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水角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438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防漏水角阀,包括呈直角布置的阀壳和容置在阀壳内的套筒、活塞杆和阀芯,阀壳与外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筒设置于阀壳的进水端并具有阶梯通孔,所述活塞杆套置在阶梯通孔内并相对套筒伸缩运动,套筒与活塞杆间隙构成第一水流通道,所述活塞杆沿进水方向设置有堵头和连接部,阶梯通孔外孔尺寸并大于阶梯通孔内孔尺寸,所述连接部用于与阀芯抵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阀芯产生裂纹或者断裂的情况下自动关闭水通道的防漏水角阀。

Leakproof angle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漏水角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领域,尤其涉及防漏水角阀。
技术介绍
角阀是用于管道领域的工具,市场上存在大量用于止水或者节流的角阀,由于角阀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施加较大的力,容易造成角阀材料组织的损伤,加之角阀后续的持续使用造成角阀老化,严重的会出现阀芯突然裂开、断裂甚至脱落的情况,容易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大量漏水,淹湿房屋,危害消费者的财产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在阀芯产生裂纹或者断裂的情况下自动关闭水通道的防漏水角阀。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防漏水角阀,包括呈直角布置的阀壳和容置在阀壳内的套筒、活塞杆和阀芯,阀壳与外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筒设置于阀壳的进水端并具有阶梯通孔,所述活塞杆套置在阶梯通孔内并相对套筒伸缩运动,套筒与活塞杆间隙构成第一水流通道,所述活塞杆沿进水方向设置有堵头和连接部,所述堵头径向尺寸小于阶梯通孔外孔尺寸并大于阶梯通孔内孔尺寸,所述连接部用于与阀芯抵接。优选地,所述阀芯包括壳体和分水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分水部抵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分水部与壳体的间隙构成第二水流通道。优选地,所述分水部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连接部伸出套筒外与分水部抵接。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设置在套筒内,连接部的径向尺寸小于阶梯通孔内孔尺寸,所述分水部由壳体伸出并与连接部抵接。优选地,还包括套接在阀壳角部的阀帽,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与出水口成直角布置,所述阀帽相对第二水流通道平行布置。优选地,所述活塞杆设置有若干与水流方向平行的凸棱,所述凸棱相对活塞杆中心线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活塞杆设置有若干与水流方向平行的凸棱,所述凸棱相对活塞杆中心线均匀分布,所述凸棱上设置有用于限制连接部缩入套筒的弹性扣片。优选地,所述堵头与弹性扣片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优选地,所述堵头与连接部均设置呈背向弹性扣片的锥形。优选地,所述套筒和阀芯均设置有用于与阀壳固定的翻边。有益效果:套筒设置有阶梯通孔,活塞杆套置在阶梯通孔内并相对套筒伸缩运动,活塞杆设置有堵头和连接部,正常情况下,所述连接部用于与阀芯抵接,水由第一水流通道流入,一旦阀芯产生裂纹则与连接部抵压程度减少,活塞杆受水流压力相对套筒伸出直到堵头堵塞阶梯通孔的内孔则能够防止漏水,阀芯断裂及由于施加到螺帽上力过大造成的阀芯与连接部分离同样能够使得活塞杆移动最终堵头堵塞阶梯通孔,本申请请求保护的防漏水角阀结构简单并利用了水压推力能够自动在故障情况下达到防漏水效果。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防漏水角阀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防漏水角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防漏水角阀实施例正常使用下的剖面图;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防漏水角阀实施例故障情况下的剖面图;图5为图2中阀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防漏水角阀实施例套筒与活塞杆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请求保护一种防漏水角阀,如图1和2所示,包括呈直角布置的阀壳600和容置在阀壳600内的套筒100、活塞杆200和阀芯300,阀壳600与外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筒100设置于阀壳600的进水端并具有阶梯通孔110,水流先由阶梯通孔110的外孔进入然后流入阶梯通孔110的内孔,所述活塞杆200套置在阶梯通孔110内并相对套筒100伸缩运动,装置在未发生故障时,水流从套筒100与活塞杆200间隙构成第一水流通道流入,所述活塞杆200沿进水方向设置有堵头210和连接部220,所述堵头210径向尺寸小于阶梯通孔110外孔尺寸并大于阶梯通孔110内孔尺寸,所述连接部220用于与阀芯300抵接。从而能够保证在未发生故障时连接部220与阀芯300抵接,第一水流通道持续开启,如图3所示。一旦阀芯300产生裂纹或断裂,则失去对连接部220的抵接作用,水压将活塞杆200的堵头210向阶梯通孔110的内孔方向推,直到堵头210堵住阶梯通孔110的内孔,第一水流通道关闭,如图4所示,利用了水压自身的推力作用快速便捷的实现了阀芯300出现故障情况下的防漏水功能。需要说明的是阀芯300包括平移式阀芯和旋转式阀芯,根据具体选择和偏好进行适配,当采用平移式阀芯时,所述连接部220与不发生运动的阀芯300的壳体310抵接实现活塞杆200的定位,阀杆相对壳体310伸缩运动实现阀芯300的止水或节水功能;当采用旋转式阀芯时,如附图3-5中所示的,阀芯300包括壳体310和分水部320,分水部320设置在轴线上,阀芯300发生转动而分水部320始终不发生移位,使得分水部320与连接部220能够持续连接,分水部320与壳体310之间的间隙构成第二水流通道,水由第一水流通道流向第二水流通道并最终流出装置。出水口311的位置可以有多种可能的设置,可以如图5中的中所示的,出水口311开设在壳体310上,旋转式阀芯和平移式阀芯都可采用此种设置;也可以是将壳体310与分水部320隔出来形成的两个通孔分别作为进水口和出水口311,则此时出水口311不是开设在壳体310上的,此种设置同样也适用于旋转式阀芯和平移式阀芯。对采用旋转式阀芯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描述,对于分水部320和连接部220的抵接,本申请至少包括两种实施方式,其一,所述分水部320设置在壳体310内,所述连接部220伸出套筒100外与分水部320抵接;其二,所述连接部220设置在套筒100内,为保证间隙使得活塞杆200伸缩不受阻,连接部220的径向尺寸小于阶梯通孔110内孔尺寸,所述分水部320由壳体310伸出并与连接部220抵接,第一种实施方式可参考图3-图5,由图5中可以看到所述分水部320为阀芯300壳体310的进水端内部嵌连的蝶形片,既能够对连接部220压接实现定位同时不妨碍水流进入,与壳体310的间隙即为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为便于调节阀芯300,还包括套接在阀壳600角部的阀帽500,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与出水口311成直角布置,所述阀帽500相对第二水流通道平行布置,壳体310上设置有与第二水流通道连通的出水口311,水流由第二水流通道最终从出水口311流出,角阀水流方向发生弯折,对于内部部件的定位更为方便,进行替换零部件也较为便捷,如堵头210堵住阶梯通孔110后,只需关闭角阀前端水阀,拆除阀芯300,在没有水压的情况下重新推入新的阀芯300也较为容易。为了保证所述活塞杆200在相对套筒100伸缩的过程中不出现失稳情况,如折弯等现象,本实施例优选所述活塞杆200设置有若干与水流方向平行的凸棱230,所述凸棱230相对活塞杆200中心线均匀分布,则活塞杆200除堵头210外整体直径小于阶梯通孔110内孔直径,在没有发生故障及没有水流通入时也通过凸棱230的设置使得活塞杆200与套筒100的相对位置不变,保持第一水流通道在未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开通,不会因为没有水流通入活塞杆200由于自身重力在阶梯通孔110内下垂,致使连接部220与分水部320抵接不完全不稳定,既保证了活塞杆200伸缩不会被水流冲击失稳,同时各凸棱230之间与套筒100形成了水流通道,即为第一水流通道,同时凸棱230的设置也具有一定的导流和避免水垢沉积的作用,活塞杆200伸缩凸棱230与套筒100内壁发生摩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漏水角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直角布置的阀壳和容置在阀壳内的套筒、活塞杆和阀芯,阀壳与外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筒设置于阀壳的进水端并具有阶梯通孔,所述活塞杆套置在阶梯通孔内并相对套筒伸缩运动,套筒与活塞杆间隙构成第一水流通道,所述活塞杆沿进水方向设置有堵头和连接部,所述堵头径向尺寸小于阶梯通孔外孔尺寸并大于阶梯通孔内孔尺寸,所述连接部用于与阀芯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漏水角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直角布置的阀壳和容置在阀壳内的套筒、活塞杆和阀芯,阀壳与外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筒设置于阀壳的进水端并具有阶梯通孔,所述活塞杆套置在阶梯通孔内并相对套筒伸缩运动,套筒与活塞杆间隙构成第一水流通道,所述活塞杆沿进水方向设置有堵头和连接部,所述堵头径向尺寸小于阶梯通孔外孔尺寸并大于阶梯通孔内孔尺寸,所述连接部用于与阀芯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水角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壳体和分水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分水部抵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分水部与壳体的间隙构成第二水流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水角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部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连接部伸出套筒外与分水部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水角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在套筒内,连接部的径向尺寸小于阶梯通孔内孔尺寸,所述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庆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顶尖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