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对板自适应射频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0783 阅读:7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板对板自适应射频同轴连接器,其包括公头与母头,公头包括第一外接触件、收纳在第一外接触件内的第一绝缘子、贯穿第一外接触件和第一绝缘子的第一插针,母头包括与第一外接触件插接的第二外接触件、收纳在第二外接触件内的第二绝缘子、贯穿第二外接触件和第二绝缘子且与第一插针配合实现插接的第二插针、套设在第二外接触件上的弹簧圈、以及设置在第二外接触件一端且将第二外接触件的一端包围起来的外部衬套,外部衬套的一端表面设置有供第一外接触件管过的通孔,通孔的插入端为喇叭开口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公头与母头盲插时的插接导向自适应对正,提高了连接器插接时的精准度和顺畅度,有效的降低了插损,降低了成本。

A board-to-board adaptive radio frequency coaxi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对板自适应射频同轴连接器
本技术属于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对板自适应射频同轴连接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板对板连接器有两件式和三件式,在板对板连接器中,由于公头与母头的插接常常是在盲插工况下进行的,因此两件式连接器的在对配过程中,很难实现自适应对正,导致连接器容易碰坏;而三件式连接器零部件多,结构复杂,一方面的缺点是价格昂贵且装配复杂,另一方面会增加插损,影响连接器的电学性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板对板自适应射频同轴连接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对板自适应射频同轴连接器,能够实现公头与母头盲插时的插接导向自适应对正,提高了连接器插接时的精准度和顺畅度,有效的降低了插损,降低了成本。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板对板自适应射频同轴连接器,其包括公头与母头,所述公头包括第一外接触件、收纳在所述第一外接触件内的第一绝缘子、贯穿所述第一外接触件和所述第一绝缘子的第一插针,所述母头包括与所述第一外接触件插接的第二外接触件、收纳在所述第二外接触件内的第二绝缘子、贯穿所述第二外接触件和所述第二绝缘子且与所述第一插针配合实现插接的第二插针、以及部分套设置在所述第二外接触件一端且将所述第二外接触件的一端包围起来的外部衬套,所述外部衬套的一端表面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外接触件管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插入端为喇叭开口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接触件轴向上包括第一段、直径比所述第一段直径小的第二段;所述第一绝缘子设置在所述第一段对应的内部腔体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接触件轴向上包括第三段、直径比所述第三段直径小的且与所述第二段配合卡接的第四段;所述第二绝缘子设置在所述第三段对应的内部腔体中。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段对应的管状部被分隔成若干环形分布的压片,使得所述第四段在径向上具有一定的收缩与扩张能力。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段的外周表面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四段的内壁表面设置有卡入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中的环形凸起。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段在外周表面形成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中套设有弹性圈。进一步的,第二插针的一端设置有收纳第一插针端部的对插槽。进一步的,由于第一环形凹槽的宽度小于所述通孔直线段的长度,从而确保在对配过程中不会出现不同轴的情况。进一步的,由于在公头与母头插接前,两者的内导体是不接触的,从而确保对配过程中,母头内导体的对插槽不会被插坏,只有当公头中的外接触件件与母头中的外部衬套同轴定位好后,公头与母头的内导体才开始进行对插,从而保障了对插的精准度、实现了对内导体的保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板对板自适应射频同轴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设置外部衬套,并在外部衬套上设置供公头插入的通孔,再将通孔的插入端设置成喇叭开口形式,公头在插入时,在喇叭开口的导向作用下,即使盲插也能实现自适应对正,准确的插入到母头中;2)在外部衬套喇叭状通孔同轴限位的前提下,将母头中外接触件前端与公头插接卡合的第四段部分的轴线对准通孔的轴线,并通过外部衬套与母头的外接触件端部套设来保证两者的同轴度,进而保障公头在插入穿过通孔后能够准确的进入到母头外接触件的对插位置,提高了插接的准确度;3)通过将母头中第四段设置成具有收缩与扩张能力的结构形式,并在该段内壁表面形成环形凸起,同时在公头的第二段对应设置于环形凸起卡合的环形凹槽,并通过弹性圈将两者的插接接触部紧紧的箍住,一方面使得公头与母头能够更好的配合,另一方面使得两者的插接咬合力度更大,插接后的位置保持度更高;4)本结构整体零部件数量少,成本低,且降低了插损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100板对板自适应射频同轴连接器;1公头,11第一外接触件,12第一绝缘子,13第一插针,14第一段,15第二段,16第一环形凹槽;2母头,21第二外接触件,22第二绝缘子,23第二插针,24外部衬套,25第三段,26第四段,27环形凸起,28弹性圈,29通孔,210对插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为板对板自适应射频同轴连接器100,其包括公头1与母头2,所述公头1包括第一外接触件11、收纳在第一外接触件11内的第一绝缘子12、贯穿第一外接触件11和第一绝缘子12的第一插针13,所述母头2包括与所述第一外接触件插接11的第二外接触件21、收纳在第二外接触件21内的第二绝缘子22、贯穿第二外接触件21和第二绝缘子22且与第一插针13配合实现插接的第二插针23、以及部分套设置在第二外接触件21一端且将第二外接触件21的一端包围起来的外部衬套24。第一外接触件11轴向上包括第一段14、直径比第一段14直径小的第二段15,第一绝缘子12设置在第一段14对应的内部腔体中。第二段15的外周表面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16。第二外接触件21轴向上包括第三段25、直径比第三段25直径小的第四段26,第二绝缘子22设置在第三段25对应的内部腔体中。第四段26对应的管状部被分隔成若干环形分布的压片,使得第四段26在径向上具有一定的收缩与扩张能力。第四段26与第二段15配合卡接。第四段26的内壁表面设置有卡入第一环形凹槽16中的环形凸起27,且在外周表面形成有第二环形凹槽(图中未标识),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中套设有弹性圈28。公头1通过第一外接触件11中的第二段15插入到母头2中的第四段26对应的内部腔体内,并通过第四段26的向内收缩能力实现公头1与母头2的插接定位以及咬紧。通过弹性圈28进一步的将公头1与母头2紧紧的捆在一起,提高公头1与母头2插接后的抱紧力。外部衬套24的一端套设在第三端25一端的外周表面且另一端表面设置有供第二段15插入的通孔29,通孔29的插入端设置为喇叭形结构,可以在公头1与母头2插接时起到位置导向自适应对正的作用。通孔29的直线段长度大于第二段15中第一环形凹槽16的轴向宽度,确保在对配过程中公头1与母头2保持同心。第二插针23的一端设置有收纳第一插针13端部的对插槽210。本实施例板对板自适应射频同轴连接器100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设置外部衬套,并在外部衬套上设置供公头插入的通孔,再将通孔的插入端设置成喇叭开口形式,公头在插入时,在喇叭开口的导向作用下,即使盲插也能实现自适应对正,准确的插入到母头中;2)在外部衬套喇叭状通孔同轴限位的前提下,将母头中外接触件前端与公头插接卡合的第四段部分的轴线对准通孔的轴线,并通过外部衬套与母头的外接触件端部套设来保证两者的同轴度,进而保障公头在插入穿过通孔后能够准确的进入到母头外接触件的对插位置,提高了插接的准确度;3)通过将母头中第四段设置成具有收缩与扩张能力的结构形式,并在该段内壁表面形成环形凸起,同时在公头的第二段对应设置于环形凸起卡合的环形凹槽,并通过弹性圈将两者的插接接触部紧紧的箍住,一方面使得公头与母头能够更好的配合,另一方面使得两者的插接咬合力度更大,插接后的位置保持度更高;4)本结构整体零部件数量少,成本低,且降低了插损值。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对板自适应射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公头与母头,所述公头包括第一外接触件、收纳在所述第一外接触件内的第一绝缘子、贯穿所述第一外接触件和所述第一绝缘子的第一插针,所述母头包括与所述第一外接触件插接的第二外接触件、收纳在所述第二外接触件内的第二绝缘子、贯穿所述第二外接触件和所述第二绝缘子且与所述第一插针配合实现插接的第二插针、以及部分套设置在所述第二外接触件一端且将所述第二外接触件的一端包围起来的外部衬套,所述外部衬套的一端表面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外接触件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插入端为喇叭开口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对板自适应射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公头与母头,所述公头包括第一外接触件、收纳在所述第一外接触件内的第一绝缘子、贯穿所述第一外接触件和所述第一绝缘子的第一插针,所述母头包括与所述第一外接触件插接的第二外接触件、收纳在所述第二外接触件内的第二绝缘子、贯穿所述第二外接触件和所述第二绝缘子且与所述第一插针配合实现插接的第二插针、以及部分套设置在所述第二外接触件一端且将所述第二外接触件的一端包围起来的外部衬套,所述外部衬套的一端表面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外接触件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插入端为喇叭开口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自适应射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接触件轴向上包括第一段、直径比所述第一段直径小的第二段;所述第一绝缘子设置在所述第一段对应的内部腔体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自适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瑜程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信特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