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刚凸成型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407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刚凸成型的模具,上模座(1)的底部顺次固设有上垫板(4)和固定板(5),卸料板(2)位于固定板(5)的下方,卸料板(2)上开设有导向孔(6)和螺纹孔I(7),上模座(1)内且由上往下顺次开设有螺纹孔II和通孔A(8),螺纹孔II处螺纹连接有螺塞(9);下模座(3)的顶部顺次固设有下垫板(17)和凹模板(18),凹模板(18)内开设有位于导向孔(6)正下方的安装孔(19),安装孔(19)内镶嵌有凹模(2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降低成本、提高加工出的刚凸稳定性、操作简单。

A Rigid-convex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刚凸成型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加工刚凸用模具的
,特别是一种刚凸成型的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机械、电子产业飞速发展,特别是汽车模具和集成电路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因此模具的标准化设计与制造提出了深层次的高新高求。其中刚凸成型模具能够在金属带料25上且沿金属带料的长度方向冲压出上刚凸26和下刚凸27,产品的结构如图7~8所示,上刚凸26位于金属带料25上方,而下刚凸27位于金属带料25下方,且上下刚凸均为拱形状。现有车间中,通常采用两副刚凸模成型模具来加工上下刚凸,即在金属带料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刚凸成型模具,加工时,位于上方的刚凸成型模具的凸模冲压金属带料的上表面,材料向下凸起,从而加工出下刚凸27,同时位于下方的刚凸成型模具的凸模冲压金属带料的下表面,材料向上凸起,从而加工出上刚凸26,最后使刚凸成型模具复位,并水平移动金属带料,重复以上操作,即可在金属带料上连续加工出上刚凸和下刚凸。然而,投入的模具达两个,增大了生产成本,且两个凸模在冲压金属带料时,金属带料移位,冲压出的上刚凸26和下刚凸27高度尺寸差异较大,存在成品刚凸稳定性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降低成本、提高加工出的刚凸稳定性、操作简单的刚凸成型的模具。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刚凸成型的模具,它包括上模座、卸料板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的底部顺次固设有上垫板和固定板,卸料板位于固定板的下方,卸料板上开设有导向孔和螺纹孔I,上模座内且由上往下顺次开设有螺纹孔II和通孔A,螺纹孔II处螺纹连接有螺塞,上垫板内开设有连通通孔A的通孔B,固定板内开设有连通通孔B的通孔C,通孔C位于螺纹孔I的正上方,螺塞的底部固设有位于通孔A的弹簧,弹簧的下端部延伸于通孔B内,且延伸端处固设有垫圈,垫圈的底部固设有位于通孔C内的衬套,垫圈内穿设有卸料螺钉,卸料螺钉的螺纹端向下穿过衬套且与螺纹孔I螺纹连接,卸料螺钉的螺头抵压于垫圈的顶表面,所述固定板内固设有凸模,凸模的下端部延伸于导向孔内;所述下模座的顶部顺次固设有下垫板和凹模板,凹模板内开设有位于导向孔正下方的安装孔,安装孔内镶嵌有凹模,所述卸料板的底表面开设有水平设置的上凹槽,导向孔位于上凹槽内,凹模板的顶表面上开设有水平设置的下凹槽,安装孔位于下凹槽内。所述上模座、上垫板和固定板之间通过螺钉A螺纹连接。所述下模座、下垫板和凹模板之间通过螺钉B螺纹连接。所述卸料板平行于固定板设置且与固定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凸模的底部为凸起。所述凹模的顶部设置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弧形槽。所述下凹槽位于上凹槽的正下方。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紧凑、降低成本、提高加工出的刚凸稳定性、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处于开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处于合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凸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凹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卸料板的仰视图;图6为凹模板的俯视图;图7为产品的主视图;图8为产品的俯视图;图中,1-上模座,2-卸料板,3-下模座,4-上垫板,5-固定板,6-导向孔,7-螺纹孔I,8-通孔A,9-螺塞,10-通孔B,11-通孔C,12-弹簧,13-垫圈,14-衬套,15-卸料螺钉,16-凸模,17-下垫板,18-凹模板,19-安装孔,20-凹模,21-上凹槽,22-下凹槽,23-螺钉A,24-螺钉B,25-金属带料,26-上刚凸,27-下刚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6所示,一种刚凸成型的模具,它包括上模座1、卸料板2和下模座3,所述上模座1的底部顺次固设有上垫板4和固定板5,卸料板2位于固定板5的下方,卸料板2上开设有导向孔6和螺纹孔I7,上模座1内且由上往下顺次开设有螺纹孔II和通孔A8,螺纹孔II处螺纹连接有螺塞9,上垫板4内开设有连通通孔A8的通孔B10,固定板5内开设有连通通孔B10的通孔C11,通孔C11位于螺纹孔I7的正上方,螺塞9的底部固设有位于通孔A8的弹簧12,弹簧12的下端部延伸于通孔B10内,且延伸端处固设有垫圈13,垫圈13的底部固设有位于通孔C11内的衬套14,垫圈13内穿设有卸料螺钉15,卸料螺钉15的螺纹端向下穿过衬套14且与螺纹孔I7螺纹连接,卸料螺钉15的螺头抵压于垫圈13的顶表面,所述固定板5内固设有凸模16,凸模16的下端部延伸于导向孔6内;所述下模座3的顶部顺次固设有下垫板17和凹模板18,凹模板18内开设有位于导向孔6正下方的安装孔19,安装孔19内镶嵌有凹模20,所述卸料板2的底表面开设有水平设置的上凹槽21,导向孔6位于上凹槽21内,凹模板18的顶表面上开设有水平设置的下凹槽22,安装孔19位于下凹槽22内。如图1~2所示,所述上模座1、上垫板4和固定板5之间通过螺钉A23螺纹连接。所述下模座3、下垫板17和凹模板18之间通过螺钉B24螺纹连接。所述卸料板2平行于固定板5设置且与固定板5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凸模16的底部为凸起。所述凹模20的顶部设置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弧形槽。所述下凹槽22位于上凹槽21的正下方。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S1、将上模座1安装到压机的冲头上;将金属带料25平放在凹模板18的顶表面上;S2、工人操作压机,以使压机带动上模座1向下运动,上模座1及卸料板2相应的向下运动,卸料板2先压在金属带料25的顶表面上,卸料板2以将金属带料25固定住;S3、随着上模座1的继续向下运动,衬套14将垫圈13向上顶并压缩弹簧12,凸模16向下沿着导向孔6运动,凸模16的凸起伸出导向孔6后将金属带料25的部分材料压入凹模20的弧形槽内,从而形成第一个下刚凸27;工人操作压机使其冲头复位;随后工人向左移动金属带料25,此时加工出的下刚凸27移动到下凹槽22中以避免卸料板2将下刚凸压损;S4、重复步骤S2~S3即可沿着金属带料25的长度方向上加工出多个下刚凸27;S5、工人关闭压机,随后工人将金属带料翻转180度,将加工出的下刚凸27朝上放置;S6、工人操作压机,以使压机带动上模座1向下运动,上模座1及卸料板2相应的向下运动,卸料板2先压在金属带料25的顶表面上,卸料板2以将金属带料25固定住,此时加工出的下刚凸容纳于上凹槽21内以避免被卸料板2压损;S7、随着上模座1的继续向下运动,凸模16向下沿着导向孔6运动,凸模16的凸起伸出导向孔6后将金属带料25的部分材料压入凹模20的弧形槽内,从而形成第一个上刚凸26;工人操作压机使其冲头复位,随后工人向左移动金属带料25;S8、重复步骤S6~S7即可沿着金属带料25的长度方向上加工出多个上刚凸26,最终实现在金属带料上加工出多个上刚凸和多个下刚凸。整个加工过程中采用一套模具进行,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在凸模16向下冲压刚凸时,卸料板2是先压在金属带料上的,避免了金属带料移位,确保了冲压出的上刚凸26和下刚凸27高度尺寸相同,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加工出的刚凸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刚凸成型的模具,它包括上模座(1)、卸料板(2)和下模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的底部顺次固设有上垫板(4)和固定板(5),卸料板(2)位于固定板(5)的下方,卸料板(2)上开设有导向孔(6)和螺纹孔I(7),上模座(1)内且由上往下顺次开设有螺纹孔II和通孔A(8),螺纹孔II处螺纹连接有螺塞(9),上垫板(4)内开设有连通通孔A(8)的通孔B(10),固定板(5)内开设有连通通孔B(10)的通孔C(11),通孔C(11)位于螺纹孔I(7)的正上方,螺塞(9)的底部固设有位于通孔A(8)的弹簧(12),弹簧(12)的下端部延伸于通孔B(10)内,且延伸端处固设有垫圈(13),垫圈(13)的底部固设有位于通孔C(11)内的衬套(14),垫圈(13)内穿设有卸料螺钉(15),卸料螺钉(15)的螺纹端向下穿过衬套(14)且与螺纹孔I(7)螺纹连接,卸料螺钉(15)的螺头抵压于垫圈(13)的顶表面,所述固定板(5)内固设有凸模(16),凸模(16)的下端部延伸于导向孔(6)内;所述下模座(3)的顶部顺次固设有下垫板(17)和凹模板(18),凹模板(18)内开设有位于导向孔(6)正下方的安装孔(19),安装孔(19)内镶嵌有凹模(20),所述卸料板(2)的底表面开设有水平设置的上凹槽(21),导向孔(6)位于上凹槽(21)内,凹模板(18)的顶表面上开设有水平设置的下凹槽(22),安装孔(19)位于下凹槽(2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刚凸成型的模具,它包括上模座(1)、卸料板(2)和下模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的底部顺次固设有上垫板(4)和固定板(5),卸料板(2)位于固定板(5)的下方,卸料板(2)上开设有导向孔(6)和螺纹孔I(7),上模座(1)内且由上往下顺次开设有螺纹孔II和通孔A(8),螺纹孔II处螺纹连接有螺塞(9),上垫板(4)内开设有连通通孔A(8)的通孔B(10),固定板(5)内开设有连通通孔B(10)的通孔C(11),通孔C(11)位于螺纹孔I(7)的正上方,螺塞(9)的底部固设有位于通孔A(8)的弹簧(12),弹簧(12)的下端部延伸于通孔B(10)内,且延伸端处固设有垫圈(13),垫圈(13)的底部固设有位于通孔C(11)内的衬套(14),垫圈(13)内穿设有卸料螺钉(15),卸料螺钉(15)的螺纹端向下穿过衬套(14)且与螺纹孔I(7)螺纹连接,卸料螺钉(15)的螺头抵压于垫圈(13)的顶表面,所述固定板(5)内固设有凸模(16),凸模(16)的下端部延伸于导向孔(6)内;所述下模座(3)的顶部顺次固设有下垫板(17)和凹模板(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春林王方华盛国富王惠生孙效禹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腾达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