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0894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降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声结构,其包括第一薄板、中层体和第二薄板,所述第一薄板与所述第二薄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薄板朝向所述中层体的一侧阵列设置有若干接合公端,所述第二薄板朝向所述中层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接合公端相配合的接合母端,所述中层体为柔性吸声材料,所述中层体夹设于所述第一薄板和所述第二薄板之间,所述第一薄板和所述第二薄板通过所述接合公端和所述接合母端的相互配合连接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低频宽带吸声效果,同时,可以柔性贴附,并能够有效防止粉尘侵入和受潮成坨的现象。

A Sound Absorb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声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降噪
,尤其涉及一种吸声结构。
技术介绍
吸声结构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载工具、机电设备、建筑墙面和工业管道等对象,依靠其内部构造的阻尼损耗,如粘热边界层和结构形变阻尼等,将声波携带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降噪的目的。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传统的吸声结构可分为两类:一是非共振型吸声结构,如泡沫、纤维棉这类多孔吸声材料;二是共振型吸声结构,如微穿孔板、薄膜或薄板共振吸声体。其中,非共振型吸声结构依靠自身材料内部的曲折空隙或纤维与声波相互作用吸收声能,其吸声性能与材料的厚度直接相关,具有优异的中高频宽带吸声性能,但对低频噪声的吸收不太理想;而共振型吸声结构则依靠构造的共振单元实现与入射侧介质的阻抗匹配,进而利用自身阻尼损耗吸收声能,其吸声性能与共振单元的共振频率直接相关,因此吸声带宽通常较窄。如何在吸声结构厚度很小的前提下实现较好的低频宽带吸声效果,是噪声控制领域的一个难题。在实际应用层面,因非共振型吸声结构通常质地柔软,故可方便实施于复杂曲面对象的表面,例如曲率较大的管路、汽车舱壁和车门等,但非共振型吸声结构易受粉尘侵入和受潮成坨等因素影响,在许多场合不宜直接暴露使用;而共振型吸声结构通常质地刚硬,其多应用于大面积平直对象的表面,例如墙壁、声屏障等。因此,亟需一种吸声结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声结构,可实现低频宽带吸声效果,同时,可以柔性贴附,并能够有效防止粉尘侵入和受潮成坨的现象。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声结构,包括:第一薄板、中层体和第二薄板,所述第一薄板与所述第二薄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薄板朝向所述中层体的一侧阵列设置有若干接合公端,所述第二薄板朝向所述中层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接合公端相配合的接合母端,所述中层体为柔性吸声材料,所述中层体夹设于所述第一薄板和所述第二薄板之间,所述第一薄板和所述第二薄板通过所述接合公端和所述接合母端的相互配合连接在一起。优选地,所述第一薄板上设置有质量块,所述质量块与所述第一薄板共同形成共振单元。优选地,所述质量块的数目至少为一个。优选地,所述中层体上与所述接合公端相对的位置开设有贯穿所述中层体的通口。优选地,所述接合公端包括第一基座和凸起,所述第一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薄板上,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背离所述第一薄板的一端,所述凸起能够卡入所述接合母端内。优选地,所述接合母端包括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二薄板上,所述第二基座背离所述第二薄板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凸起能够卡入所述凹槽内。优选地,所述凸起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优选地,所述凸起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优选地,所述第一薄板上阵列分布第一开口,多个所述接合公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薄板上。优选地,所述第二薄板上阵列分布第二开口,多个所述接合母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薄板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吸声结构,第一薄板具有多个共振单元,其共振频率可方便设计到低频域,通过中层体所在区域的声压在共振单元的共振频率处被大幅度提高,可以提高中层体吸收入射声能的能力,实现低频宽带吸声功能;第一薄板与第二薄板以及中层体均可以弯折,而且采用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通过接合公端和接合母端相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将面面结合改为凹槽与凸起的多点结合,提高了该吸声结构的柔性,从而实现柔性贴附,方便贴附于复杂曲面对象的表面;中层体的两侧设置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的密闭表面能够对中层体进行保护,可以有效防止中层体被粉尘侵入和受潮成坨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吸声结构第一种实现形式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吸声结构中第一薄板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吸声结构中第二薄板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吸声结构第二种实现形式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吸声结构第三种实现形式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吸声结构中质量块排布三种形式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吸声结构的一种贴附方式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吸声结构第一种实现形式的法向入射吸声系数试验结果。图中:11-第一薄板;111-接合公端;1111-第一基座;1112-凸起;112-第一开口;113-第一长板;114-质量块;12-中层体;13-第二薄板;131-接合母端;1311-第二基座;1312-凹槽;132-第二开口;133-第二长板;14-施工对象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接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吸声结构包括第一薄板11、中层体12和第二薄板13,第一薄板11与第二薄板13平行间隔设置,第一薄板11朝向中层体12的一侧阵列设置有若干接合公端111,第二薄板13朝向中层体12的一侧设置有与接合公端111相配合的接合母端131,中层体12为柔性吸声材料,中层体12设置在第一薄板11和第二薄板13之间,第一薄板11与第二薄板13通过接合公端111和接合母端131连接在一起形成该吸声结构的整体。进一步地,接合公端111可固定设在第一薄板11上,或者与第一薄板11一体成型;接合母端131可固定设在第二薄板13上,或者与第二薄板13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如图4所示,第一薄板11上分布有与接合公端111相对应的第一开口112,多个接合公端111通过第一开口112设置在第一薄板11上。与之类似的是,第二薄板13上分布有与接合母端131相对应的第二开口132,多个接合母端131通过第二开口132设置在第二薄板13上。当然,如图5所示,也可以将位于同一排上的接合公端111设置在第一长板113上;与之类似的是,位于同一排上的接合母端131设置在第二长板133上。通过第一长板113和第二长板133能够一次性完成多个接合公端111和接合母端131的配合;一方面可以降低配合工艺复杂度,另一方面并不影响吸声结构在垂直于第一长板113或第二长板133长度方向上的柔性。值得注意的是,接合公端111与接合母端131的这几种配合方式,可以相互替换,在此不做过多限定。进一步地,固定设置在第一薄板11上的接合公端111包括第一基座1111和凸起1112,第一基座1111设置在第一薄板11上,凸起1112固定设置在第一基座1111背离第一薄板11的一端,凸起1112能够卡入接合母端131内。固定设置在第二薄板13上的接合母端131包括第二基座1311,第二基座1311设置在第二薄板13上,第二基座1311背离第二薄板13的一端开设有与凸起1112相配合的凹槽1312,凸起1112能够卡入凹槽1312内。值得注意的是,接合公端111和接合母端131的安装位置可互换,即接合公端111位于第一薄板11,而接合母端131位于第二薄板13,并不影响吸声结构的吸声性能。进一步地,接合公端111上的凸起1112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位于接合母端131上的凹槽1312的深度。接合公端111上的凸起1112的高度等于位于接合母端131上的凹槽1312的深度,这种完全配合的情况适用贴附于曲率较小或者平直的对象;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薄板(11)、中层体(12)和第二薄板(13),所述第一薄板(11)与所述第二薄板(13)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薄板(11)朝向所述中层体(12)的一侧阵列设置有若干接合公端(111),所述第二薄板(13)朝向所述中层体(12)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接合公端(111)相配合的接合母端(131),所述中层体(12)为柔性吸声材料,所述中层体(12)夹设于所述第一薄板(11)和所述第二薄板(13)之间,所述第一薄板(11)和所述第二薄板(13)通过所述接合公端(111)和所述接合母端(131)的相互配合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薄板(11)、中层体(12)和第二薄板(13),所述第一薄板(11)与所述第二薄板(13)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薄板(11)朝向所述中层体(12)的一侧阵列设置有若干接合公端(111),所述第二薄板(13)朝向所述中层体(12)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接合公端(111)相配合的接合母端(131),所述中层体(12)为柔性吸声材料,所述中层体(12)夹设于所述第一薄板(11)和所述第二薄板(13)之间,所述第一薄板(11)和所述第二薄板(13)通过所述接合公端(111)和所述接合母端(131)的相互配合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板(11)上设置有质量块(114),所述质量块(114)与所述第一薄板(11)共同形成共振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块(114)的数目至少为一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体(12)上与所述接合公端(111)相对的位置开设有贯穿所述中层体(12)的通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公端(111)包括第一基座(1111)和凸起(1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乐黄礼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超颖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