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翻盖和瓶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06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翻盖,包括底座和盖子;所述底座与盖子连接;所述底座的开口的内部设有一内盖,内盖与底座的第一内壁四周连接;所述内盖的高度由中心向其周边递减;所述内盖与底座的第一内壁连接处设有若干第一通孔;因为第一通孔开设在内盖与底座的第一内壁连接处,所以倒出后残留的产品能够有效从圆顶状内盖上方顺延着弧边流经通孔回流到瓶中,使得该液体能够在盖子处易于回流。

An easy-to-pour and reflux cap and bo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翻盖和瓶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瓶盖领域,主要涉及到一种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翻盖和瓶子。
技术介绍
瓶盖是密封瓶子用的,根据不同的功用,有不同的形状、不同操作方法的瓶盖。目前市面上的瓶盖设计并没有考虑瓶子内的液体倒出及收尾的情况考虑在内,因此在把瓶子内的液体倒出及收尾的过程容易出现瓶子内的液体残留在瓶盖表面或者滴漏在瓶身上,造成物品浪费、产品污染及清洁度差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易于回流的翻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翻盖和瓶子。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翻盖,包括底座和盖子;所述底座与盖子连接;所述底座的开口的内部设有一内盖,内盖与底座的第一内壁四周连接;所述内盖的中心高度高于其周边的高度;所述内盖与底座的第一内壁连接处设有若干第一通孔;因为第一通孔开设在内盖与底座的第一内壁连接处,所以倒出后残留的产品能够有效从圆顶状内盖上方顺延着弧边流经通孔回流到瓶中。其中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内盖包括外围一周与中部;所述内盖的外围一周的弯曲率大于中部的弯曲率,能够使得内盖的回流液体更容易回流到瓶中,减少残留积压在内盖外围的回流液。其中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内盖为曲面结构,所述内盖的中部开设若干第二通孔,通孔开设的地方是在弧面上,在弧面上开设的通孔相对于平面开设通孔能够在相同的水平占用面积下使得开设的通孔的面积更大,对平面空间的利用率更高,使得产品能够更容易倒出,而且中部开设能够使得液体更容易从内盖处流出,而且更有效回收回流液。其中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内盖为圆顶状内盖;所述圆顶状内盖的中部开设若干第二通孔,因为内盖是圆顶状的,所以通孔开设的地方是在弧面上,在弧面上开设的通孔相对于平面开设通孔能够在相同的水平占用面积下使得开设的通孔的面积更大,对平面空间的利用率更高,使得产品能够更容易倒出,而且中部开设能够使得液体更容易从内盖处流出,而且更有效回收回流液。其中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的外侧上方位于蝴蝶结连接结构对侧的掀盖处设于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曲线符合人体工学,为人手拇指开启盖子提供了一个舒适和稳定的受力点,使得盖子的开启更加便利。其中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盖子的内部设有一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圆心与底座的第一内壁的圆心相同;所述密封环的外径大于底座的第一内壁的内径,当盖子盖在底座上时,密封环内套在底座的第一内壁里,因为密封环的外径大于底座的第一内壁的内径,所以密封环会向外挤压第一内壁,密封环与第一内壁为过盈密封,结构简单且密封性好。其中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内壁;所述第二内壁的内径不小于第一内壁的外径,第二内壁的上方与第一内壁的上方连接形成一安装腔,安装腔用以给予瓶身的瓶口用于连接。其中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盖子的顶部设有填充槽,能够实现填充槽与盖子顶部其他部分实现不同色的注塑,能作为防伪标识。一种瓶子,包括所述的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盖子和瓶身;所述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盖子安装在瓶身的瓶口。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内壁;所述第二内壁的内径大于第一内壁的外径,第二内壁的上方与第一内壁的上方连接形成一安装腔;所述瓶身的瓶口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瓶身的瓶口内壁的半径大于盖子第一内壁的外径,当瓶身与翻盖连接底座连接,因为瓶身的瓶口内壁的半径不小于盖子第一内壁的外径,所以瓶口与盖子第一内壁之间为过盈连接,其密封结构简单且密封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翻盖的处于盒盖状态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翻盖的处于掀盖状态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翻盖的处于盒盖状态的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翻盖的处于掀盖状态的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瓶子的结构剖面图。附图标号说明:1-底座;11-内盖;12-第一内壁;13-第一通孔;14-第二内壁;15-第二通孔;2-盖子;21-弧形凹槽;22-密封环;23-填充槽;3-瓶身;31-瓶身的瓶口内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附图1-4所示,一种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翻盖,包括底座1和盖子2;所述底座1与盖子2连接,底座1与盖子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翻盖式;所述底座1的开口的内部靠近上方处设有一内盖11,底座1的第一内壁12围成底座1的开口,液体由底座1下方流出必须经过上述开口,其中内盖11与底座1的第一内壁12的内侧四周连接;所述内盖11为圆顶状内盖11,即内盖11的中心高度高于其周边的高度;内盖11的四周设有若干槽位,又因为内盖11与第一内壁12连接,因此在内盖11与第一内壁12连接处形成若干第一通孔13;因为内盖11是圆顶状的,所以上述第一通孔13开设的地方是在弧面上,在弧面上开设的第一通孔13相对于平面开设第一通孔13能够在相同的水平面投影占用面积下使得开设的第一通孔13的面积更大,使得第一通孔13的面积不仅仅占用了平面的空间,而是利用到了立体的空间,对平面空间的利用率更高,使得单位时间经由第一通孔13流出的产品量能够更多,因此产品能够更容易倒出,而且第一通孔13开设在内盖11与底座1的第一内壁12连接处,所以倒出后残留的产品能够有效从圆顶状内盖11上方顺延着弧边流经第一通孔13回流到瓶中。优选地,所述圆顶状内盖11以弯曲率的不同分为外围一周与中部,其中圆顶状内盖11的外围一周的弯曲率大于中部的弯曲率,能够使得内盖11的回流液体在到达圆顶状内盖11的四周的时候更容易回流到瓶中,减少残留积压在内盖11外围的回流液。所述圆顶状内盖11的中部开设若干第二通孔15,能够增加内盖11的通孔总面积,使得液体更容易从内盖11处流出,而且能够更有效回收回流液。优选地,所述底座1与盖子2的连接处为蝴蝶结连接结构,底座1与盖子2为蝴蝶结连接能够使盖子2的打开和关闭更加顺畅。在底座1的外侧上方位于蝴蝶结连接结构对侧的掀盖处设于有弧形凹槽21,弧形凹槽21的曲线符合人体工学,为人手拇指开启盖子2提供了一个舒适和稳定的受力点,使得盖子2的开启更加便利。优选地,所述盖子2的内部设有一密封环22;在盖子2盖在底座1上的时候,密封环22的圆心与底座1的第一内壁12的圆心处于相同的垂直轴线上;所述密封环22的外径略大于底座1的第一内壁12的内径,当盖子2盖在底座1上时,密封环22能够被内套进第一内壁12里,因为密封环22的外径不小于底座1的第一内壁12的内径,所以当密封环22内套进第一内壁12里之后密封环22会向外挤压第一内壁12,密封环22与第一内壁12之间构成过盈密封,该密封设计结构简单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优选地,其中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1还包括第二内壁14;所述第二内壁14的内径大于第一内壁12的外径,第二内壁14的上方与第一内壁12的上方连接形成一安装腔,安装腔用以给予瓶身3的瓶口用于连接盖子的安装空间,且安装腔内能够设置螺纹、卡扣等的与瓶身3连接的结构,使其能够与瓶身3相对的结构连接的时候能够更加稳定。优选地,所述盖子2的顶部设有填充槽23,填充槽23的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翻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盖子;所述底座与盖子连接;所述底座的开口的内部设有一内盖,内盖与底座的第一内壁四周连接;所述内盖的高度由中心向其周边递减;所述内盖与底座的第一内壁连接处设有若干第一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翻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盖子;所述底座与盖子连接;所述底座的开口的内部设有一内盖,内盖与底座的第一内壁四周连接;所述内盖的高度由中心向其周边递减;所述内盖与底座的第一内壁连接处设有若干第一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翻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包括外围一周与中部;所述内盖的外围一周的坡度大于中部的坡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域导出及回流的翻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为曲面结构,所述内盖的中部开设若干第二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翻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为圆顶状内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翻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外侧设有弧形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倒出及回流的翻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的内部设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卓辉张信勤
申请(专利权)人:卓高泰广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