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雅蓉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医疗儿科的方便陪护人员休息型病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40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医疗儿科的病床,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医疗儿科的方便陪护人员休息型病床。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供陪护人员休息、拆装方便的用于医疗儿科的方便陪护人员休息型病床。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医疗儿科的方便陪护人员休息型病床,包括有第一床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大固定板、第一连接轴等;第一床板的左侧壁与第一支撑板右侧壁的上部相连接,第一支撑板的右侧壁开有第一滑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医疗儿科的方便陪护人员休息型病床,能够方便的进行拆装,能够供陪护人员进行良好的休息,陪护人员从而能够更好的照顾儿科病人,有利于儿科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性能安全可靠。

A convenient rest bed for escorts in medical Pediatr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医疗儿科的方便陪护人员休息型病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医疗儿科的病床,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医疗儿科的方便陪护人员休息型病床。
技术介绍
医疗是指医治和疾病的治疗,医疗这个字眼是在近几十年才出现,其实这是为了与国际接轨而新生的字眼,之前大多使用治疗,然而医疗也包含保健内容,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凡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范围,其医治对象处于生长发育期,在儿科病人住院期间,通常需要大人进行陪护,现有的儿科病床比较窄小,仅能供儿科病人单独使用,导致陪护人员无法更好的进行休息,致使陪护人员无法更好的照顾儿科病人,不利于儿科病人的治疗和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儿科病床比较窄小,仅能供儿科病人单独使用,导致陪护人员无法更好的进行休息,致使陪护人员无法更好的照顾儿科病人的缺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供陪护人员休息、拆装方便的用于医疗儿科的方便陪护人员休息型病床。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医疗儿科的方便陪护人员休息型病床,包括有第一床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大固定板、第一连接轴、第一滚轮、第二连接轴、第二滚轮、第二大固定板、第二床板、左床板、第一大固定块、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套管、第一连接块、右床板、第二大固定块、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第二套管、第二连接块、第一销杆、第二销杆、第一U形插杆和第二U形插杆,第一床板的左侧壁与第一支撑板右侧壁的上部相连接,第一支撑板的右侧壁开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位于第一床板的下方,第一床板的右侧壁与第二支撑板左侧壁的上部相连接,第二支撑板的左侧壁开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位于第一床板的下方,第一大固定板位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与第一大固定板相连接,第一支撑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第一支撑板的两侧前后对称式设置有第一滚轮,第一滚轮的中部与第一连接轴的端部相连接,第二支撑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第二支撑板的两侧前后对称式设置有第二滚轮,第二滚轮的中部与第二连接轴的端部相连接,第二大固定板位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与第二大固定板相连接,第二大固定板位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下方,第二大固定板位于第一大固定板的上方,第二床板的左侧壁滑动式位于第一滑槽内,第二床板的右侧壁滑动式位于第二滑槽内,第二床板的左端开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销孔,第二床板的右端开有上下贯穿的第二销孔,左床板位于第二床板的左侧,左床板与第二床板相接触,左床板位于第一支撑板的前方,左床板底部的右端与第一大固定块顶部的左侧相连接,第一大固定块位于第二床板的下方,第一大固定块与第二床板相接触,第一大固定块左侧壁的下端与第一支撑杆的右上端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杆的左下端开有第一插槽,第二支撑杆位于第一支撑杆的左上方,第一套管滑动式套在第一支撑杆上,第一套管开有第二插槽,第二插槽位于第一插槽的上方,第二插槽与第一插槽相对应,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位于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第一支撑杆和第一套管均与第二支撑杆相接触,第二支撑杆的左上端与第一连接块的右侧壁铰接连接,第一连接块的顶部与左床板底部的左端相连接,右床板位于第二支撑板的前方,右床板位于第二床板的右侧,右床板与第二床板相接触,右床板底部的左端与第二大固定块顶部的右侧相连接,第二大固定块位于第二床板的下方,第二大固定块与第二床板相接触,第二大固定块右侧壁的下端与第三支撑杆的左上端铰接连接,第三支撑杆的下端开有第三插槽,第四支撑杆位于第三支撑杆的右上方,第二套管滑动式套在第三支撑杆上,第二套管开有第四插槽,第四插槽位于第三插槽的上方,第四插槽与第三插槽相对应,第四支撑杆的下端位于第三插槽和第四插槽内,第三支撑杆和第二套管均与第四支撑杆相接触,第四支撑杆的右上端与第二连接块的左侧壁铰接连接,第二连接块的顶部与右床板底部的右端相连接,第一大固定块顶部的右端连接有第一销杆,第一销杆位于第一销孔内,第一销杆与第一床板相接触,第二大固定块顶部的左端连接有第二销杆,第二销杆位于第二销孔内,第二销杆与第一床板相接触,第二床板前侧壁的左端开有第一插孔,第一大固定块前侧壁的右侧开有第三插孔,第三插孔位于第一插孔的正下方,第一U形插杆的上杆位于第一插孔内,第一U形插杆的下杆位于第三插孔内,第二床板和第一大固定块均与第一U形插杆相接触,第一大固定块左侧壁的上部开有第一卡槽,第二床板前侧壁的右端开有第二插孔,第二大固定块前侧壁的左侧开有第四插孔,第四插孔位于第二插孔的正下方,第二U形插杆的上杆位于第二插孔内,第二U形插杆的下杆位于第四插孔内,第二床板和第二大固定块均与第二U形插杆相接触,第二大固定块右侧壁的上部开有第二卡槽。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一卡块、第一连接杆、第一小固定板、第一导向杆、第二卡块、第二连接杆、第二小固定板和第二导向杆,第一卡块位于第一卡槽内,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滑动配合,第一卡块的顶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位于左床板的后方,第一连接杆的上端连接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小固定板位于第一连接杆的前方,第一小固定板位于左床板的上方,第一小固定板的右侧壁与第一支撑板的左侧壁相连接,第一小固定板开有第一导向孔,第一导向杆滑动式位于第一导向孔内,第二卡块位于第二卡槽内,第二卡块与第二卡槽滑动配合,第二卡块的顶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位于右床板的后方,第二连接杆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导向杆,第二小固定板位于第二连接杆的前方,第二小固定板位于右床板的上方,第二小固定板的左侧壁与第二支撑板的右侧壁相连接,第二小固定板开有第二导向孔,第二导向杆滑动式位于第二导向孔内。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隔板、抽屉斗和拉手,隔板的顶部与第二大固定板底部的中间位置相连接,隔板的底部与第一大固定板顶部的中间位置相连接,抽屉斗位于隔板的右侧,抽屉斗放置在第一大固定板上,抽屉斗的前侧壁连接有拉手。在本专利技术中,儿科病人可以躺在第一床板上进行治疗和休息,陪护人员再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上分别对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进行滑动,并使第二插槽与第一插槽相对齐,同时使第四插槽与第三插槽相对齐,然后再分别对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向下进行摆动,并使两者摆动到设定的位置,然后再分别对第二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向下进行摆动,并将第二支撑杆的下端插入到第二插槽和第一插槽内,然后将第四支撑杆的下端插入到第四插槽和第三插槽内,然后再将第一销杆插入到第一销孔内,并将第二销杆插入到第二销孔内,然后再将第一U形插杆插入到第一插孔和第三插孔内,同时将第二U形插杆插入到第二插孔和第四插孔内,即可将第二床板、左床板和右床板结合在一起,陪护人员可以躺坐在第二床板、左床板和右床板上进行休息,而且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可以稳固的支在地上,同时第二床板的后部位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也同样为第二床板提供支撑,当需要节省空间时,陪护人员可以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反向操作,即可将左床板和右床板从第二床板上拆卸下来,并分别对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一套管,以及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和第二套管进行折叠,然后将折叠完毕后的左床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一套管放置到第二大固定板上,并位于第二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医疗儿科的方便陪护人员休息型病床,包括有第一床板(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和第一大固定板(4),第一床板(1)的左侧壁与第一支撑板(2)右侧壁的上部相连接,第一支撑板(2)的右侧壁开有第一滑槽(201),第一滑槽(201)位于第一床板(1)的下方,第一床板(1)的右侧壁与第二支撑板(3)左侧壁的上部相连接,第二支撑板(3)的左侧壁开有第二滑槽(301),第二滑槽(301)位于第一床板(1)的下方,第一大固定板(4)位于第一支撑板(2)与第二支撑板(3)之间,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均与第一大固定板(4)相连接,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第一连接轴(5)、第一滚轮(6)、第二连接轴(7)、第二滚轮(8)、第二大固定板(9)、第二床板(10)、左床板(11)、第一大固定块(12)、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4)、第一套管(15)、第一连接块(16)、右床板(17)、第二大固定块(18)、第三支撑杆(19)、第四支撑杆(20)、第二套管(21)、第二连接块(22)、第一销杆(23)、第二销杆(24)、第一U形插杆(25)和第二U形插杆(26),第一支撑板(2)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5),第一支撑板(2)的两侧前后对称式设置有第一滚轮(6),第一滚轮(6)的中部与第一连接轴(5)的端部相连接,第二支撑板(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7),第二支撑板(3)的两侧前后对称式设置有第二滚轮(8),第二滚轮(8)的中部与第二连接轴(7)的端部相连接,第二大固定板(9)位于第一支撑板(2)与第二支撑板(3)之间,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均与第二大固定板(9)相连接,第二大固定板(9)位于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301)的下方,第二大固定板(9)位于第一大固定板(4)的上方,第二床板(10)的左侧壁滑动式位于第一滑槽(201)内,第二床板(10)的右侧壁滑动式位于第二滑槽(301)内,第二床板(10)的左端开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销孔(101),第二床板(10)的右端开有上下贯穿的第二销孔(102),左床板(11)位于第二床板(10)的左侧,左床板(11)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左床板(11)位于第一支撑板(2)的前方,左床板(11)底部的右端与第一大固定块(12)顶部的左侧相连接,第一大固定块(12)位于第二床板(10)的下方,第一大固定块(12)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第一大固定块(12)左侧壁的下端与第一支撑杆(13)的右上端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杆(13)的左下端开有第一插槽(131),第二支撑杆(14)位于第一支撑杆(13)的左上方,第一套管(15)滑动式套在第一支撑杆(13)上,第一套管(15)开有第二插槽(151),第二插槽(151)位于第一插槽(131)的上方,第二插槽(151)与第一插槽(131)相对应,第二支撑杆(14)的下端位于第一插槽(131)和第二插槽(151)内,第一支撑杆(13)和第一套管(15)均与第二支撑杆(14)相接触,第二支撑杆(14)的左上端与第一连接块(16)的右侧壁铰接连接,第一连接块(16)的顶部与左床板(11)底部的左端相连接,右床板(17)位于第二支撑板(3)的前方,右床板(17)位于第二床板(10)的右侧,右床板(17)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右床板(17)底部的左端与第二大固定块(18)顶部的右侧相连接,第二大固定块(18)位于第二床板(10)的下方,第二大固定块(18)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第二大固定块(18)右侧壁的下端与第三支撑杆(19)的左上端铰接连接,第三支撑杆(19)的下端开有第三插槽(191),第四支撑杆(20)位于第三支撑杆(19)的右上方,第二套管(21)滑动式套在第三支撑杆(19)上,第二套管(21)开有第四插槽(211),第四插槽(211)位于第三插槽(191)的上方,第四插槽(211)与第三插槽(191)相对应,第四支撑杆(20)的下端位于第三插槽(191)和第四插槽(211)内,第三支撑杆(19)和第二套管(21)均与第四支撑杆(20)相接触,第四支撑杆(20)的右上端与第二连接块(22)的左侧壁铰接连接,第二连接块(22)的顶部与右床板(17)底部的右端相连接,第一大固定块(12)顶部的右端连接有第一销杆(23),第一销杆(23)位于第一销孔(101)内,第一销杆(23)与第一床板(1)相接触,第二大固定块(18)顶部的左端连接有第二销杆(24),第二销杆(24)位于第二销孔(102)内,第二销杆(24)与第一床板(1)相接触,第二床板(10)前侧壁的左端开有第一插孔(103),第一大固定块(12)前侧壁的右侧开有第三插孔(122),第三插孔(122)位于第一插孔(103)的正下方,第一U形插杆(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医疗儿科的方便陪护人员休息型病床,包括有第一床板(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和第一大固定板(4),第一床板(1)的左侧壁与第一支撑板(2)右侧壁的上部相连接,第一支撑板(2)的右侧壁开有第一滑槽(201),第一滑槽(201)位于第一床板(1)的下方,第一床板(1)的右侧壁与第二支撑板(3)左侧壁的上部相连接,第二支撑板(3)的左侧壁开有第二滑槽(301),第二滑槽(301)位于第一床板(1)的下方,第一大固定板(4)位于第一支撑板(2)与第二支撑板(3)之间,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均与第一大固定板(4)相连接,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第一连接轴(5)、第一滚轮(6)、第二连接轴(7)、第二滚轮(8)、第二大固定板(9)、第二床板(10)、左床板(11)、第一大固定块(12)、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4)、第一套管(15)、第一连接块(16)、右床板(17)、第二大固定块(18)、第三支撑杆(19)、第四支撑杆(20)、第二套管(21)、第二连接块(22)、第一销杆(23)、第二销杆(24)、第一U形插杆(25)和第二U形插杆(26),第一支撑板(2)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5),第一支撑板(2)的两侧前后对称式设置有第一滚轮(6),第一滚轮(6)的中部与第一连接轴(5)的端部相连接,第二支撑板(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7),第二支撑板(3)的两侧前后对称式设置有第二滚轮(8),第二滚轮(8)的中部与第二连接轴(7)的端部相连接,第二大固定板(9)位于第一支撑板(2)与第二支撑板(3)之间,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均与第二大固定板(9)相连接,第二大固定板(9)位于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301)的下方,第二大固定板(9)位于第一大固定板(4)的上方,第二床板(10)的左侧壁滑动式位于第一滑槽(201)内,第二床板(10)的右侧壁滑动式位于第二滑槽(301)内,第二床板(10)的左端开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销孔(101),第二床板(10)的右端开有上下贯穿的第二销孔(102),左床板(11)位于第二床板(10)的左侧,左床板(11)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左床板(11)位于第一支撑板(2)的前方,左床板(11)底部的右端与第一大固定块(12)顶部的左侧相连接,第一大固定块(12)位于第二床板(10)的下方,第一大固定块(12)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第一大固定块(12)左侧壁的下端与第一支撑杆(13)的右上端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杆(13)的左下端开有第一插槽(131),第二支撑杆(14)位于第一支撑杆(13)的左上方,第一套管(15)滑动式套在第一支撑杆(13)上,第一套管(15)开有第二插槽(151),第二插槽(151)位于第一插槽(131)的上方,第二插槽(151)与第一插槽(131)相对应,第二支撑杆(14)的下端位于第一插槽(131)和第二插槽(151)内,第一支撑杆(13)和第一套管(15)均与第二支撑杆(14)相接触,第二支撑杆(14)的左上端与第一连接块(16)的右侧壁铰接连接,第一连接块(16)的顶部与左床板(11)底部的左端相连接,右床板(17)位于第二支撑板(3)的前方,右床板(17)位于第二床板(10)的右侧,右床板(17)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右床板(17)底部的左端与第二大固定块(18)顶部的右侧相连接,第二大固定块(18)位于第二床板(10)的下方,第二大固定块(18)与第二床板(10)相接触,第二大固定块(18)右侧壁的下端与第三支撑杆(19)的左上端铰接连接,第三支撑杆(19)的下端开有第三插槽(191),第四支撑杆(20)位于第三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雅蓉
申请(专利权)人:梁雅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