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400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护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俯卧位通气床。俯卧位通气床,包括床架、床板和俯卧托架;床架设置有安装架和驱动装置,安装架与床架通过转轴连接,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转轴传动连接,以使安装架能够绕转轴的轴线转动;床板用于供患者仰卧;俯卧托架与安装架可拆卸连接,且俯卧托架设置有固定带,安装架绕转轴旋转180°后,患者能够俯卧于俯卧托架上;俯卧托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按摩气垫,按摩气垫能够与患者的额头、胸部、髋部、膝盖和足部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患者处于俯卧位,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通过设置按摩气垫,有效地缓解了压疮的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俯卧位通气床
本技术涉及医用护理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俯卧位通气床。
技术介绍
目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由严重创伤、休克、大手术、严重感染、误吸等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治疗的重点仍是以纠正低氧血症为目标的呼吸支持,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和防止肺部病变的进一步恶化。近年来发现对ARDS病人施行俯卧位(proneposition,PP)通气能有效地改善其氧合状况,而不至于产生明显的副作用,认为是治疗ARDS的一种简单有效的辅助方法。但在俯卧位通气时也有一定的局限,一方面,患者经仰卧位更换为俯卧位的过程中,病人翻动幅度较大,需要多名护士协调合作,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患者长时间处于俯卧状态,额头、胸部、髋部、膝盖和足部等着力点容易出现压疮等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俯卧位通气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护士工作量大且患者容易出现压疮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俯卧位通气床,包括床架、床板和俯卧托架;所述床架设置有安装架和驱动装置,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床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床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以使所述安装架能够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所述床板用于供患者仰卧,且所述床板与所述安装架可拆卸连接;所述俯卧托架与所述安装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俯卧托架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能够将所述俯卧托架固定在所述床板上,且所述俯卧托架位于所述患者的上方,所述安装架绕所述转轴旋转180°后,所述患者能够俯卧于所述俯卧托架上;所述俯卧托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按摩气垫,所述按摩气垫能够与所述患者的额头、胸部、髋部、膝盖和足部相接触。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气泵,所述气泵通过进气管路与所述按摩气垫连通,所述进气管路设置有进气阀;所述按摩气垫设置有放气阀。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按摩气垫包括多个子气垫,所述进气管路包括主管路和多个支管路,所述主管路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支管路的一端与所述主管路连通,所述支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子气垫连通;多个所述支管路均设置有进气阀。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气泵、所述进气阀和所述放气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按摩气垫充气或放气。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为MCU。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俯卧托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板,所述子气垫位于所述支撑板上。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包括连接部、第一竖向部和第二竖向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向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向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两端之间的部分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第一竖向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孔沿所述第一竖向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竖向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多个所述第二定位孔沿所述第二竖向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螺纹连接。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向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向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所述第二加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向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向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床板设置有床垫。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床架设置有万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俯卧位通气床,包括床架、床板和俯卧托架;所述床架设置有安装架和驱动装置,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床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床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以使所述安装架能够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所述床板用于供患者仰卧,且所述床板与所述安装架可拆卸连接;所述俯卧托架与所述安装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俯卧托架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能够将所述俯卧托架固定在所述床板上,且所述俯卧托架位于所述患者的上方,所述安装架绕所述转轴旋转180°后,所述患者能够俯卧于所述俯卧托架上;所述俯卧托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按摩气垫,所述按摩气垫能够与所述患者的额头、胸部、髋部、膝盖和足部相接触。基于该结构,本技术提供的俯卧位通气床,能够通过驱动装置使安装架翻转180°,从而能够使患者处于俯卧位,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由于俯卧托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按摩气垫,当患者处于俯卧状态时,按摩气垫能够与患者的额头、胸部、髋部、膝盖和足部相接触,对这些着力的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流动,防止皮肤长时间紧贴与表面,有效地缓解了压疮的形成。在实施时,患者首先是仰卧于床板上,然后将俯卧托架放在患者的上方,用固定带将俯卧托架固定在床板上,启动驱动装置,使患者、俯卧托架和床板随安装架一起旋转180°,此时,患者俯卧于俯卧托架上,按摩气垫对患者的额头、胸部、髋部、膝盖和足部进行持续的或间歇性的按摩。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方法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产生了较好的实用的效果,并具有广泛的产业价值。下面将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俯卧位通气床的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俯卧位通气床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俯卧位通气床供患者处于俯卧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俯卧位通气床的子气垫与气泵连接的原理图。图标:101-床架;102-床板;103-俯卧托架;104-驱动装置;105-转轴;106-固定带;107-子气垫;108-第一定位孔;109-第二定位孔;110-支撑板;111-第一支撑杆;112-第二支撑杆;113-第一紧固螺栓;114-第二紧固螺栓;115-第一加强杆;116-第二加强杆;117-第一竖向部;118-第二竖向部;119-床垫;120-万向轮;121-连接部;122-主管路;123-支管路;124-进气阀;125-放气阀;126-气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俯卧位通气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床板和俯卧托架;所述床架设置有安装架和驱动装置,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床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床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以使所述安装架能够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所述床板用于供患者仰卧,且所述床板与所述安装架可拆卸连接;所述俯卧托架与所述安装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俯卧托架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能够将所述俯卧托架固定在所述床板上,且所述俯卧托架位于所述患者的上方,所述安装架绕所述转轴旋转180°后,所述患者能够俯卧于所述俯卧托架上;所述俯卧托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按摩气垫,所述按摩气垫能够与所述患者的额头、胸部、髋部、膝盖和足部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俯卧位通气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床板和俯卧托架;所述床架设置有安装架和驱动装置,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床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床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以使所述安装架能够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所述床板用于供患者仰卧,且所述床板与所述安装架可拆卸连接;所述俯卧托架与所述安装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俯卧托架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能够将所述俯卧托架固定在所述床板上,且所述俯卧托架位于所述患者的上方,所述安装架绕所述转轴旋转180°后,所述患者能够俯卧于所述俯卧托架上;所述俯卧托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按摩气垫,所述按摩气垫能够与所述患者的额头、胸部、髋部、膝盖和足部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位通气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泵,所述气泵通过进气管路与所述按摩气垫连通,所述进气管路设置有进气阀;所述按摩气垫设置有放气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俯卧位通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气垫包括多个子气垫,所述进气管路包括主管路和多个支管路,所述主管路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支管路的一端与所述主管路连通,所述支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子气垫连通;多个所述支管路均设置有进气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俯卧位通气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气泵、所述进气阀和所述放气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按摩气垫充气或放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俯卧位通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MCU。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俯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冬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