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华武专利>正文

穿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334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线机,包括机体和驱动器,机体内设有传动组件,驱动器传动连接于传动组件,机体上端设有穿线导引组件,穿线导引组件包括左同步带、右同步带,机体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纵向布置的左主动带轮、右主动带轮,机体的上端左主动带轮后侧设有左从动带轮、右主动带轮后侧设有右从动带轮,左主动带轮与左从动带轮外设有左同步带,右主动带轮与右从动带轮外设有右同步带,左同步带与右同步带之间间隙作为穿线间隙。本申请牵引穿线引线的同步性好,通过左同步带、右同步带相互夹持,进行线缆的同步牵引,传动过程中,只需要输出动力至左主动带轮、右主动带轮即可,左从动带轮、右从动带轮以及增设的左中间带轮、右中间带轮由同步带带动。

Threa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穿线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线缆引导穿线设备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穿线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8623240U,其公开了一种穿线机的穿线机构,包括盒体,盒体内部穿设有蜗杆,蜗杆的两侧分别啮合有左涡轮传动组件和右涡轮传动组件,所述右涡轮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盒体内的右涡轮,右涡轮上方设置有右牵引轮;所述左涡轮传动组件包括内盒,内盒转动设置在蜗杆上并可相对蜗杆相对转动,内盒内设置有左涡轮,左涡轮上方设置有左牵引轮,所述左涡轮传动组件侧边还设置有位置调节结构,位置调节机构驱动内盒相对蜗杆转动并使其保持在任意位置;左牵引轮和右牵引轮相互配合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穿线间隙。其有如下不足之处是:1、需要同时驱动两两相对的左牵引轮、右牵引轮,其穿线引线过程中,需要左牵引轮、右牵引轮同步转动,而该专利产品受到其传动结构的影响,无法长期确保各牵引轮的同步性从而导致稳定性差,并且容易出现卡死现象,即由于蜗轮蜗杆本身传动的精度不高,导致各牵引轮同步性差;而由蜗杆带动各牵引轮同轴连接的蜗轮,由于蜗轮蜗杆传动发热量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频率的提高,蜗轮蜗杆的磨损情况逐步严重直至传动结构损坏。2、由于蜗轮蜗杆能够反向自锁,当线缆输送到位或者工人在使用过程停机并持机沿线缆往回拉,则容易引起蜗轮蜗杆自锁,长此久往,蜗轮蜗杆受损严重。3、该专利产品的盒体可以绕着蜗杆转动,并且连接于盒体上的蜗轮同时转动角度与蜗杆啮合传动,即位置调节机构由于其结构特点,实际使用时,传动平稳性、协调性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频率的提高,传动噪音也越来越大。4、两侧若干对牵引轮相互作用送线,其中牵引轮在长时间使用,磨损较大,造成后续的维修、维护成本大,即需要及时更换牵引轮,并且其更换操作复杂,后续问题也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穿线机,其具有传动平稳性高、双侧牵引穿线引线同步性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线机,包括机体和驱动器,机体内设有传动组件,驱动器传动连接于传动组件,机体上端设有穿线导引组件,所述穿线导引组件包括左主动带轮、右主动带轮、左从动带轮、右从动带轮、左同步带、右同步带,机体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纵向布置的左主动带轮、右主动带轮,机体的上端左主动带轮后侧设有左从动带轮、右主动带轮后侧设有右从动带轮,左主动带轮与左从动带轮外套设有左同步带,右主动带轮与右从动带轮外套设有右同步带,左同步带与右同步带之间间隙作为穿线间隙;左主动带轮、右主动带轮的轴向分别通过左主动轴、右主动轴与机体内传动组件同步传动连接;左从动带轮、右从动带轮分别通过左从动轴、右从动轴与机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传动齿轮、左齿轮、右齿轮,左主动轴、右主动轴的下端穿过机体的上壳体,且伸入于机体内一端与机体的上壳体、下壳体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机体内左主动轴、右主动轴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左齿轮、右齿轮,机体内纵向布置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与机体上壳体、下壳体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传动轴上套设有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与左齿轮或右齿轮啮合连接,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直接或通过中间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于传动轴。进一步地,中间传动组件包括传动主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中间主轴,所述中间主轴设置于机体内,且中间主轴的上端、下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机体的上壳体、下壳体连接,传动轴上传动齿轮的下侧连接有传动大齿轮,中间主轴的下部连接有从动锥齿轮,其上部连接有与传动大齿轮啮合的传动小齿轮,机体前侧设有安装孔,所述传动主轴的中部通过轴承与安装孔连接,传动主轴位于机体内一端连接有与从动锥齿轮啮合的主动锥齿轮,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于传动主轴位于机体外一端。进一步地,所述左从动轴、右从动轴均为偏心轴,其分别包括下轴和上轴,下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机体的上壳体、下壳体连接,下轴的上端贯穿机体的上壳体与上轴的下端偏心连接,左从动轴的上轴通过轴承与左从动带轮中心连接,右从动轴的上轴通过轴承与右从动带轮中心连接,左从动轴的下轴、右从动轴的下轴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机体内设有与其中一只从动齿轮啮合的调节齿轮,机体下壳体上设有调节轴孔,调节轴孔内通过轴承连接有调节轴,调节轴的上端与调节齿轮中心连接,通过调节轴同轴带动调节齿轮并传动至从动齿轮,进行左从动轴的上轴上左从动带轮与右从动轴的上轴上右从动带轮之间相离或相近。进一步地,左主动带轮与左从动带轮之间设有与左同步带内啮合的左中间带轮,右主动带轮与右从动带轮之间设有与右同步带内啮合的右中间带轮,左中间带轮、右中间带轮分别通过左中间从动轴、右中间从动轴与机体连接;所述左中间从动轴、右中间从动轴也均为偏心轴,左中间从动轴的上轴通过轴承与左中间带轮中心连接,右中间从动轴的上轴通过轴承与右中间带轮中心连接,左中间从动轴的下轴、右中间从动轴的下轴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中间从动齿轮,所述调节齿轮与其中一只中间从动齿轮啮合,通过调节轴同轴带动调节齿轮并传动至中间从动齿轮,进行左中间从动轴的上轴上左中间带轮与右中间从动轴的上轴上右中间带轮之间相离或相近。进一步地,左同步带、右同步带的轮辐径向均设有容线槽,穿线间隙两侧左同步带、右同步带的容线槽相互构成引线槽。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包括电机、蓄电池、手柄、电机壳体,电机壳体内设有电机,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于传动组件,手柄置于电机壳体的下部,所述蓄电池连接于手柄的下端,手柄上设有开关,手柄内设有开关电路,电机通过导线经开关电路与蓄电池构成形成回路。进一步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于传动轴。进一步地,传动主轴位于机体外一端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机体的下侧设有支撑手柄,支撑手柄的上端与机体的下壳体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牵引穿线引线的同步性好,通过左同步带、右同步带相互夹持,进行线缆的同步牵引,传动过程中,只需要输出动力至左主动带轮、右主动带轮即可,左从动带轮、右从动带轮以及增设的左中间带轮、右中间带轮由同步带带动;2、左从动带轮、右从动带轮以及增设的左中间带轮、右中间带轮可以通过左从动轴、右从动轴以及左中间从动轴、右中间从动轴进行穿线间隙间距的调整,即由于左从动轴、右从动轴以及左中间从动轴、右中间从动轴均为偏心轴,通过调节轴同轴带动调节齿轮并传动至从动齿轮,进行左从动轴的上轴上左从动带轮与右从动轴的上轴上右从动带轮之间以及同步进行左中间从动轴的上轴上左中间带轮与右中间从动轴的上轴上右中间带轮之间相离或相近,即完成同步带后侧之间的穿线间隙的相离或相近,而不会使同步带的轮辐面出现倾斜,从而保证牵引稳定性。3、穿线间隙两侧左同步带、右同步带的容线槽相互构成引线槽,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保证线缆始终在引线槽内进行有效牵引送线。4、传动组件采用齿轮传动,传动主轴位于机体外一端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并依次经过锥齿轮及各级齿轮传动,且各齿轮连接的各个轴位于机体内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连接,从而进一步提升传动的稳定性,并且其结构紧凑,传动精度、效率高,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5、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也通过联轴器可以直接传动连接于传动轴,从而省去其他传动部件,进一步简化机体内传动关系。附图说明图1是穿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线机,包括机体(1)和驱动器(2),机体(1)内设有传动组件(3),驱动器(2)传动连接于传动组件(3),机体(1)上端设有穿线导引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导引组件(4)包括左主动带轮(41)、右主动带轮(42)、左从动带轮(43)、右从动带轮(44)、左同步带(45)、右同步带(46),机体(1)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纵向布置的左主动带轮(41)、右主动带轮(42),机体(1)的上端左主动带轮(41)后侧设有左从动带轮(43)、右主动带轮(42)后侧设有右从动带轮(44),左主动带轮(41)与左从动带轮(43)外套设有左同步带(45),右主动带轮(42)与右从动带轮(44)外套设有右同步带(46),左同步带(45)与右同步带(46)之间间隙作为穿线间隙(40);左主动带轮(41)、右主动带轮(42)的轴向分别通过左主动轴(411)、右主动轴(421)与机体(1)内传动组件(3)同步传动连接;左从动带轮(43)、右从动带轮(44)分别通过左从动轴(431)、右从动轴(441)与机体(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线机,包括机体(1)和驱动器(2),机体(1)内设有传动组件(3),驱动器(2)传动连接于传动组件(3),机体(1)上端设有穿线导引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导引组件(4)包括左主动带轮(41)、右主动带轮(42)、左从动带轮(43)、右从动带轮(44)、左同步带(45)、右同步带(46),机体(1)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纵向布置的左主动带轮(41)、右主动带轮(42),机体(1)的上端左主动带轮(41)后侧设有左从动带轮(43)、右主动带轮(42)后侧设有右从动带轮(44),左主动带轮(41)与左从动带轮(43)外套设有左同步带(45),右主动带轮(42)与右从动带轮(44)外套设有右同步带(46),左同步带(45)与右同步带(46)之间间隙作为穿线间隙(40);左主动带轮(41)、右主动带轮(42)的轴向分别通过左主动轴(411)、右主动轴(421)与机体(1)内传动组件(3)同步传动连接;左从动带轮(43)、右从动带轮(44)分别通过左从动轴(431)、右从动轴(441)与机体(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线机,其特征是: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传动轴(31)、传动齿轮(32)、左齿轮(33)、右齿轮(34),左主动轴(411)、右主动轴(421)的下端穿过机体(1)的上壳体(11),且伸入于机体(1)内一端与机体(1)的上壳体(11)、下壳体(12)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机体(1)内左主动轴(411)、右主动轴(421)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左齿轮(33)、右齿轮(34),机体(1)内纵向布置有传动轴(31),传动轴(31)的两端与机体(1)上壳体(11)、下壳体(12)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传动轴(31)上套设有传动齿轮(32),该传动齿轮(32)与左齿轮(33)或右齿轮(34)啮合连接,驱动器(2)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中间传动组件(5)传动连接于传动轴(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的穿线机,其特征是:所述中间传动组件(5)包括传动主轴(51)、主动锥齿轮(52)、从动锥齿轮(53)、中间主轴(54),所述中间主轴(54)设置于机体(1)内,且中间主轴(54)的上端、下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机体(1)的上壳体(11)、下壳体(12)连接,传动轴(31)上传动齿轮(32)的下侧连接有传动大齿轮(35),中间主轴(54)的下部连接有从动锥齿轮(53),其上部连接有与传动大齿轮(35)啮合的传动小齿轮(36),机体(1)前侧设有安装孔(122),所述传动主轴(51)的中部通过轴承与安装孔(122)连接,传动主轴(51)位于机体(1)内一端连接有与从动锥齿轮(53)啮合的主动锥齿轮(52),驱动器(2)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于传动主轴(51)位于机体(1)外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穿线机,其特征是:左同步带(45)、右同步带(46)的轮辐径向均设有容线槽(456),穿线间隙(40)两侧左同步带(45)、右同步带(46)的容线槽(456)相互构成引线槽(40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的穿线机,其特征是:所述驱动器(2)包括电机(21)、蓄电池(22)、手柄(23)、电机壳体(24),电机壳体(24)内设有电机(21),电机(2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于传动组件(3),手柄(23)置于电机壳体(24)的下部,所述蓄电池(22)连接于手柄(23)的下端,手柄(23)上设有开关(231),手柄(23)内设有开关电路(232),电机(21)通过导线经开关电路(232)与蓄电池(22)构成形成回路;传动主轴(51)位于机体(1)外一端与电机(2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211)传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穿线机,其特征是:所述左从动轴(431)、右从动轴(441)均为偏心轴(40),其分别包括下轴(402)和上轴(401),下轴(402)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机体(1)的上壳体(11)、下壳体(12)连接,下轴(402)的上端贯穿机体(1)的上壳体(11)与上轴(401)的下端偏心连接,左从动轴(431)的上轴(401)通过轴承与左从动带轮(43)中心连接,右从动轴(441)的上轴通过轴承与右从动带轮(44)中心连接,左从动轴(431)的下轴(402)、右从动轴(441)的下轴(402)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403),机体(1)内设有与其中一只从动齿轮(403)啮合的调节齿轮(404),机体(1)下壳体(12)上设有调节轴孔(121),调节轴孔(121)内通过轴承连接有调节轴(405),调节轴(405)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华武
申请(专利权)人:吕华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