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257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白粉病的防治药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有效成分:磷酸三钾1‑5份、脂肪酸1‑2份,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硬脂酸、亚麻酸、花生酸中的任一种;此防治药剂为溶液剂或水剂,用于防治烟草、小麦植株、葡萄果实上的白粉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所选择的有效成分进行合理配比,使所制备的药剂对白粉病兼具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发病前和发病后使用均具有显著效果,用药适期长,用药量少,成本低;该防治药剂的有效成分原料易得,安全无污染,有效避免了抗药性问题以及农药残留问题。

A Control Agent for Powdery Milde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粉病的防治药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病害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白粉病的防治药剂。
技术介绍
白粉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植物病害,常见于各类瓜果树木及花卉等植物中,近年来,白粉病在我国各个种植区域持续发生危害,成为多种植物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白粉菌是子囊菌门白粉菌目真菌,主要分布在北温带,是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禾本科植物上的气传活体寄生真菌。白粉病主要危害植物叶片,严重时可危害茎秆和叶柄(鞘)等部位,很多植物在生长的关键时期遭受白粉病的侵害,轻则叶片泛灰,重则皱缩变黑,花芽焦脱。白粉病的泛滥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而缺少有效的防治药剂是白粉病广泛扩散的主要原因。以蔬菜及农作物温室栽培为标志的都市农业发展迅速,而封闭的温室是白粉病的高发环境。目前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三种:用三唑酮等为代表的三唑类杀菌剂进行化学防治;用枯草芽孢杆菌等生防微生物制成的药剂进行生物防治;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化学农药防治方法成本低、见效快,目前仍属于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防治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白粉病的防治药剂,该防治药剂配方简单、防治效果显著、安全易推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有效成分:磷酸三钾1-5份、脂肪酸1-2份。其中,磷酸三钾用于杀菌抑菌作用,脂肪酸作为表面活性剂应用。进一步的,包括下述重量份的有效成分:磷酸三钾2份、脂肪酸1.5份。进一步的,所述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硬脂酸、亚麻酸、花生酸中的任一种。进一步的,所述防治药剂为溶液剂或水剂。进一步的,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在防治烟草、小麦植株、葡萄果实上白粉病的应用。上述白粉病防治药剂中,所述重量份可以是μg、mg、g、kg等公知的重量单位,也可以是公知重量单位倍数,如10倍、100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上述白粉病防治药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配比称取各有效成分,加水混合均匀,配制成质量百分比为10%的溶液待用。也可以配制成按比例混合的溶液剂的50倍或更多倍的浓缩液,使用时稀释即可,减少使用时的工作量,为使用者提供方便,有利于该防治药剂的商品化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白粉病的防治药剂一般采用喷施的方式,将药剂溶液雾化喷施于植物病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白粉病的防治药剂,通过对所选择的有效成分进行合理配比,使所制备的药剂对白粉病兼具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发病前和发病后使用均具有显著效果,用药适期长,用药量少,成本低;该防治药剂的有效成分原料易得,安全无污染,有效避免了抗药性问题以及农药残留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防治药剂的配制(重量份)称取磷酸三钾2份,油酸1.5份,加适量水混合均匀,即得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实施例2:防治药剂的配制(重量份)称取磷酸三钾1份,油酸1份,加适量水混合均匀,即得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实施例3:防治药剂的配制(重量份)称取磷酸三钾5份,油酸2份,加适量水混合均匀,即得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实施例4:防治药剂的配制(重量份)称取磷酸三钾3份,油酸1.5份,加适量水混合均匀,即得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实施例5:防治药剂的配制(重量份)称取磷酸三钾4份,亚油酸1.5份,加适量水混合均匀,即得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实施例6:防治药剂的配制(重量份)称取磷酸三钾4份,硬脂酸2份,加适量水混合均匀,即得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实施例7:防治药剂的配制(重量份)称取磷酸三钾3份,亚麻酸2份,加适量水混合均匀,即得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实施例8:防治药剂的配制(重量份)称取磷酸三钾5份,花生酸2份,加适量水混合均匀,即得白粉病的防治药剂。试验例1:不同配比的防治药剂对烟草白粉病病斑生长的抑制效果以烟草为例,从白粉病抑制率方面对本专利技术的防治药剂的不同配比进行验证,试验例中所采用的不同配比分别为配比1(磷酸三钾1份、油酸1份)、配比2(磷酸三钾2份、油酸1.5份)、配比3(磷酸三钾5份、油酸2份)。通过观察叶片染病面积,测定并计算不同配比防治药剂的抑菌活性。试验步骤如下:步骤1:分别称取并配制不同配比的防治药剂:配比1、配比2、配比3三组防治药剂,以无菌水作为空白对照;步骤2:将保留的烟草白粉病病株转接到试验温室,均匀摆布,分别设置处理组和对照组,于温室25℃培养,用步骤1的药剂及蒸馏水对照分别雾化喷施烟草白粉病病株,与5min后观察即时除菌效果,统计观察白粉病病斑直径。然后,与试验温室继续培养1个月,观察白粉病复发情况,统计观察白粉病病斑直径。随后,精算病斑直径平均值,并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平均抑制率:病斑平均抑制率γ=(对照植株病斑直径×病斑数-配方植株病斑直径×病斑数)/(对照植株病斑直径×病斑数)×100%,结果见表1。表1抑制率γ(%)配比191.2配比298.8配比397.3表1结果显示,各配比防治药剂对烟草白粉病病斑抑制率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治疗效果显著,其中,配比2(磷酸三钾2份、油酸1.5份)对病斑的抑制率为98.8%,治疗效果最好。试验例2:不同配比的防治药剂对烟草白粉病的预防效果以烟草为例,从防病效果方面对本专利技术的防治药剂的不同配比进行验证,试验例中所采用的不同配比分别为配比1(磷酸三钾1份、油酸1份)、配比2(磷酸三钾2份、油酸1.5份)、配比3(磷酸三钾5份、油酸2份)。通过观察叶片病斑面积,测定并计算不同配比防治药剂对烟草白粉病的预防作用。试验步骤如下:步骤1:分别称取并配制不同配比的防治药剂:配比1、配比2、配比3三组防治药剂,以无菌水作为空白对照;步骤2:将芽势一致的烟草叶子播种在花盆中,当植株长到2叶1心时,将其围绕保留的烟草白粉病病株摆放,分别喷施步骤1中的三组药剂,并设无菌水作为对照组。放置人工温室中培养,温度25℃,相对湿度为70%,每处理10株烟草苗,重复3次,待对照组充分发病后调查防病效果。烟草白粉病分级标准按照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GB/T23222—2008)中描述的标准,以叶片为单位分级调查。0级:叶片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1%-4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41%以上。病斑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数×相应代表级数]/(调查数总和×发病最重级的代表值)×100%;防效η=(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结果见表2。烟草叶片药剂伤害分级调查方法,0级:叶片无药剂伤害斑;1级:药剂伤害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药剂伤害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结果见表2。表2防效η(%)药剂伤害级别配比190.50级配比298.20级配比394.81级表2结果显示,各配比防治药剂对烟草白粉病的预防效果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有效成分:磷酸三钾1‑5份、脂肪酸1‑2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有效成分:磷酸三钾1-5份、脂肪酸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有效成分:磷酸三钾2份、脂肪酸1.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博张忠锋王文静刘艳华刘晓峰杜咏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