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学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234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化学反应釜。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表面;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的顶部,所述支撑框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减速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固定连接;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与所述减速器的底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化学反应釜便于控制反应釜本体内部的压强,以便于满足不同物料在不同压强下的加工,提高其反应速率,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有利于广泛推广,对反应釜本体的表面进行保温,降低热量的流失,降低能源损耗,防止其直接排入至空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An Intelligent Chemical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学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学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现有的反应釜,在使用时无法控制其反应釜内部的压强,无法使物料在最宜的压强下进行反应,且无法对反应釜内部的废气进行热量回收和处理,降低其实用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化学反应釜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化学反应釜,解决了现有的反应釜,在使用时无法控制其反应釜内部的压强,无法使物料在最宜的压强下进行反应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化学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壳体,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表面;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的顶部,所述支撑框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减速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固定连接;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与所述减速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底端贯穿所述反应釜本体且延伸至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部,所述转动杆的两侧均通过直杆固定连接有刮板;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杆的底端;换热管,所述换热管通过安装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两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两侧之间;外框,所述外框通过安装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所述外框的左侧通过排气管与反应釜本体顶部的右侧连通,所述外框内壁顶部的两侧从左至右分别滑动连接有密封板和调节板,所述外框的底部通过连管与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连通;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密封板的右侧的顶部和底部与调节板的左侧的顶部与底部之间;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调节板的右侧,所述调节杆的右端贯穿外框且延伸至外框的外部,所述调节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柄,且调节杆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左侧的顶部,所述过滤箱的顶部通过弯管与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连通。优选的,所述外框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表面贯穿有卡杆,所述卡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左侧与外框的右侧滑动连接,所述卡杆的顶端贯穿调节杆且延伸至调节杆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卡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柄,所述卡杆的表面且位于稳定板与限位板相对的一侧之间套设有第二弹簧。优选的,所述过滤箱内壁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U型框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的左侧均贯穿过滤箱且延伸至过滤箱的外部,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把。优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热块,所述反应釜本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显示屏。优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底端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排料管的表面设置有阀门,所述反应釜本体顶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料斗,所述壳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化学反应釜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化学反应釜,通过第一拉柄移动调节杆,调节杆带动调节板移动,调节板带动第一弹簧移动,使第一弹簧形变,通过刻度线即可得知第一弹簧的形变量,即可计算出第一弹簧形变的力,从而控制反应釜本体内部的压强,以便于满足不同物料在不同压强下的加工,提高其反应速率,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有利于广泛推广,当反应釜本体内部压强大于最宜物料反应的压强时,密封板受到挤压远离排气管,废气通过排气管、外框和连管排入至换热管内,通过换热管对反应釜本体与壳体形成的密闭空腔进行加热,对反应釜本体的表面进行保温,降低热量的流失,降低能源损耗,热量回收后的废气通过弯管排入至过滤箱内,通过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对废气进行过滤处理,防止其直接排入至空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化学反应釜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的过滤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反应釜本体,2、壳体,3、支撑框,4、电机,5、减速器,6、转动杆,7、直杆,8、刮板,9、搅拌叶,10、安装块,11、换热管,12、外框,13、排气管,14、密封板,15、第一弹簧,16、调节板,17、调节杆,18、刻度线,19、第一拉柄,20、限位板,21、稳定板,22、卡杆,23、第二弹簧,24、第二拉柄,25、连管,26、过滤箱,27、弯管,28、U型框,29、第一过滤板,30、第二过滤板,31、横板,32、拉把,33、加热块,34、温度传感器,35、显示屏,36、进料斗,37、支撑腿,38、排料管,39、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化学反应釜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的过滤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种智能化学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壳体2,所述壳体2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表面,壳体2与反应釜本体1形成一密闭空腔;支撑框3,所述支撑框3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电机4,所述电机4的底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3的顶部,所述支撑框3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减速器5,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5的输入轴固定连接,电机4通过外接电源线与外界电源连接;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的顶端与所述减速器5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6的底端贯穿所述反应釜本体1且延伸至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所述转动杆6的两侧均通过直杆7固定连接有刮板8;搅拌叶9,所述搅拌叶9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杆6的底端;换热管11,所述换热管11通过安装块10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两侧与所述壳体2的内壁的两侧之间;外框12,所述外框12通过安装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所述外框12的左侧通过排气管13与反应釜本体1顶部的右侧连通,所述外框12内壁顶部的两侧从左至右分别滑动连接有密封板14和调节板16,所述外框12的底部通过连管25与所述换热管11的一端连通;第一弹簧15,所述第一弹簧15固定连接于所述密封板14的右侧的顶部和底部与调节板16的左侧的顶部与底部之间;调节杆17,所述调节杆17固定连接于所述调节板16的右侧,所述调节杆17的右端贯穿外框12且延伸至外框21的外部,所述调节杆1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柄19,且调节杆17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18,刻度线18的零刻度处与外框12的右侧竖直方向上保持一致时,此时第一弹簧15未发生形变,调节杆17上开设有与卡杆22配合使用的卡槽,且卡槽的数量为多个,等间距分布在调节杆17上;过滤箱26,所述过滤箱26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2的左侧的顶部,所述过滤箱26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学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本体;壳体,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表面;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的顶部,所述支撑框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减速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固定连接;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与所述减速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底端贯穿所述反应釜本体且延伸至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部,所述转动杆的两侧均通过直杆固定连接有刮板;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杆的底端;换热管,所述换热管通过安装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两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两侧之间;外框,所述外框通过安装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所述外框的左侧通过排气管与反应釜本体顶部的右侧连通,所述外框内壁顶部的两侧从左至右分别滑动连接有密封板和调节板,所述外框的底部通过连管与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连通;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密封板的右侧的顶部和底部与调节板的左侧的顶部与底部之间;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调节板的右侧,所述调节杆的右端贯穿外框且延伸至外框的外部,所述调节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柄,且调节杆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左侧的顶部,所述过滤箱的顶部通过弯管与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学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本体;壳体,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表面;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的顶部,所述支撑框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减速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固定连接;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与所述减速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底端贯穿所述反应釜本体且延伸至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部,所述转动杆的两侧均通过直杆固定连接有刮板;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杆的底端;换热管,所述换热管通过安装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两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两侧之间;外框,所述外框通过安装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所述外框的左侧通过排气管与反应釜本体顶部的右侧连通,所述外框内壁顶部的两侧从左至右分别滑动连接有密封板和调节板,所述外框的底部通过连管与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连通;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密封板的右侧的顶部和底部与调节板的左侧的顶部与底部之间;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调节板的右侧,所述调节杆的右端贯穿外框且延伸至外框的外部,所述调节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柄,且调节杆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左侧的顶部,所述过滤箱的顶部通过弯管与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连通。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建飞刘金库朱为宏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飞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