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主次梁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2358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主次梁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包括主梁本体和次梁本体,主梁本体的高度大于次梁本体的高度,主梁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供次梁本体容纳的容纳槽,当次梁本体位于容纳槽内时,次梁本体与主梁本体相垂直,且次梁本体上表面与主梁本体的上表面齐平;主梁本体位于容纳槽处固接有分别与次梁本体两侧相抵的翼板,翼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次梁本体的外壁固接有与定位槽插接配合的连接杆;还包括将连接杆限制在定位槽内的固定组件。翼板和连接杆可分别预制在主料本体和次梁本体上,实现百分之百工厂预制,只需通过固定组件将连接杆限制在定位槽内,大大缩短工期,降低人力和安装成本,省时省力;这样装配式主次梁构造简单,施工快捷。

Installation Structure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of Assembled Main and Secondary Bea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主次梁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主次梁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实现装配化,具有提高工程品质、缩短施工周期、简化现场施工流程、降低施工强度、改善工地环境、减少污染、减少湿作业等优势,同时预制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和能源,有助于发挥材料在实现建筑节能和结构受力方面的性能,减少现场施工对场地和环境条件的需求,减少现场施工劳动力数量,减少建筑垃圾和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建筑功能和结构性能,有效实现“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发展要求,实现低能耗、低排放的建造过程,能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实现预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在装配式建筑实际施工过程中,预制构件连接处是施工的难点所在,节点的现场浇筑工作往往支模困难,精度低,影响装配效率和外观质量。目前装配式建筑中主次梁、梁柱的连接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钢筋机械套筒连接、钢筋焊接连接、钢筋搭接绑扎连接等)和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钢节点(栓接、焊接、栓焊结合),每种连接节点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节点处都需要现场支护模板并浇筑混凝土。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钢节点处,模板支护及混凝土浇筑受作业面及作业环境限制,外观质量难以保证,且难以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主次梁安装结构,具有构造简单,施工快捷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主次梁安装结构,包括主梁本体和次梁本体,所述主梁本体的高度大于所述次梁本体的高度,所述主梁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供所述次梁本体容纳的容纳槽,当所述次梁本体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次梁本体与所述主梁本体相垂直,且所述次梁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主梁本体的上表面齐平;所述主梁本体位于容纳槽处固接有分别与所述次梁本体两侧相抵的翼板,所述翼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次梁本体的外壁固接有与所述定位槽插接配合的连接杆;还包括将所述连接杆限制在所述定位槽内的固定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翼板和连接杆可分别预制在主料本体和次梁本体上,实现百分之百工厂预制,现场只需通过固定组件将连接杆限制在定位槽内,大大缩短工期,降低人力和安装成本,省时省力;翼板和连接杆也可在现场的地面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固定在主料本体和次梁本体上,相对于高空焊接更加的容易,这样装配式主次梁构造简单,施工快捷。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开设于所述固定块下表面且与所述连接杆插接配合的插接槽以及固设于所述连接杆端部且可与所述固定块侧面相抵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宽度大于所述插接槽的槽宽,所述固定块的厚度逐渐变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块插入限位块与翼板之间,向下敲击固定块使得插接槽插接在连接杆外,从而使得固定块抵压在限位块与翼板之间,并使翼板抵压在次梁本体上,实现将主梁本体和次梁本体固定在一起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连接杆端部的螺杆以及与所述螺杆配合的螺母,所述螺母的外径大于所述定位槽的槽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拧螺母使得其抵压在翼板上,并使翼板抵压在次梁本体上,实现将主梁本体和次梁本体固定在一起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梁本体为空心方钢,所述主梁本体内位于容纳槽处固接有水平的第一连板和竖直的第二连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料本体为空心方钢,在保证主料本体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可减少主料本体的钢筋用量,且减轻主料本体的重量;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板相配合,能够增强主料本体位于容纳槽处的结构强度,减少主料本体在容纳槽处出现断裂的情况。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板与所述主梁本体的底板之间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连板与所述主梁本体的顶板之间距离。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翼板朝向所述次梁本体的一侧上设置有与所述翼板形状相同的橡胶垫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片可减少次梁本体与主梁本体之间的磨损,且将橡胶垫片抵压在翼板与次梁本体之间,使得主梁本体与次梁本体固定的更稳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胶垫片通过耐候胶固定于所述翼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候胶具有很好的吸水性,能够吸收翼板与次梁本体之间的水分固化成弹性体,对橡胶垫片进行固定,且耐候胶能够有效阻止水分的渗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次梁本体的长度大于所述主梁本体的长度,且所述次梁本体与所述主梁本体的长度比大于1.5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建筑物中主次梁的长跨、短跨比值较大时,主梁本体沿短跨进行安装,使主梁本体的跨度小,载荷小,从而使得装配式主次梁的弯矩较小,提高装配式主次梁的结构强度;且主次梁的钢筋用量较少,减小装配式主次梁的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主次梁安装方法,具有构造简单,施工快捷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主次梁安装方法,包括步骤:S1、制造主梁本体和次梁本体,主梁本体的两侧位于容纳槽处焊接固定上带有定位槽的翼板,次梁本体的两侧焊接固定上带有限位块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位置与定位槽相对应;S2、先后吊装上主梁本体和次梁本体,将次梁本体插入主梁本体的容纳槽内,并使得连接杆插入定位槽内;S3、将固定块从上插入限位块与翼板之间,向下敲击固定块使得固定块抵压在限位块与翼板之间,使主料本体和次梁本体形成整体。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翼板和连接杆可分别预制在主料本体和次梁本体上,实现百分之百工厂预制,现场只需通过固定组件将连接杆限制在定位槽内,大大缩短工期,降低人力和安装成本,省时省力;翼板和连接杆也可在现场的地面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固定在主料本体和次梁本体上,相对于高空焊接更加的容易,这样装配式主次梁构造简单,施工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主梁本体与次梁本体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主梁本体;2、次梁本体;3、容纳槽;4、翼板;5、定位槽;6、连接杆;71、固定块;72、插接槽;73、限位块;74、螺杆;75、螺母;8、第一连板;9、第二连板;10、橡胶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一种装配式主次梁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主梁本体1和次梁本体2,主梁本体1的高度大于次梁本体2的高度,主梁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供次梁本体2容纳的容纳槽3,当次梁本体2位于容纳槽3内时,次梁本体2与主梁本体1相垂直,且次梁本体2的上表面与主梁本体1的上表面齐平。次梁本体2的长度大于主梁本体1的长度,且次梁本体2与主梁本体1的长度比大于1.5倍,当建筑物中主次梁的长跨、短跨比值较大时,主梁本体1沿短跨进行安装,使主梁本体1的跨度小,载荷小,从而使得装配式主次梁的弯矩较小,提高装配式主次梁的结构强度;且主次梁的钢筋用量较少,减小装配式主次梁的成本。主梁本体1位于容纳槽3处固接有分别与次梁本体2两侧相抵的翼板4,翼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5,次梁本体2的外壁固接有与定位槽5插接配合的连接杆6;还包括将连接杆6限制在定位槽5内的固定组件。翼板4和连接杆6可分别预制在主料本体和次梁本体2上,实现百分之百工厂预制,安装时只需通过固定组件将连接杆6限制在定位槽5内,大大缩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主次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本体(1)和次梁本体(2),所述主梁本体(1)的高度大于所述次梁本体(2)的高度,所述主梁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供所述次梁本体(2)容纳的容纳槽(3),当所述次梁本体(2)位于所述容纳槽(3)内时,所述次梁本体(2)与所述主梁本体(1)相垂直,且所述次梁本体(2)的上表面与所述主梁本体(1)的上表面齐平;所述主梁本体(1)位于容纳槽(3)处固接有分别与所述次梁本体(2)两侧相抵的翼板(4),所述翼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5),所述次梁本体(2)的外壁固接有与所述定位槽(5)插接配合的连接杆(6);还包括将所述连接杆(6)限制在所述定位槽(5)内的固定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15 CN 20191003685861.一种装配式主次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本体(1)和次梁本体(2),所述主梁本体(1)的高度大于所述次梁本体(2)的高度,所述主梁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供所述次梁本体(2)容纳的容纳槽(3),当所述次梁本体(2)位于所述容纳槽(3)内时,所述次梁本体(2)与所述主梁本体(1)相垂直,且所述次梁本体(2)的上表面与所述主梁本体(1)的上表面齐平;所述主梁本体(1)位于容纳槽(3)处固接有分别与所述次梁本体(2)两侧相抵的翼板(4),所述翼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5),所述次梁本体(2)的外壁固接有与所述定位槽(5)插接配合的连接杆(6);还包括将所述连接杆(6)限制在所述定位槽(5)内的固定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主次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71)、开设于所述固定块(71)下表面且与所述连接杆(6)插接配合的插接槽(72)以及固设于所述连接杆(6)端部且可与所述固定块(71)侧面相抵的限位块(73),所述限位块(73)的宽度大于所述插接槽(72)的槽宽,所述固定块(71)的厚度逐渐变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主次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连接杆(6)端部的螺杆(74)以及与所述螺杆(74)配合的螺母(75),所述螺母(75)的外径大于所述定位槽(5)的槽宽。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主次梁安装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忠杰孙中和王仲威安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现代城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