;所述底盖(20)的中间设置有引流入口(21),引流管(23)通过所述引流入口(21)将引流液导入引流袋(10)内;所述底盖(2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引流入口(21)相匹配的盖帽(22),所述引流袋(10)的侧壁底部设置有单向阀(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腹透引流液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袋(10)、与所述引流袋(10)一体连接的底盖(20)以及与所述底盖(20)卡接或螺纹连接的圆柱形底座(24);所述引流袋(10)置于所述底座(24)内;所述底盖(20)的中间设置有引流入口(21),引流管(23)通过所述引流入口(21)将引流液导入引流袋(10)内;所述底盖(2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引流入口(21)相匹配的盖帽(22),所述引流袋(10)的侧壁底部设置有单向阀(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腹透引流液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还包括备用袋(30),所述引流袋(10)以及所述底座(24)的侧壁上方设置有溢流口(12),导管(31)通过所述溢流口(12)及所述底座(24)将所述引流袋(10)与所述备用袋(30)相连通。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静冯淑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