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柔性复合材料零部件的生产线设备和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生产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柔性复合材料零部件生产线设备和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未来复合材料制品以汽车、消费类为主要发展方向,对传统金属,塑料产品进行替代,市场规模巨大,规模超过百亿美元,附加值高,所以相关设备的开发成为目前复合材料行业的热点之一。但该领域的相关设备在我国发展较晚,起步点较低,在我国所使用的设备大多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复合材料行业目前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大部分生产工序需要人工制造,不易多工序协同合作,进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且生产成本高,这成为我国在复合材料领域应用拓展的一大障碍。当前复合材料零部件生产线设备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目前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大部分生产工序需要人工制造,缺乏统一标准的工艺流程,不易多工序协同合作,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2)目前行业使用普通液压机,控制不精确,并且不易监控检测。3)目前加热冷却系统,加热及冷却效率低,并且缺乏监控检测,导致产品无一致性,不易协同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复合材料零部件行业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柔性复合材料零部件生产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设备包括机器人系统(1),依次围绕所述机器人系统设置原料机架(2),原料预加热装置(3),热压成型系统(4),成品机架(5)和控制系统(8);所述机器人系统(1)包括高精度机器人(9),所述高精度机器人(9)将料片在所述原料机架(2)中抓取后,依次传递至原料预加热装置(3)和热压成型系统(4)中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传递至所述成品机架(5)中;所述热压成型系统(4)进行对模具的可控快速加热冷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柔性复合材料零部件生产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设备包括机器人系统(1),依次围绕所述机器人系统设置原料机架(2),原料预加热装置(3),热压成型系统(4),成品机架(5)和控制系统(8);所述机器人系统(1)包括高精度机器人(9),所述高精度机器人(9)将料片在所述原料机架(2)中抓取后,依次传递至原料预加热装置(3)和热压成型系统(4)中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传递至所述成品机架(5)中;所述热压成型系统(4)进行对模具的可控快速加热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柔性复合材料零部件生产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8)分别与原料机架(2)、原料预热装置(3)、热压成型系统(4)、成品机架(5)及高精度机器人(9)相连接;所述控制系统(8)内置有节拍时序控制器,根据复合材料件在生产线运转情况以及所需工艺,随时调整整个生产线上的时续及速度;所述控制系统(8)通过与所述热压成型系统(4)连接,对热压成型流程参数进行采集、处理,并对热压成型流程进行控制;另外,所述控制系统(8)通过与所述原料机架(2)连接;其中当原料机架(2)上原料片数量不足时进行提示报警或暂停产线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柔性复合材料零部件生产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精度机器人(9)可根据生产需求拆装设置有带真空吸盘的端拾器(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柔性复合材料零部件生产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设备包括端拾器架(6),所述端拾器架(6)上有多组不同规格带有真空吸盘的端拾器(10),用于不同规格原料片的拾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柔性复合材料零部件生产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机架(5)包括成品料台(18),所述成品料台(18)的至少一边设置有第二边缘导向定位(1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柔性复合材料零部件生产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机架(2)的上表面设置有料片物料台(11),在所述料片物料台的至少一边设置有第一边缘导向定位(12),所述料片物料台上设置有检测预警装置(1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柔性复合材料零部件生产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预警装置(13)包含红外距离传感器,探测料片物料台(11)上物料厚度,进而判断料片物料台(11)上物料数量;所述检测预警装置(13)包含压力传感器,检测物料台(11)上物料重量,进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策,董俊庆,邝杰灵,荆彦峰,刘意杨,白洪飞,邢韵,刘佩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创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昆山智能装备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