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顶面吸热面的腔体式盘管吸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3715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顶面吸热面的腔体式盘管吸热器,其特征是,包括进口管,与进口管相连的分流管,等间距与分流管相连通的吸热器盘管,设于顶面中心处、与吸热器盘管相连通的汇流管,与汇流管出口端连通的出口管以及吸热器外壳,进口管、分流管、吸热器盘管、汇流管、出口管与吸热器外壳之间设有保温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顶面吸热面的腔体式盘管吸热器,在吸热器顶面盘绕螺旋管,并在靠近中心区域将螺旋管连接至一个汇流管,合理布置了吸热器顶面吸热面,减少了吸热死区。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气凝胶‑岩棉复合保温层可有效减少热损失,提高热利用效率。

A Cavity Coil Heat Absorber with Top Heat Absorbing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顶面吸热面的腔体式盘管吸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顶面吸热面的腔体式盘管吸热器,属于太阳能热利用

技术介绍
太阳能热动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太阳能热动力发电是利用聚光太阳能集热器将低热流密度的太阳辐射能收集起来并加热吸热器中的水或者通过其他传热介质加热水而产生蒸汽,驱动热力发动机,再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国际上太阳能热动力发电聚光技术主要有三种形式:槽式、塔式和碟式。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已经为成熟的商业化技术,而塔式和碟式太阳能热动力发电技术仍处于试验和示范阶段。吸热器是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中的最主要关键部件之一。其效率和壁面热流分布对系统的效率和安全运行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碟式聚光器吸热器的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热效率不够高;2.吸热器顶面无法全部布置吸热管,存在吸热死区;3.吸热壁面热流分布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顶面吸热面的腔体式盘管吸热器,解决吸热器顶面存在吸热死区的问题,实现吸热壁面均匀的热流分布。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顶面吸热面的腔体式盘管吸热器,包括进口管,与进口管相连的分流管,等间距与分流管相连通的吸热器盘管,设于顶面中心处、与吸热器盘管相连通的汇流管,与汇流管出口端连通的出口管以及吸热器外壳;所述进口管、分流管、吸热器盘管、汇流管、出口管与吸热器外壳之间设有保温层。优选地,所述分流管、吸热器盘管和汇流管之间形成圆柱形腔体。优选地,所述分流管为圆环形管道。优选地,所述吸热器盘管由侧面盘管与顶面盘管组成并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吸热器盘管由多根并联盘管组成,盘管根数为2~12根。优选地,所述汇流管由封头、圆管、变径组成。优选地,所述汇流管圆管与吸热器盘管顶面盘管连通。优选地,所述保温层为气凝胶-岩棉复合保温层。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顶面吸热面的腔体式盘管吸热器,在吸热器顶面盘绕螺旋管,并在靠近中心区域将螺旋管连接至一个汇流管,合理布置了吸热器顶面吸热面,减少了吸热死区。同时,本技术设置气凝胶-岩棉复合保温层可有效减少热损失,提高热利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有顶面吸热面的腔体式盘管吸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汇流管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进口管;2、分流管;3、盘管;4、汇流管;5、出口管;6、保温层;7、吸热器外壳;41、封头;42、圆管;43、变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顶面吸热面的腔体式盘管吸热器,包括进口管1,与进口管1相连的分流管2,等间距与分流管2相连通的吸热器盘管3,设于顶面中心处、与吸热器盘管3相连通的汇流管4,与汇流管4出口端连通的出口管5以及吸热器外壳7。分流管2为圆环形管道,吸热器盘管3由侧面盘管与顶面盘管组成并相连通,汇流管4由封头41、圆管42、变径43组成,汇流管4的圆管42与吸热器盘管3的顶面盘管连通,分流管2、吸热器盘管3和汇流管4之间形成圆柱形腔体。吸热器盘管3由6根并联盘管组成。进口管1、分流管2、吸热器盘管3、汇流管4、出口管5与吸热器外壳7之间设有保温层6,保温层6为气凝胶-岩棉复合保温层6。吸热器下底面形成采光口,侧面与顶面为吸热面。本技术的一种具有顶面吸热面的腔体式盘管吸热器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如下:工作介质从进口管1进入,流入分流管2,经分流管2流入与分流管2等间距相连的吸热器盘管3中,吸热器盘管3侧面盘绕成圆柱形,顶面布置部分盘管,侧面盘管与顶面盘管相连通,汇流管4布置于底面中心处,与吸热器盘管3的顶面盘管相连通,工作介质流入汇流管4中,汇流管4中的工作介质变径流入出口管5,进而工作介质流出。分流管2、吸热器盘管3、汇流管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保温层6,工作介质进口管1穿设在保温层6内,与分流管2相连通,工作介质出口管5穿设在保温层6内,与汇流管4的出口端连通。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顶面吸热面的腔体式盘管吸热器,在吸热器顶面盘绕螺旋管,并在靠近中心区域将螺旋管连接至一个汇流管,合理布置了吸热器顶面吸热面,减少了吸热死区。同时,本技术设置气凝胶-岩棉复合保温层可有效减少热损失,提高热利用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顶面吸热面的腔体式盘管吸热器,其特征是,包括进口管,与进口管相连的分流管,等间距与分流管相连通的吸热器盘管,设于顶面中心处、与吸热器盘管相连通的汇流管,与汇流管出口端连通的出口管以及吸热器外壳;所述进口管、分流管、吸热器盘管、汇流管、出口管与吸热器外壳之间设有保温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顶面吸热面的腔体式盘管吸热器,其特征是,包括进口管,与进口管相连的分流管,等间距与分流管相连通的吸热器盘管,设于顶面中心处、与吸热器盘管相连通的汇流管,与汇流管出口端连通的出口管以及吸热器外壳;所述进口管、分流管、吸热器盘管、汇流管、出口管与吸热器外壳之间设有保温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顶面吸热面的腔体式盘管吸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分流管、吸热器盘管和汇流管之间形成圆柱形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顶面吸热面的腔体式盘管吸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分流管为圆环形管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顶面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招梧李婷马富友杨舟吕政良
申请(专利权)人:主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