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肽药物口服靶向系统M27-39@FA-MCNs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4439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肽药物口服靶向系统M27‑39@FA‑MCNs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是将介孔碳叶酸化后作为M27‑39多肽的载体,而得到M27‑39@FA‑MCNs复合体,所述的M27‑39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VAQQAANVAATLK。通过本方法制备的M27‑39@FA‑MCNs复合体的实验技术简单,对获得的M27‑39@FA‑MCNs复合体进行抗结肠癌活性检测和靶向性研究,发现M27‑39@FA‑MCNs复合体与M27‑39多肽相比,具有更显著的抗结肠癌活性和靶向性。

A Peptide Drug Oral Targeting System M27-39@FA-MCNs Complex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肽药物口服靶向系统M27-39@FA-MCNs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肽药物口服靶向系统M27-39@FA-MCNs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应用在靶向抗结肠癌方面。
技术介绍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结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结直肠癌死亡率已位于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五位,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且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因此针对结肠癌的药物研究,对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越来越多的多肽药物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因适应证广、安全性高且疗效显著,多肽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肿瘤、肝炎、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抗菌肽(Antimicrobialpeptides,AMP)是生物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抵抗外界病原体感染的小分子多肽,广泛存在于昆虫、植物、动物及人体内,其中昆虫抗菌肽cecropin是人类发现最早的一类抗菌肽。抗菌肽具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生物学活性,包括抗菌、抗炎、抗病毒、抗寄生虫、抑制肿瘤细胞及免疫调节活性等。抗菌肽能够破坏细菌细胞膜或穿过细胞膜作用于胞内靶位点,作用机制独特,不易产生耐药性,对正常人体细胞毒、副作用小。因此在传统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研发和临床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下,抗菌肽的上述特点使其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M27-39多肽(氨基酸序列为:VAQQAANVAATLK,具体如SEQIDNO.1所示)是广东药科大学/广东省生物活性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从家蝇幼虫脂肪体cDNA文库中克隆的一种昆虫抗菌肽Muscadomesticacecropin的衍生肽,由Muscadomesticacecropin的第27~39位而得,与天然Muscadomesticacecropin相比具有明显简单的结构,因此更易进入细胞,生产成本更少的优点。但目前还没有公开文献报道M27-39多肽具有抗结肠癌活性。众所周知,口服给药因用药方便,易于被病人接受,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给药方式,也是大多数药物的首选给药途径。而多肽药物最大问题是不能口服,主要是因为易被降解和难穿越肠黏膜。介孔碳(MCNs)是一类新型的非硅基介孔材料,2nm<孔径<50nm,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肠道黏附性较好,且合成简单、易操作、无生理毒性。叶酸(FA)受体广泛分布在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中,不同点在于多数肿瘤细胞叶酸受体的数量和活性远远超过正常细胞,而且叶酸受体在正常细胞呈极性分布,恶变后失去极性,使血液循环中的药物可接触到该受体,借以将药物靶向导入癌细胞。因此将介孔碳叶酸化后作为多肽药物的载体,制备出多肽药物口服靶向给药系统,能提高多肽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延长作用时间以及增加靶向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M27-39多肽在制备抗结肠癌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发现,M27-39多肽具有抗HCT116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因此可以用于制备抗结肠癌药物,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将介孔碳叶酸化后作为M27-39的载体,形成M27-39@FA-MCNs复合体,该M27-39@FA-MCNs复合体经实验发现,其也具有抗HCT116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并且其活性明显强于M27-39。进一步研究发现,与M27-39相比,M27-39@FA-MCNs靶向HCT116的效果更好。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M27-39多肽在制备抗结肠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M27-39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VAQQAANVAATLK,具体如SEQIDNO.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肽药物口服靶向系统M27-39@FA-MCNs复合体,其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其是将介孔碳叶酸化后作为M27-39的载体,而得到M27-39@FA-MCNs复合体。优选,包括以下步骤:s1、合成介孔碳;s2、将介孔碳叶酸化得到FA-MCNs复合体;s3、将M27-39多肽载入FA-MCNs复合体上得到M27-39@FA-MCNs复合体。该复合体M27-39多肽的载药率为36.45%±0.43%。优选,所述的合成介孔碳是在水中加入盐酸和F127使其溶解,再加入间苯三酚使其溶解,加入甲醛反应,反应完后用水洗沉淀,干燥,然后在惰性气氛下碳化得到介孔碳。优选,所述的将介孔碳叶酸化得到FA-MCNs复合体是将壳寡糖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然后加入酸化处理过的介孔碳,超声处理,洗涤干燥得到壳寡糖修饰的介孔碳,将壳寡糖修饰的介孔碳分散于PBS缓冲溶液中,再加入叶酸、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反应得到FA-MCNs复合体。优选,所述的将M27-39多肽载入FA-MCNs复合体上是将M27-39多肽与FA-MCNs复合体都加入到水中反应,再洗去未载入进孔内的M27-39多肽,得到M27-39@FA-MCNs复合体。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上述M27-39@FA-MCNs复合体在制备抗结肠癌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结肠癌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效量的M27-39@FA-MCNs复合体作为活性成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本方法制备的M27-39@FA-MCNs复合体的实验技术简单,对获得的M27-39@FA-MCNs复合体进行抗结肠癌活性检测和靶向性研究,发现M27-39@FA-MCNs复合体与M27-39多肽相比,具有更显著的抗结肠癌活性和靶向性。附图说明图1为M27-39多肽含量测定标准曲线,载药率。图2为M27-39@FA-MCNs在体外累计释药率。图3为FA-MCNs及M27-39@FA-MCNs复合体的TEM图。图4显示M27-39、FA-MCNs和M27-39@FA-MCNs对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无细胞毒性。图5显示FA-MCNs具有肠上皮生物黏附性及不溶血特性。图6显示M27-39@FA-MCNs与M27-39相比具有更显著的抗结肠癌活性。图7为FITC-M27-39@FA-MCNs与FITC-M27-39靶向HCT116细胞的激光共聚焦显微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出进一步地详细阐述,所述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的试剂和材料。实施例11、介孔碳(MCNs)的合成:25℃条件下,在40mL去离子水中先后分别加入6mL质量分数36%的浓盐酸,和0.4gF127(表面活性剂),搅拌溶解。然后加0.24g间苯三酚,溶解,最后缓慢滴加0.14mL甲醛,反应2小时,升温到40℃,反应4h,最后升温到60℃,反应24h。离心水洗三次,45℃下干燥,最后在600℃,氮气气氛中碳化,得到MCNs。2、叶酸化介孔碳(FA-MCNs)的合成:40mg壳寡糖溶解于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之后加入20mg酸化(体积比硫酸(质量分数98%):硝酸(质量分数65%)=3:1的混酸处理)处理过的介孔碳,超声20min后,继续搅拌16h后,洗涤干燥,得到壳寡糖修饰的介孔碳。将壳寡糖修饰的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M27‑39多肽在制备抗结肠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M27‑39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VAQQAANVAATLK。

【技术特征摘要】
1.M27-39多肽在制备抗结肠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M27-39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VAQQAANVAATLK。2.一种M27-39@FA-MCNs复合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将介孔碳叶酸化后作为M27-39多肽的载体,而得到M27-39@FA-MCNs复合体,所述的M27-39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VAQQAANVAATLK。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合成介孔碳;s2、将介孔碳叶酸化得到FA-MCNs复合体;s3、将M27-39多肽载入FA-MCNs复合体上得到M27-39@FA-MCNs复合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成介孔碳是在水中加入盐酸和F127使其溶解,再加入间苯三酚使其溶解,加入甲醛反应,反应完后用水洗沉淀,干燥,然后在惰性气氛下碳化得到介孔碳。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介孔碳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雪梅张伦桂水清王建曾佳利陈晴汝金小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