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端子单元和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3334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确保屏蔽端子单元的组装容易性和屏蔽壳的强度,并且容易实现与同屏蔽端子单元连接的线缆或者对象连接器等的阻抗匹配。屏蔽端子单元(11)的屏蔽壳(21)具有屏蔽壳主体(22)和屏蔽罩(41),在屏蔽罩(41)中,在上壁板(42)的前部前侧的左右方向中间部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上侧凹陷部(45)。另外,通过使上壁板(42)的前部前侧的左右方向中间部向下方凹陷,从而在上壁板(42)的前部前侧与罩左壁板(43)的连结部分和上底板(42)的前部前侧与罩右壁板(44)的连结部分分别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插入槽(46),在这些插入槽(46)内分别插入主体左壁板(25)的前部前侧的上端部和主体右壁板(26)的前部前侧的上端部。

Shielding terminal unit and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蔽端子单元和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子、电气设备间等的电连接的屏蔽端子单元和连接器。
技术介绍
例如作为影像信号从汽车的数码相机向电子控制单元(ECU)的传送等高频信号的传送所使用的线缆连接器,公知有具备:分别连接有多芯的屏蔽线缆的多个芯线的多个端子、屏蔽这些端子的金属制的屏蔽壳、和收容该屏蔽壳的树脂制的壳体的线缆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45725号公报为了提高高频信号的传送质量,要求除了由屏蔽形成的耐噪声性的提高之外,还在线缆连接器与和其连接的屏蔽线缆或者对象连接器等之间获取阻抗的匹配,由此抑制信号的波形质量劣化,或者减少信号的传送损失。在线缆连接器中,在屏蔽壳内,分别连接有屏蔽线缆的多个芯线的多个端子以被树脂制的端子支承部件支承的状态收容。另外,在屏蔽壳内,对为了将屏蔽线缆的各芯线连接于各端子从而屏蔽线缆的编织层暴露的多个电线的端部做收容。线缆连接器的阻抗的调整能够通过对各端子与屏蔽壳的壁部间的距离、电线的端部与屏蔽壳的壁部间的距离进行调整来实施。另外,上述距离的调整能够通过对筒状的屏蔽壳的径向尺寸、形状进行调整来实施。然而,若为了阻抗的调整而例如缩小屏蔽壳的径向尺寸,则线缆连接器的组装性恐怕变差。例如,根据在将连接有屏蔽线缆的芯线的端子支承于端子支承部件后,将该端子支承部件从筒状的屏蔽壳的后端的开口部插入屏蔽壳内之类的方法,能够容易地组装线缆连接器。然而,若屏蔽壳的径向尺寸变小,则难以将端子支承部件从屏蔽壳的后端的开口部插入屏蔽壳内,组装性恶化。另一方面,通过使屏蔽壳能够上下分割为例如主体和罩这两个部件,从而能够改善线缆连接器的组装性。例如,通过将支承有芯线所连接的端子的端子支承部件放置在屏蔽壳的主体上后,从该主体的上方安装屏蔽壳的罩,从而能够容易地组装线缆连接器。然而,若将屏蔽壳分割为多个部件,则屏蔽壳的强度降低,恐怕屏蔽壳由于外力而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例如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确保组装容易性和屏蔽壳的强度并且容易实现阻抗匹配的屏蔽端子单元和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屏蔽端子单元与具备多个电线和包围多个电线的屏蔽导体的线缆的端部连接,上述屏蔽端子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端子,其分别供多个电线的芯线连接;端子支承部件,其对多个端子进行支承;以及屏蔽壳,其由导电材料形成,并对各端子和各电线的端部即从屏蔽导体暴露的部分进行包围,屏蔽壳具有:壳主体、罩、以及将罩卡止于壳主体的卡止机构,壳主体具有:收容部,其由下壁板和左右一对第一侧壁板形成,并对支承有各端子的端子支承部件和各电线的端部即从屏蔽导体暴露的部分进行收容;和线缆固定部,其对线缆的端部进行固定,并且将该壳主体与屏蔽导体电连接,罩具有:上壁板,其覆盖收容部的上侧;和一对第二侧壁板,其分别从上控板前部的左右两端部在一对第一侧壁板前部的外侧向下方伸长,通过上壁板前部的左右方向中间部向下方凹陷,从而在上壁板与一对第二侧壁板各自的连结部分分别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插入槽,在这些插入槽内分别插入一对第一侧壁板前部的上端部。另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屏蔽端子单元中,优选上壁板与一对第二侧壁板各自的连结部分分别比上壁板前部的左右方向中间部的上表面向上方隆起,且各自的横截面形状为倒U字状。另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屏蔽端子单元中,优选上壁板的局部以使上壁板后部的下表面位于比上壁板前部的左右方向中间部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折弯。另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屏蔽端子单元中,优选在罩设置有与屏蔽导体或者线缆固定部接触的屏蔽导体连接部。另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屏蔽端子单元中,优选支承有各端子的端子支承部件由上壁板前部的左右方向中间部、下壁板前部和一对第一侧壁板前部包围,各电线的端部即从屏蔽导体暴露的部分由上壁板后部、下壁板后部和一对第一侧壁板后部包围。另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屏蔽端子单元中,优选在下壁板后部形成有比下壁板前部和线缆固定部的下部向上方凹陷的下凹部。另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屏蔽端子单元中,优选在各第一侧壁板的后部形成有比该第一侧壁板的前部和线缆固定部的侧部向壳主体的左右方向内侧凹陷的横凹部。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具备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屏蔽端子单元;和收容该屏蔽端子单元的。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确保屏蔽端子单元的组装容易性和屏蔽壳的强度,并且容易实现与同屏蔽端子单元连接的线缆或者对象连接器等间的阻抗匹配。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外观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屏蔽端子单元和第二屏蔽端子单元的外观图。图3是第一屏蔽端子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第一屏蔽端子单元的纵剖视图。图5是第一屏蔽端子单元的屏蔽壳的横剖视图。图6是表示第一屏蔽端子单元的屏蔽壳的局部的说明图。图7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屏蔽端子单元的屏蔽壳主体的外观图。图8是从左方观察第一屏蔽端子单元的屏蔽壳主体的外观图。图9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屏蔽端子单元的屏蔽罩的外观图。图10是从左方观察第一屏蔽端子单元的屏蔽罩的外观图。图11是第二屏蔽端子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第二屏蔽端子单元的纵剖视图。图13是第二屏蔽端子单元的屏蔽壳的横剖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屏蔽端子单元的变形例的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1、2…连接器;3、4…线缆;11、71、101…屏蔽端子单元;12…端子;13…端子支承部件;21、75、102…屏蔽壳;22、76、103…屏蔽壳主体(壳主体);23…收容部;24、77…下壁板;25、105…主体左壁板(第一侧壁板);26…主体右壁板(第一侧壁板);28…下凹部;29、108…左凹部(横凹部);30、109…右凹部(横凹部);31、106…主体卡止部(卡止机构);38…线缆固定部;41、83、111…屏蔽罩(罩);42、84、112…上壁板;43、113…罩左壁板(第二侧壁板);44…罩右壁板(第二侧壁板);45、115…上侧凹陷部;46…插入槽;47、117…隆起部;51…折弯部;52…后部;53、123…罩卡止部(卡止机构);55…编织层接触部(屏蔽导体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屏蔽、端子单元11以及第二屏蔽端子单元71。此外,在关于连接器1和屏蔽端子单元11而描述方向时,根据图1~图10的右下方所描绘的表示前(F1)、后(B1)、左(L1)、右(R1)、上(U1)、下(D1)的方向的箭头。另外,在关于连接器2和屏蔽端子单元71而描述方向时,根据图1和图2的左下方以及图11~图13的右下方描绘的表示前(F2)、后(B2)、左(L2)、右(R2)、上(U2)、下(D2)的方向的箭头。此外,这些方向只不过是为了方便说明而规定的。图1所示的连接器1、2均为线缆连接器,能够相互连接。另外,在连接器1连接有线缆3,在连接器2连接有线缆4。线缆3、4分别是四芯的屏蔽线缆。图2所示的连接器1具备屏蔽端子单元11、和收容屏蔽端子单元11的壳体91。壳体91通过树脂等绝缘材料以筒状形成。屏蔽端子单元11与线缆3的端部连接。另外,屏蔽端子单元11通过在后述的单元卡止部33、34和壳体9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蔽端子单元,其与具备多个电线和包围所述多个电线的屏蔽导体的线缆的端部连接,所述屏蔽端子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端子,其分别供所述多个电线的芯线连接;端子支承部件,其对所述多个端子进行支承;以及屏蔽壳,其由导电材料形成,并对所述各端子和所述各电线的端部即从所述屏蔽导体暴露的部分进行包围,所述屏蔽壳具有:壳主体、罩、以及将所述罩卡止于所述壳主体的卡止机构,所述壳主体具有:收容部,其由下壁板和左右一对第一侧壁板形成,并对支承有所述各端子的所述端子支承部件和所述各电线的端部即从所述屏蔽导体暴露的部分进行收容;和线缆固定部,其对所述线缆的端部进行固定,并且将该壳主体与所述屏蔽导体电连接,所述罩具有:上壁板,其覆盖所述收容部的上侧;和一对第二侧壁板,其分别从所述上壁板前部的左右两端部在所述一对第一侧壁板前部的外侧向下方伸长,通过所述上壁板前部的左右方向中间部向下方凹陷,从而在所述上壁板与所述一对第二侧壁板各自的连结部分分别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插入槽,在这些插入槽内分别插入所述一对第一侧壁板前部的上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5 JP 2017-2478471.一种屏蔽端子单元,其与具备多个电线和包围所述多个电线的屏蔽导体的线缆的端部连接,所述屏蔽端子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端子,其分别供所述多个电线的芯线连接;端子支承部件,其对所述多个端子进行支承;以及屏蔽壳,其由导电材料形成,并对所述各端子和所述各电线的端部即从所述屏蔽导体暴露的部分进行包围,所述屏蔽壳具有:壳主体、罩、以及将所述罩卡止于所述壳主体的卡止机构,所述壳主体具有:收容部,其由下壁板和左右一对第一侧壁板形成,并对支承有所述各端子的所述端子支承部件和所述各电线的端部即从所述屏蔽导体暴露的部分进行收容;和线缆固定部,其对所述线缆的端部进行固定,并且将该壳主体与所述屏蔽导体电连接,所述罩具有:上壁板,其覆盖所述收容部的上侧;和一对第二侧壁板,其分别从所述上壁板前部的左右两端部在所述一对第一侧壁板前部的外侧向下方伸长,通过所述上壁板前部的左右方向中间部向下方凹陷,从而在所述上壁板与所述一对第二侧壁板各自的连结部分分别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插入槽,在这些插入槽内分别插入所述一对第一侧壁板前部的上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壁板与所述一对第二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野久
申请(专利权)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