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冷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9375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冷拔机,包括主机座、冷拔机座和拉模机座,所述主机座的后端面设置有进料机座,所述进料机座的前端面中心处设置有推进机构,所述推进机构的后端面固定安装在进料机座的前端面,且推进机构的前端面与钢管的后端面接触,所述钢管放置在V型槽的槽口处,所述V型槽的下端固定在进料机座的工作平面,所述拉模机座的下端设置有工字槽口,工字槽口的下端面设置有通槽,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简化传动过程,利用出料口减少管材冲击,实现模具的安装拆卸,增大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通用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A Steel Tube Cold Draw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冷拔机
本技术涉及冷拔管材设备
,具体为一种钢管冷拔机。
技术介绍
冷拔机按照床身结构方式,大致可分为三座分离式、框架式两种。按照传动方式,可分为链式、液压传动式、齿条式、丝杠式等各种类型的拔机。随着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应用冷拔钢管技术以来,冷拔钢管技术已广泛引用于单体液压缸筒及工程机械油缸的制造,冷拔机作为冷拔钢管的主要加工设备,它是用于常温下拔制黑色及有色金属棒料材和对热轧、挤压之后的荒管进行二次加工,是生产小口径,精密,薄壁,高机械性能管材的主要加工设备。现有的冷拔机也存在一些缺陷,当冷拔结束,钢管从冷拔小车上脱落时,钢管会离地面有一段高度,使得钢管砸下,损坏材料和机器;现有冷拔小车主要靠链轮传动,液压机构提供动力,链轮传动不易修复,当发生损坏或液压泄漏时,维修费用较大,更换部件浪费时间;冷拔机的拉模座为固定的,只能使用与一种直径尺寸的模具,其适用性较低,对待不同的材料需更匹配不同的拉模座,浪费材料,通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冷拔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冷拔机,包括主机座、模具、冷拔机座和拉模机座,所述主机座的后端面设置有进料机座,所述进料机座的前端面中心处设置有推进机构,所述推进机构的后端面固定安装在进料机座的前端面,且推进机构的前端面与钢管的后端面接触,所述钢管放置在V型槽的槽口处,所述V型槽的下端固定在进料机座的工作平面,所述拉模机座的下端设置有工字槽口,工字槽口的下端面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上端设置有左拉模座和右拉模座,所述左拉模座和右拉模座设置安装在该工字槽的内部,左拉模座和右拉模座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穿过左拉模座和右拉模座的下端面,并向下延伸至通槽的下端面,固定螺栓通过螺母将左拉模座和右拉模座固定,左拉模座的右端面和右拉模座的左端面配合形成模腔,所述模具的后端安装在该模腔内,且模具的前端与左拉模座和右拉模座的前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螺纹连接,所述冷拔机座的上端面左右分别设置有T型槽,所述T型槽的上端设置有冷拔小车,所述冷拔小车的左端设置有芯杆,冷拔小车的右端设置有液压杆,且冷拔小车与液压杆螺纹连接,所述液压杆的右端与液压油缸连接,所述液压油缸固定安装在冷拔机座的后端面,冷拔机座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优选的,所述钢管、模具、芯杆和推进机构中心轴均处于同一直线上。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左端与水平面平行,出料口的右端为斜坡平面。优选的,所述推进机构的前端位于V型槽槽口的上端,且与V型槽不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冷拔机座下端设置出料口,且出料口左端为平面,右端为可供钢管滚落的斜坡,避免了钢管在脱落时的向下冲击,保护了钢材和机器,同时使得钢管落在横向位置,节省了空间;通过设置左右拉模座的配合,形成活动的模腔,拉模座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固定安装在机座上,模具用过螺栓安装在拉模机座的表面,使得模具可在拉模机座上实现拆卸安装,通过更换模具以适应管材尺寸的变化,大大加强了冷拔机的通用性,降低了制作成本;通过设置液压杆与冷拔小车的螺纹连接,使得冷拔小车能在液压油缸的往复运动下实现来回运动,避免使用链轮传动,实现了简化传动过程的目的,当发生故障时,易于维修和更换零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结构简单,简化传动过程,利用出料口减少管材冲击,实现模具的安装拆卸,增大了本技术的通用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等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模具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机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机座、2进料机座、3推进机构、4钢管、5V型槽、6左拉模座、7右拉模座、8模具、9固定螺栓、10拉模机座、11螺栓、12通槽、13冷拔小车、14液压杆、15液压油缸、16冷拔机座、17T型槽、18出料口、19芯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管冷拔机,包括主机座1、模具8、冷拔机座16和拉模机座10,主机座1的后端面设置有进料机座2,进料机座2的前端面中心处设置有推进机构3,推进机构3的后端面固定安装在进料机座2的前端面,且推进机构3的前端面与钢管4的后端面接触,钢管4放置在V型槽5的槽口处,V型槽5的下端固定在进料机座2的工作平面,拉模机座10的下端设置有工字槽口,工字槽口的下端面设置有通槽12,通槽12的上端设置有左拉模座6和右拉模座7,左拉模座6和右拉模座7设置安装在该工字槽的内部,左拉模座6和右拉模座7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固定螺栓9,固定螺栓9穿过左拉模座6和右拉模座7的下端面,并向下延伸至通槽12的下端面,固定螺栓9通过螺母将左拉模座6和右拉模座7固定,左拉模座6的右端面和右拉模座7的左端面配合形成模腔,模具8的后端安装在该模腔内,且模具8的前端与左拉模座6和右拉模座7的前端面通过螺栓11固定螺纹连接,冷拔机座16的上端面左右分别设置有T型槽17,T型槽17的上端设置有冷拔小车13,冷拔小车13的左端设置有芯杆19,冷拔小车13的右端设置有液压杆14,且冷拔小车13与液压杆14螺纹连接,液压杆14的右端与液压油缸15连接,液压油缸15固定安装在冷拔机座16的后端面,冷拔机座16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18。钢管4、模具8、芯杆19和推进机构3中心轴均处于同一直线上。出料口18的左端与水平面平行,出料口18的右端为斜坡平面。推进机构3的前端位于V型槽5槽口的上端,且与V型槽5不接触。工作原理:首先将待加工钢管4放置在V型槽5的槽口处,更换与钢管4相匹配的模具8,通过螺栓11将模具8安装固定在左拉模座6的右端面和右拉模座7的左端面配合形成的模腔内,调节钢管4、模具8、芯杆19和推进机构3的中心轴使其均处于同一直线上,通过固定螺栓9将左拉模座6和右拉模座7位置固定,启动固定在进料机座2的前端面中心处的推进机构3,将钢管4前端面推入模具8内部,启动冷拔小车13沿T型槽17向前移动,使得芯杆19进入模具8,通过冷拔小车13的夹紧机构抓紧钢管4,液压油缸15带动液压杆14向后运动,液压杆14带动冷拔小车13,冷拔小车13向前运动将钢管4拔出模具8,达到冷拔的作用,此时,冷拔小车13将钢管4放开,钢管4沿出料口右端斜坡平面滚出,离开冷拔机,冷拔过程结束。工作过程中冷拔小车13及其夹紧机构为本领域现有技术,在这不做详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冷拔机,包括主机座(1)、模具(8)、冷拔机座(16)和拉模机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座(1)的后端面设置有进料机座(2),所述进料机座(2)的前端面中心处设置有推进机构(3),所述推进机构(3)的后端面固定安装在进料机座(2)的前端面,且推进机构(3)的前端面与钢管(4)的后端面接触,所述钢管(4)放置在V型槽(5)的槽口处,所述V型槽(5)的下端固定在进料机座(2)的工作平面,所述拉模机座(10)的下端设置有工字槽口,工字槽口的下端面设置有通槽(12),所述通槽(12)的上端设置有左拉模座(6)和右拉模座(7),所述左拉模座(6)和右拉模座(7)设置安装在该工字槽的内部,左拉模座(6)和右拉模座(7)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固定螺栓(9),所述固定螺栓(9)穿过左拉模座(6)和右拉模座(7)的下端面,并向下延伸至通槽(12)的下端面,固定螺栓(9)通过螺母将左拉模座(6)和右拉模座(7)固定,左拉模座(6)的右端面和右拉模座(7)的左端面配合形成模腔,所述模具(8)的后端安装在该模腔内,且模具(8)的前端与左拉模座(6)和右拉模座(7)的前端面通过螺栓(11)固定螺纹连接,所述冷拔机座(16)的上端面左右分别设置有T型槽(17),所述T型槽(17)的上端设置有冷拔小车(13),所述冷拔小车(13)的左端设置有芯杆(19),冷拔小车(13)的右端设置有液压杆(14),且冷拔小车(13)与液压杆(14)螺纹连接,所述液压杆(14)的右端与液压油缸(15)连接,所述液压油缸(15)固定安装在冷拔机座(16)的后端面,冷拔机座(16)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冷拔机,包括主机座(1)、模具(8)、冷拔机座(16)和拉模机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座(1)的后端面设置有进料机座(2),所述进料机座(2)的前端面中心处设置有推进机构(3),所述推进机构(3)的后端面固定安装在进料机座(2)的前端面,且推进机构(3)的前端面与钢管(4)的后端面接触,所述钢管(4)放置在V型槽(5)的槽口处,所述V型槽(5)的下端固定在进料机座(2)的工作平面,所述拉模机座(10)的下端设置有工字槽口,工字槽口的下端面设置有通槽(12),所述通槽(12)的上端设置有左拉模座(6)和右拉模座(7),所述左拉模座(6)和右拉模座(7)设置安装在该工字槽的内部,左拉模座(6)和右拉模座(7)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固定螺栓(9),所述固定螺栓(9)穿过左拉模座(6)和右拉模座(7)的下端面,并向下延伸至通槽(12)的下端面,固定螺栓(9)通过螺母将左拉模座(6)和右拉模座(7)固定,左拉模座(6)的右端面和右拉模座(7)的左端面配合形成模腔,所述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吉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东方永顺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