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微生物热致死动力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3182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2:04
一种新型微生物热致死动力实验装置,包括灭菌器与加热匣,所述灭菌器包括上部与下部,所述上部包括上外壳体,上外壳体中布置有上冷凝管以及若干组竖向的上硅胶加热片,所述下部包括下外壳体,下外壳体中布置有下冷凝管以及若干组竖向的下硅胶加热片,所述上部与下部扣合形成一个盒体,每组所述上硅胶加热片与每组所述下硅胶加热片一一对应形成加热单元,相邻加热单元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空间,在每个该独立空间内设置有一个加热匣,上冷凝管位于加热匣的上方,下冷凝管位于加热匣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可以对添加了微生物的食品原料进行加热并冷却以达到微生物致死效果。

A New Microbial Thermal Lethal Power Experimenta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微生物热致死动力实验装置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学以及食品科学
,涉及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致死实验,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微生物热致死动力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新型微生物热致死动力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自身不能对物料进行降温,只能通过低温水浴实现降温,然而低温也是微生物热致死动力学中必须的一步,现有的微生物热致死动力实验装置是分两步进行,先加热,再取出物料进行水浴低温冷却,操作起来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微生物热致死动力实验装置,可以对添加了微生物的食品原料进行加热并冷却,对微生物进行热致死动力学研究,同时可进行实时监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微生物热致死动力实验装置,包括灭菌器与加热匣2,所述灭菌器包括上部与下部,所述上部包括上外壳体5,上外壳体5中布置有上冷凝管7以及若干组竖向的上硅胶加热片1,所述下部包括下外壳体12,下外壳体12中布置有下冷凝管10以及若干组竖向的下硅胶加热片3,所述上部与下部扣合形成一个盒体,每组所述上硅胶加热片1与每组所述下硅胶加热片3一一对应形成加热单元,相邻加热单元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空间,在每个该独立空间内设置有一个加热匣2,上冷凝管7位于加热匣2的上方,下冷凝管10位于加热匣2的下方。所述上外壳体5的顶部设置有上保温层6,内部侧面设置有上侧面保温层8,下外壳体12的底部设置有下保温层11内部侧面设置有下侧面保温层9,所述上冷凝管7位于上硅胶加热片1与上保温层6之间,所述下冷凝管10位于下硅胶加热片3与下保温层12之间。所述上保温层6和上侧面保温层8通过胶接方式与上外壳体5连接,所述上冷凝管7通过胶接方式与上保温层6连接,所述上硅胶加热片1通过胶接方式与上侧面保温层8连接,所述下保温层12和下侧面保温层9通过胶接方式与下外壳体12连接,所述下冷凝管10通过胶接方式与下保温层12连接,所述下硅胶加热片3通过胶接方式与下侧面保温层9连接。所述独立空间中设置有杯托4,所述杯托4的开口轮廓与加热匣2一致,用于承托安放加热匣2。所述杯托4由上半托与下半托组成,其中上半托胶接于上硅胶加热片1,下半托胶接于下硅胶加热片3。所述加热匣2外形为圆柱形,由匣盖13、右半匣14、左半匣15和匣底16组装而成,安放时,匣盖13向前,匣底16向后。所述左半匣15的右端面上刻有用于安放实验对象的凹槽,所述右半匣14的左端面上有与凹槽匹配的凸起,所述左半匣15的右端面与右半匣14的左端面贴合组装,所述凸起作用于所述凹槽将实验对象挤压成0.1mm以下的一层,在加热过程中可以使物料均匀受热,并且提高加热效率。所述匣盖13和匣底16分别在贴合组装后的左半匣15和右半匣14的两端进行固定。所述加热匣2的两端通过轴承结构与灭菌器的前后端面连接,在电机带动下或者手动控制沿轴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由硅胶加热片作为加热源,以冷凝管作为冷却源,在实验室对物料进行加热时,可以通过外部设备控制加热速率,同时减少拿出样品放入冰水中的能量损耗,提高实验精度,并可通过冷凝管对物料进行实时监控。本技术采用一体化结构,操作简单、方便,可以满足实验室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三维实体模型图。图3为本技术的加热匣的装配图。图4为本技术的右半匣的零件图。图5为本技术的左半匣的零件图。图6为本技术的匣盖的零件图。图7为本技术的匣底的零件图。图8为本技术的托杯零件图。图9为本技术的冷凝管的零件图。图中:1-上硅胶加热片,2-加热匣,3-下硅胶加热片,4-托杯,5-上外壳体,6-上保温层,7-上冷凝管,8-上侧面保温层,9-下侧面保温层,10-下冷凝管,11-下保温层,12-下外壳体,13-匣盖,14-右半匣,15左半匣,16-匣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作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技术范围内。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微生物热致死动力实验装置,包括灭菌器与加热匣2,灭菌器整体为一盒体,加热匣2整体为圆柱形,放倒在该盒体中。具体而言,灭菌器包括上部与下部,上部包括上外壳体5,上外壳体5的顶部胶接设置有上保温层6,内部的四个侧面均胶接设置有上侧面保温层8,下部包括下外壳体12,下外壳体12的底部胶接设置有下保温层11内部的四个侧面均胶接设置有下侧面保温层9,上外壳体5与下外壳体12扣合,构成了上述的盒体。在上外壳体5中布置有上冷凝管7以及若干组上半托和竖向的上硅胶加热片1,在下外壳体12中布置有下冷凝管10以及若干组下半托和竖向的下硅胶加热片3上冷凝管7位于上硅胶加热片1与上保温层6之间,下冷凝管10位于下硅胶加热片3与下保温层12之间。具体地,上冷凝管7通过胶接方式与上保温层6连接,下冷凝管10通过胶接方式与下保温层12连接,上硅胶加热片1的前后端通过胶接方式与前后侧面的上侧面保温层8连接,下硅胶加热片3的前后端通过胶接方式与前后侧面的下侧面保温层9连接,上半托胶接于上硅胶加热片1,下半托胶接于下硅胶加热片3,上半托与下半托组成杯托4。参考图9,上冷凝管7、下冷凝管10结构一致,其所在平面相互平行,并与一组上硅胶加热片1、下硅胶加热片3所在平面垂直。在扣合形成的盒体中,每组上硅胶加热片1与每组下硅胶加热片3一一对应,即一组上硅胶加热片1的下端面与一组下硅胶加热片3的上端面贴合,形成加热单元,相邻加热单元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空间。参考图8,杯托4的开口轮廓与加热匣2一致,用于承托安放加热匣2,每个加热匣2位于一个独立空间内并留有一定孔隙。参考图1和图3,加热匣2由匣盖13、右半匣14、左半匣15和匣底16组装而成,安放时,匣盖13向前,匣底16向后。匣盖13和匣底16分别在贴合组装后的左半匣15和右半匣14的两端进行固定,以保证加热匣2在转动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参考图4、图5、图6和图7,左半匣15的右端面上刻有用于安放实验对象的凹槽,右半匣14的左端面上有与凹槽匹配的凸起,左半匣15的右端面与右半匣14的左端面贴合组装,凸起作用于凹槽将实验对象挤压成0.1mm以下的一层,在加热过程中可以使物料均匀受热,并且提高加热效率。本技术中,加热匣2的两端可通过轴承结构与灭菌器的前后端面连接,在电机带动下或者手动控制沿轴转动。实验对象物料装填好之后,物料所在平面与上硅胶加热片1、下硅胶加热片3的共同平面平行,由上硅胶加热片1、下硅胶加热片3通电进行高效率的充分加热。在物料杀菌结束后,可以将加热匣2旋转90°,此时物料平面与上冷凝管7、下冷凝管10所在平面平行,由上冷凝管7、下冷凝管10通冷却介质(水或气),从而对物料进行高效率的充分冷却。利用加热匣2的转动,可以调节物料始终以最大接触面积受到硅胶加热片和冷凝管的影响,实不打开箱体就可以进行杀菌和冷却处理。同时本技术操作简单,可以满足各实验室对于杀菌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微生物热致死动力实验装置,包括灭菌器与加热匣(2),所述灭菌器包括上部与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包括上外壳体(5),上外壳体(5)中布置有上冷凝管(7)以及若干组竖向的上硅胶加热片(1),所述下部包括下外壳体(12),下外壳体(12)中布置有下冷凝管(10)以及若干组竖向的下硅胶加热片(3),所述上部与下部扣合形成一个盒体,每组所述上硅胶加热片(1)与每组所述下硅胶加热片(3)一一对应形成加热单元,相邻加热单元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空间,在每个该独立空间内设置有一个加热匣(2),上冷凝管(7)位于加热匣(2)的上方,下冷凝管(10)位于加热匣(2)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微生物热致死动力实验装置,包括灭菌器与加热匣(2),所述灭菌器包括上部与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包括上外壳体(5),上外壳体(5)中布置有上冷凝管(7)以及若干组竖向的上硅胶加热片(1),所述下部包括下外壳体(12),下外壳体(12)中布置有下冷凝管(10)以及若干组竖向的下硅胶加热片(3),所述上部与下部扣合形成一个盒体,每组所述上硅胶加热片(1)与每组所述下硅胶加热片(3)一一对应形成加热单元,相邻加热单元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空间,在每个该独立空间内设置有一个加热匣(2),上冷凝管(7)位于加热匣(2)的上方,下冷凝管(10)位于加热匣(2)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微生物热致死动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壳体(5)的顶部设置有上保温层(6),内部侧面设置有上侧面保温层(8),下外壳体(12)的底部设置有下保温层(11),内部侧面设置有下侧面保温层(9),所述上冷凝管(7)位于上硅胶加热片(1)与上保温层(6)之间,所述下冷凝管(10)位于下硅胶加热片(3)与下保温层(1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微生物热致死动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温层(6)和上侧面保温层(8)通过胶接方式与上外壳体(5)连接,所述上冷凝管(7)通过胶接方式与上保温层(6)连接,所述上硅胶加热片(1)通过胶接方式与上侧面保温层(8)连接,所述下保温层(11)和下侧面保温层(9)通过胶接方式与下外壳体(12)连接,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迎新王绍金张连兆寇小希李瑞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