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口滑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417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口滑轮,涉及一种滑轮组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滑轮,还包括至少三个安装板,安装板包围形成环形;安装板上转动设置有丝杆,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滑套一,相邻安装板间均设有连杆一,连杆一与安装板铰接,连杆一的另一端与相邻安装板的滑套一铰接;滑轮转动设置于安装板的端部。丝杆包括正牙螺纹段和反牙螺纹段,滑套一螺纹连接于正牙螺纹段;反牙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滑套二,相邻安装板间均设有连杆二;连杆二与安装板的端部铰接,连杆二的另一端与相邻安装板的滑套二铰接,连杆一、连杆二交叉成X形。本管口滑轮能适配较大范围尺寸的管子,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且安装板间靠近、远离的移动稳定可靠。

A Nozzle Pulle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口滑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轮组件,特别涉及一种管口滑轮。
技术介绍
在管内穿设电缆线或其它线绳时,当线绳与管口产生倾斜时,管口会对线绳产生切割作用,容易损坏线绳。针对该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用于导向线绳的管口滑轮。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335206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缆入管滑轮组件,用于解决电缆穿入建筑物墙体管口时的磨损问题,包括滑轮、滑轮支撑架、固定座和调节座,滑轮安装在滑轮支撑架上,滑轮支撑架安装在固定座上,固定座与调节座装配后与建筑物墙体的预设管道匹配。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滑轮组件制造完成后,其固定座和调节座的尺寸即已固定,其尺寸只能与对应尺寸或相近尺寸的管道匹配适用,当管道与固定座的尺寸差距较大时,该滑轮组件存在无法使用的缺陷,适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口滑轮,对管子的内径具有较高的适用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管口滑轮,包括滑轮,还包括至少三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呈圆周对称分布;所述安装板上转动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滑套一,相邻所述安装板间均设有连杆一,所述连杆一的一端与其一安装板的端部铰接,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与相邻安装板的滑套一铰接;所述滑轮转动设置于其一安装板的端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如下:将所有安装板放入待穿线绳的管子中,人工控制安装板间不产生轴向滑移;然后人工转动丝杆,丝杆通过螺纹连接作用驱使滑套一移动,滑套一通过与连杆一的铰接作用驱使连杆一转动,则相邻安装板的间距会产生改变。转动丝杆直至所有安装板均通过外壁与管子的内壁抵紧,则本工具牢固地固定于管子内。然后可在管子内穿设线绳,穿设线绳时,使线绳始终抵于滑轮上。本工具的各个安装板的间距具有较大的可调范围,则本工具能适配不同尺寸的管子;当管子的内径尺寸跨度较大时,本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满足使用要求,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优选的,所述丝杆包括同轴固定的正牙螺纹段和反牙螺纹段,所述滑套一螺纹连接于正牙螺纹段;所述反牙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滑套二,相邻所述安装板间均设有连杆二;所述连杆二的一端与其一安装板的端部铰接,其铰接端远离连杆一的铰接端,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与相邻安装板的滑套二铰接,所述连杆一、连杆二交叉成X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丝杆时,丝杆通过正牙螺纹段的啮合作用驱使滑套一移动,丝杆通过反牙螺纹段的啮合作用驱使滑套二移动,滑套一与滑套二的移动方向始终相反;交叉成X形的连杆一、连杆二能够提高相邻安装板间的移动可靠性,且能限制相邻的安装板产生轴向的相对移动。优选的,所述连杆一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稳定槽一,所述连杆二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稳定槽二,同时穿过所述稳定槽一和稳定槽二设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无法脱离稳定槽一和稳定槽二。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杆一和连杆二相对于安装板产生转动时,稳定杆在稳定槽一、稳定槽二内自适应移动,稳定杆为连杆一和连杆二起到了限位作用,连杆一和连杆二能尽量保持相互抵接的状态,提高连杆一、连杆二的转动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用于与连杆一建立铰接的铰接轴一,所述连杆一上设有供铰接轴一穿过的铰接孔一;所述铰接轴一的长度大于连杆一的厚度,所述铰接孔一的直径大于铰接轴一的直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杆一相对于安装板产生转动时,连杆一与安装板的铰接位置具有可供扭动和少量滑动的空间,连杆一不易被折断。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侧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丝杆位于安装槽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丝杆藏于安装槽内,能提高本工具的结构紧凑程度;当管子的内径较小时,丝杆也不易与相邻的安装板产生干涉。优选的,所述滑轮的直径沿其轴向向两端渐扩。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轮的直径沿其轴向向两端渐扩,使滑轮的中部呈内凹状,当线绳与滑轮滚动接触时,线绳不易自发与滑轮脱离。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位于滑轮侧的端部设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沿背离连杆一的方向凸出于安装板的外侧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板用于与管子的管口相抵,以限制安装板掉入管子内。优选的,所述丝杆上同轴固定有拧头,所述拧头位于安装板靠近滑轮侧的端部外。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人员能通过拧动拧头的方式,方便地带动丝杆转动;当安装板位于管子内时,人员仍能操作拧头。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管口滑轮能适配较大范围尺寸的管子,具有较高的适用性;2、安装板间靠近、远离的移动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管口滑轮的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图,主要突出丝杆、连杆一、连杆二的结构;图3为图1的A处放大图,主要突出铰接轴一、铰接孔一的结构。图中,1、安装板;2、滑轮;3、连杆一;4、连杆二;21、支架;11、抵接板;12、安装槽;5、丝杆;53、拧头;51、正牙螺纹段;52、反牙螺纹段;511、滑套一;521、滑套二;13、铰接轴一;32、铰接孔一;31、稳定槽一;41、稳定槽二;6、稳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管口滑轮,包括四个安装板1、转动设置于其一安装板1上的滑轮2,相邻安装板1之间均连有连杆一3和连杆二4,连杆一3和连杆二4交叉成X形;所有安装板1、连杆一3连杆二4组合形成筒形。安装板1为具有弧度的长方形板,四个安装板1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四个安装板1完全相同。滑轮2和安装板1通过设于两者间的支架21连接,支架21固定于安装板1的端部,滑轮2位于安装板1的端部外、并靠近安装板1形成的筒形筒口的位置。滑轮2的直径沿其轴向向两端渐扩,使滑轮2的中部呈内凹状,当线绳与滑轮2滚动接触时,线绳不易自发与滑轮2脱离。安装板1位于滑轮2侧的端部设有抵接板11,抵接板11沿背离连杆一3的方向凸出于安装板1的外侧壁;抵接板11用于与管子的管口相抵,以限制安装板1掉入管子内。参照图1和图2,安装板1的一侧长边开设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内转动设置有丝杆5,丝杆5的两端穿入安装板1内从而与安装板1建立转动连接,丝杆5的长度方向沿安装板1的长度方向。丝杆5上同轴固定有拧头53,拧头53位于安装板1靠近滑轮2侧的端部外,人员能通过拧动拧头53的方式带动丝杆5转动。丝杆5包括同轴固定的正牙螺纹段51和反牙螺纹段52,其中正牙螺纹段51上螺纹连接有滑套一511,反牙螺纹段52上螺纹连接有滑套二521,滑套一511与连杆一3的端部铰接,滑套二521与连杆二4的端部铰接。参照图1和图3,安装板1远离安装槽12的另一长边用于供连杆一3和连杆二4铰接,连杆一3和连杆二4的铰接位置分别靠近安装板1的长度两端。安装板1上设有用于与连杆一3建立铰接的铰接轴一13,连杆一3上设有供铰接轴一13穿过的铰接孔一32;铰接轴一13的长度大于连杆一3的厚度,铰接孔一32的直径大于铰接轴一13的直径。当连杆一3和连杆二4相对于安装板1产生转动时,连杆一3与安装板1的铰接位置具有可供扭动和少量滑动的空间,连杆一3不易被折断。连杆二4与安装板1的铰接方式与其相同,在此不作赘述。参照图2,连杆一3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稳定槽一31,稳定槽一31贯穿连杆一3;连杆二4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稳定槽二41,稳定槽二41贯穿连杆二4。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口滑轮,包括滑轮(2),其特征是:还包括至少三个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呈圆周对称分布;所述安装板(1)上转动设置有丝杆(5),所述丝杆(5)上螺纹连接有滑套一(511),相邻所述安装板(1)间均设有连杆一(3),所述连杆一(3)的一端与其一安装板(1)的端部铰接,所述连杆一(3)的另一端与相邻安装板(1)的滑套一(511)铰接;所述滑轮(2)转动设置于其一安装板(1)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口滑轮,包括滑轮(2),其特征是:还包括至少三个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呈圆周对称分布;所述安装板(1)上转动设置有丝杆(5),所述丝杆(5)上螺纹连接有滑套一(511),相邻所述安装板(1)间均设有连杆一(3),所述连杆一(3)的一端与其一安装板(1)的端部铰接,所述连杆一(3)的另一端与相邻安装板(1)的滑套一(511)铰接;所述滑轮(2)转动设置于其一安装板(1)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口滑轮,其特征是:所述丝杆(5)包括同轴固定的正牙螺纹段(51)和反牙螺纹段(52),所述滑套一(511)螺纹连接于正牙螺纹段(51);所述反牙螺纹段(52)上螺纹连接有滑套二(521),相邻所述安装板(1)间均设有连杆二(4);所述连杆二(4)的一端与其一安装板(1)的端部铰接,其铰接端远离连杆一(3)的铰接端,所述连杆二(4)的另一端与相邻安装板(1)的滑套二(521)铰接,所述连杆一(3)、连杆二(4)交叉成X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口滑轮,其特征是:所述连杆一(3)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稳定槽一(31),所述连杆二(4)上沿其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淑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仁和宏达电力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