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传输节点微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125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型传输节点微站,包括柜体框架,柜体框架的上端设有框架固定框,柜体框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基座,柜体框架的四周活动连接有多个温控门;柜体框架包括第一安装仓、第二安装仓、第三安装仓、第四安装仓;第一安装仓的上端设有配电设备;第二安装仓与第四安装仓之间设有分隔板;分隔板上设有光纤配线箱、光缆交接箱,光缆交接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线路通道,该线路通道与光纤配线箱固定连接,光缆交接箱的另一侧设有蓄电池安装架,该蓄电池安装架固定连接在分隔板上;框架固定框的下方设有线缆槽道,线缆槽道横跨第一安装仓和第四安装仓设置。一种容量大、自动控制温度、安装方便的智能型传输节点微站。

An Intelligent Transmission Node Micro-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型传输节点微站
本技术涉及信息传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型传输节点微站。
技术介绍
通信市场新的产品不断涌现以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人民对信息高速需求越来越普及。从语音需求已走向图像需求,通信运营商为满足信息高速的普遍应用已从将光纤到路边,提升到高速传输设备到路边,才能经济安全普及的推广,才能满足广泛高速客户需求。但现有的机房拥有容量小,安装不方便,安装成本高,设备降温不节能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容量大、自动控制温度、安装方便的智能型传输节点微站。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方案为:一种智能型传输节点微站,包括柜体框架,所述柜体框架的上端设有框架固定框,柜体框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基座,柜体框架的四周活动连接有多个温控门,柜体框架的底部对称设有两组接地铜排;所述柜体框架包括第一安装仓、第二安装仓、第三安装仓、第四安装仓;所述第一安装仓的上端设有配电设备,第一安装仓的下端设有备用安装仓;所述第一安装仓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安装仓的一侧,第二安装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三安装仓的一侧,第三安装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四安装仓;所述第二安装仓内的一侧固定连接分隔板,该分隔板贯穿第二安装仓和第三安装仓,并且分隔板与第四安装仓远离第三安装仓的一侧固定连接;处于第二安装仓和第三安装仓的分隔板上设有光纤配线箱,处于第四安装仓的分隔板上设有光缆交接箱,该光缆交接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线路通道,该线路通道与光纤配线箱固定连接,光缆交接箱的另一侧设有蓄电池安装架,该蓄电池安装架固定连接在分隔板上;所述框架固定框的下方设有线缆槽道,该线缆槽道的一端与第一安装仓远离第二安装仓的一侧固定连接,线缆槽道的另一端与第四安装仓远离第三安装仓的一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温控门上设有空调,该空调上设有温度控制开关,空调与温度控制开关电性连接,该空调由直流电源提空电能。优选的,所述线缆槽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直流声控照明灯,该直流声控照明灯由直流电源提供电能。优选的,所述框架固定框的上端设有防水板。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仓、第二安装仓、第三安装仓、第四安装仓均由多个19英寸支架连接构成。优选的,所述光纤配线箱、光缆交接箱有多个,且对称分布在分隔板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型传输节点微站,使用19英寸支架来组合构成第一安装仓、第二安装仓、第三安装仓、第四安装仓,使得该智能型传输节点微站拼接安装比较方便,使得很多标准的设备均可以安装,柜体框架包括有第一安装仓、第二安装仓、第三安装仓、第四安装仓,在第二安装仓与第四安装仓之间固定设有分隔板,分别在分隔板两侧对称设有光纤配线箱和光缆交接箱,容量从而增大;在温控门上设有空调,空调上设有温度控制开关,该温度控制开关与空调电性连接,使的温控门能够自动控制柜体框架里的温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型传输节点微站的框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型传输节点微站的框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型传输节点微站的温控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型传输节点微站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实施列1请参照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型传输节点微站,包括配电设备1、柜体框架2、备用安装仓3、第一安装仓4、基座5、接地铜排6、第二安装仓7、第三安装仓8、第四安装仓9、光缆交接箱10、蓄电池安装架11、19英寸支架12、线路通道13、光纤配线箱14、分隔板15、线缆槽道16、框架固定框17、直流声控照明灯18、温控门19、防水板20、空调21、温度控制开关22;柜体框架2的上端设有框架固定框17,柜体框架1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基座5,柜体框架2的四周活动连接有多个温控门19,柜体框架2的底部对称设有两组接地铜排6,使设备接地良好;柜体框架2包括第一安装仓4、第二安装仓7、第三安装仓8、第四安装仓9;第一安装仓4的上端设有配电设备1,第一安装仓4的下端设有备用安装仓3;第一安装仓4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安装仓7的一侧,第二安装仓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三安装仓8的一侧,第三安装仓8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四安装仓9;第二安装7内的一侧固定连接分隔板15,该分隔板15贯穿第二安装仓7和第三安装仓8,并且分隔板15与第四安装仓9远离第三安装仓8的一侧固定连接;处于第二安装仓7和第三安装仓8的分隔板15上设有光纤配线箱14,用于光纤成端、光纤分配、光纤传输;处于第四安装仓9的分隔板15上设有光缆交接箱10,用于将外不进入的光缆进行交接;该光缆交接箱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线路通道13,该线路通道13与光纤配线箱14固定连接,光缆交接箱10的另一侧设有蓄电池安装架11,该蓄电池安装架11固定连接在分隔板15上;框架固定框17的下方设有线缆槽道16,该线缆槽道16的一端与第一安装仓4远离第二安装仓7的一侧固定连接,线缆槽道16的另一端与第四安装仓9远离第三安装仓8的一侧固定连接。温控门19上设有空调21,该空调21上设有温度控制开关22,空调21与温度控制开关22电性连接,该空调21由直流电源提空电能,该温度控制开关22根据温度的变化来控制空调21工作或是停止工作,从而达到自动控制温度的要求。线缆槽道1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直流声控照明灯18,该直流声控照明灯18由直流电源提供电能,线路槽道16可以为光缆线和电源线分别提供线路通道。框架固定框17的上端设有防水板20,防止雨水进入,。第一安装仓4、第二安装仓7、第三安装仓8、第四安装仓9均由多个19英寸支架12拼装连接构成。第一安装仓4、第二安装仓7、第三安装仓8、第四安装仓9的四角均使用钣金焊接加固,使得第一安装仓4、第二安装仓7、第三安装仓8、第四安装仓9有足够的强度。光纤配线箱14、光缆交接箱10有多个,且对称分布在分隔板15的两侧。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型传输节点微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框架,所述柜体框架的上端设有框架固定框,柜体框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基座,柜体框架的四周活动连接有多个温控门,柜体框架的底部对称设有两组接地铜排;所述柜体框架包括第一安装仓、第二安装仓、第三安装仓、第四安装仓;所述第一安装仓的上端设有配电设备,第一安装仓的下端设有备用安装仓;所述第一安装仓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安装仓的一侧,第二安装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三安装仓的一侧,第三安装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四安装仓;所述第二安装仓内的一侧固定连接分隔板,该分隔板贯穿第二安装仓和第三安装仓,并且分隔板与第四安装仓远离第三安装仓的一侧固定连接;处于第二安装仓和第三安装仓的分隔板上设有光纤配线箱,处于第四安装仓的分隔板上设有光缆交接箱,该光缆交接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线路通道,该线路通道与光纤配线箱固定连接,光缆交接箱的另一侧设有蓄电池安装架,该蓄电池安装架固定连接在分隔板上;所述框架固定框的下方设有线缆槽道,该线缆槽道的一端与第一安装仓远离第二安装仓的一侧固定连接,线缆槽道的另一端与第四安装仓远离第三安装仓的一侧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型传输节点微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框架,所述柜体框架的上端设有框架固定框,柜体框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基座,柜体框架的四周活动连接有多个温控门,柜体框架的底部对称设有两组接地铜排;所述柜体框架包括第一安装仓、第二安装仓、第三安装仓、第四安装仓;所述第一安装仓的上端设有配电设备,第一安装仓的下端设有备用安装仓;所述第一安装仓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安装仓的一侧,第二安装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三安装仓的一侧,第三安装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四安装仓;所述第二安装仓内的一侧固定连接分隔板,该分隔板贯穿第二安装仓和第三安装仓,并且分隔板与第四安装仓远离第三安装仓的一侧固定连接;处于第二安装仓和第三安装仓的分隔板上设有光纤配线箱,处于第四安装仓的分隔板上设有光缆交接箱,该光缆交接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线路通道,该线路通道与光纤配线箱固定连接,光缆交接箱的另一侧设有蓄电池安装架,该蓄电池安装架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源诚利华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