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渠结合灌区冬小麦安全高产灌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422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渠结合灌区冬小麦安全高产灌溉方法,该方法包括以定额灌水方式分别在冬小麦返青期采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在冬小麦拔节期采用地表水进行灌溉,在冬小麦灌浆期采用地表水进行灌溉;其中,所述地表水用量占灌溉水总量的体积百分比不小于67%。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适用于地表水不充足地区的井渠结合灌溉使用,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地表水不充足地区的安全高效灌溉,即能保证冬小麦的高产以及保证获得的冬小麦具有良好的品质,同时通过井水以及渠水灌溉时间以及灌水定额的确定,可以有效防止土壤盐碱化的发生。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A Safe and High Yield Irrigation Method for Winter Wheat in Well-canal Irrigation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渠结合灌区冬小麦安全高产灌溉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灌溉方法
,特别是涉及一种井渠结合灌区冬小麦安全高产灌溉方法。
技术介绍
根据《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中的区域布局,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优化发展区之一,但其资源环境与发展规划要求不相适应。该地区可利用淡水资源紧缺,农业用水尤为紧张,供需缺口已超100亿m3,地下浅层蕴藏的大量咸水资源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可利用性资源。黄淮海平原土壤盐渍化由来已久,经多年改良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观,但其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不合理灌溉极有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减质及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因此,开展渠井结合灌区粮食安全高产及基于土壤环境安全性的高效灌溉模式,对于黄淮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渠井结合灌区,渠灌用水量、井灌用水量及井渠用水比是影响作物根层土壤盐分变化和作物产量、品质的重要指标。适宜的渠井用水比对于调节灌区地下水位、调控作物根层土壤盐分、满足作物用水需求等至关重要,也是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控的前提。以往相关申请指出,渠井灌水配比是冬小麦干物质量累积的重要影响因素。长期井渠结合灌溉模式下,灌区土壤盐分的动态演变特征特别是作物根层土壤积盐、灌区粮食质量安全性等方面均将产生显著变化。不合理的井渠灌溉模式不但会使地下水采补失衡,更易导致根层土壤积盐,危害作物健康,进而严重影响灌区作物产量及生态型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围绕灌区渠井结合灌溉模式的一系列相关申请多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合理调控地下水位为目标。可见,提供一种针对井渠结合灌区的安全、高效的灌溉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了。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井渠结合灌区冬小麦安全高产灌溉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井渠结合灌区冬小麦安全高产灌溉方法,包括:以定额灌水方式分别在冬小麦返青期采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在冬小麦拔节期采用地表水进行灌溉,在冬小麦灌浆期采用地表水进行灌溉;其中,所述地表水用量占灌溉水总量的体积百分比不小于67%。优选的:所述地下水为井水,所述地表水为渠水。优选的:所述井水以及所述渠水均不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镉、总砷、铬、铅、铜、锌、蛔虫卵。优选的:所述定额灌水方式的灌水定额为根据土壤质地结构所确定。优选的:所述土壤质地为粉粘壤,0~15cm土层土壤容重1.52g/cm3,15~45cm土层土壤容重1.47g/cm3,45~100cm土层土壤容重1.43g/cm3;所述定额灌水方式的灌水定额为60m3/亩~80m3/亩。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一种井渠结合灌区冬小麦安全高产灌溉方法,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定额灌水方式分别在冬小麦返青期采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在冬小麦拔节期采用地表水进行灌溉,在冬小麦灌浆期采用地表水进行灌溉;其中,所述地表水用量占灌溉水总量的体积百分比不小于67%。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适用于地表水不充足地区的井渠结合灌溉使用,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地表水不充足地区的安全高效灌溉,即能保证冬小麦的高产以及保证获得的冬小麦具有良好的品质,同时通过井水以及渠水灌溉时间以及灌水定额的确定,可以有效防止土壤盐碱化的发生。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不同年份地下水平均埋深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不同年份降雨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渠结合灌区冬小麦安全高产灌溉方法,该方法包括以定额灌水方式分别在冬小麦返青期采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在冬小麦拔节期采用地表水进行灌溉,在冬小麦灌浆期采用地表水进行灌溉;其中,所述地表水用量占灌溉水总量的体积百分比不小于67%。进一步的,所述地下水为井水,所述地表水为渠水。所述井水以及所述渠水均不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镉、总砷、铬、铅、铜、锌、蛔虫卵。进一步的,所述定额灌水方式的灌水定额为根据土壤质地结构所确定。所述土壤质地为粉粘壤,0~15cm土层土壤容重1.52g/cm3,15~45cm土层土壤容重1.47g/cm3,45~100cm土层土壤容重1.43g/cm3;所述定额灌水方式的灌水定额为60m3/亩~80m3/亩。下面通过具体实验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材料与方法试验区情况试验在人民胜利渠灌区开展,灌区位于河南省北部,东径113°31’-114°25’,北纬35°0’-35°30’。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年均气温14.5℃,最高41℃,最低-16℃;无霜期约210天,早霜多出现在10月下旬,晚霜出现在3月中、下旬;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约1860mm,降雨量约600mm,降雨量少且年内分布不均,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80%。因而具有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先旱后涝,涝后又旱,旱涝交替的气候特点。试验区土壤质地为粉粘壤,结构不均,0~15cm土层土壤容重1.52g/cm3,15~45cm土层土壤容重1.47g/cm3,45~100cm土层土壤容重1.43g/cm3。试验设计试验设低、中、高3个灌水定额,分别为40m3/亩、60m3/亩、80m3/亩;2种灌溉水源,即井水和渠水,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整个生育期灌水3次,即返青水,拔节水,灌浆水,试验设计详见表1。供试作物为冬小麦(豫麦57),冬小麦生育阶段为:返青期(2013.3.15),返青-拔节期(3.15-4.3),拔节-抽穗期(4.3-4.15),抽穗-扬花期(4.15-5.2),扬花-灌浆期(5.2-5.13),灌浆-成熟期(5.13-5.20),4年时间间隔相近。表1试验设计处理编号A40A60A80B40B60B80C40C60C80D40D60D80定额(m3/亩)406080406080406080406080返青水井水井水井水渠水渠水渠水井水井水井水渠水渠水渠水拔节水井水井水井水井水井水井水渠水渠水渠水渠水渠水渠水灌浆水井水井水井水井水井水井水渠水渠水渠水渠水渠水渠水渠井用水比(%)000333333676767100100100试验区土壤基本化学特性试验区土壤基本化学特性详见表2。由表2可知,土壤全盐量、有机质、全磷(TP)、硝态氮及速效钾等主要聚积在0~40cm土层。由此可见,0~40cm土层为高盐、高营养元素富集土层,同时也是作物根系密集区域,因此作为小区试验土壤指标重点监测土层。表2试验区土壤基本化学特性单位:g/kg深度(cm)Ca2+Mg2+K+Na+HCO3-Cl-SO42+全盐量有机质TPTN硝态氮速效钾0-100.1070.0360.0290.088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渠结合灌区冬小麦安全高产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定额灌水方式分别在冬小麦返青期采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在冬小麦拔节期采用地表水进行灌溉,在冬小麦灌浆期采用地表水进行灌溉;其中,所述地表水用量占灌溉水总量的体积百分比不小于6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渠结合灌区冬小麦安全高产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定额灌水方式分别在冬小麦返青期采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在冬小麦拔节期采用地表水进行灌溉,在冬小麦灌浆期采用地表水进行灌溉;其中,所述地表水用量占灌溉水总量的体积百分比不小于6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渠结合灌区冬小麦安全高产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水为井水,所述地表水为渠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渠结合灌区冬小麦安全高产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水以及所述渠水均不含阳离子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冬梅齐学斌黄仲冬李平梁志杰白芳芳赵宇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