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可视功能的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902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胃管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有可视功能的胃管,包括胃管本体,胃管本体的两端为开口状态,胃管本体的一端外壁设置有防滑纹,胃管本体靠近防滑纹的一端外壁开设有若干标记槽,标记槽呈等间距排列,标记槽的底部内壁设置有标记片,胃管本体远离防滑纹的一端连接有保护槽,胃管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导管,导管的两端从胃管本体的两端穿出,导管靠近保护槽的一端连接有可视探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其中设置的标记槽能够便于护士随时识别胃管留置情况,便于临床观察,及时发现胃管在位情况。

A visible gastric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可视功能的胃管
本技术涉及胃管
,具体为一种有可视功能的胃管。
技术介绍
胃管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胃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护理时应注意避免胃管污染,以及胃管脱出,导致误吸。现有胃管插入只能盲插,如果在插入过程中遇到困难只能逐步排查或取出重新插入,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胃管插入指定刻度也不能确定是否在胃内,还要通过特定方法确定,操作繁琐,浪费时间,此外,另外临床上经常出现胃管滑脱,而且胃管没有明显的识别标志,需要用尺子测量,或查看记录了解插入刻度,才能知晓胃管已经滑脱,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有可视功能的胃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可视功能的胃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胃管插入只能盲插、临床上经常出现胃管滑脱和胃管没有明显的安全位置识别标志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可视功能的胃管,包括胃管本体,所述胃管本体的两端为开口状态,所述胃管本体的一端外壁设置有防滑纹,所述胃管本体靠近防滑纹的一端外壁开设有若干标记槽,所述标记槽呈等间距排列,所述标记槽的底部内壁设置有标记片,所述胃管本体远离防滑纹的一端连接有保护槽;所述胃管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两端从胃管本体的两端穿出,所述导管靠近保护槽的一端连接有可视探头。优选的,所述标记槽的数量为3-5个。优选的,所述标记片的底面与标记槽通过防水胶粘接。优选的,所述胃管本体的内壁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1-5mm。优选的,所述标记槽的底部内壁为向下凹陷的弧形结构。优选的,所述保护槽的外壁为弧面结构。优选的,所述胃管本体靠近保护槽的一端外壁套设有气囊,所述气囊为内部中空的环状结构,所述气囊的内圈设置有固定环。优选的,所述胃管本体的外壁位于气囊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部为凸起结构,所述限位块的底部与胃管本体的外壁粘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其中设置的可视探头能够方便观察胃管一端的情况,从而避免盲插对患者造成伤害,通过其中设置的气囊能够防止胃管在使用时滑脱造成意外拔管,通过其中设置的标记槽能够便于护士随时识别胃管留置情况,便于临床观察,及时发现胃管在位情况,本技术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图6为本技术中气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胃管本体;11、标记槽;111、标记片;12、防滑纹;13、缓冲层;14、限位块;2、气囊;21、固定环;22、弧形凸起3、导管;31、可视探头;4、保护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有可视功能的胃管,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胃管本体1,胃管本体1的两端为开口状态,胃管本体1的一端外壁设置有防滑纹12,胃管本体1靠近防滑纹12的一端外壁开设有若干标记槽11,标记槽11的底部内壁为向下凹陷的弧形结构,标记槽11的数量为3-5个,标记槽11呈等间距排列,标记槽11的底部内壁设置有标记片111,标记片111的底面与标记槽11通过防水胶粘接,胃管本体1远离防滑纹12的一端连接有保护槽4,保护槽4的外壁为弧面结构,胃管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导管3,导管3的两端从胃管本体1的两端穿出,导管3靠近保护槽4的一端连接有可视探头31,胃管本体1的内壁设置有缓冲层13,缓冲层13的厚度为1-5mm,本实施例优选为1mm,缓冲层为橡胶材质制成,其能够增加胃管本体1的韧性,使其不易损坏,保护槽4为材质柔软的硅胶制成,不会影响胃管本体1的插入,同时能够对可视探头31进行保护。具体的,防滑纹12能够进一步增大胃管一端的摩擦力,防止一端产生脱落。本实施例中,胃管本体1采用PVC材质制成,PVC作为医用材料已有多年历史,其具有抗化学腐蚀性,对氧化剂、还原剂以及强酸都有很强的抵抗力,而且耐磨,易于生产、使用安全、成本低廉。具体的,标记槽11的数量为3个,依次用绿色、黄色和红色三种颜色区分,绿色代表安全,黄色表示有滑脱的危险,红色代表已经滑脱。此外,可视探头31采用天猫店铺蓝德数码专营店生产的w22微型无线摄像头,其配套的线路也可由厂家提供,该摄像头具有无线传输,能够将图像通过无线传输至显示设备,通过可视探头31能够很好的观察胃管本体1的内部情况,避免盲插对患者造成损害。除此之外,缓冲层13采用聚氨酯泡沫材质制成,其结构柔软,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能够使得导管3在胃管本体1的内部长期使用不会磨损。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的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实施例2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胃管本体1在插入患者胃中后,由于表面光滑没有固定点,胃管本体1的一端很容易造成滑脱的情况,从而影响医生对患者的治疗,因此,我们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改进,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胃管本体1靠近保护槽4的一端外壁套设有气囊2,气囊2为内部中空的环状结构,气囊2的内圈设置有固定环21。本实施例中,气囊2的内部填充有气体,从而使得气囊2在进入患者体内后对患者肠胃壁产生一定的挤压力,避免胃管轻易滑出。具体的,胃管本体1的外壁位于气囊2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14,限位块14的顶部为凸起结构,限位块14的底部与胃管本体1的外壁粘接,通过限位块14能够防止气囊2在胃管本体1的外壁上滑动,进而保证气囊2的固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装置时,将胃管本体1通过鼻腔插入患者的体内,在进入时,通过一端的可视探头31进行探测观察,避免胃管本体1盲插对患者造成损害,通过另一端的标记片111能够时刻观察胃管本体1的插入深度,能够直观检测,同时通过气囊2能够对患者的腔道内壁进行支撑,增大摩擦力,从而避免胃管本体1意外滑出,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能直视胃管本体1的插入过程及到达部位,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时间,确保操作安全,减轻患者痛苦,护士随时识别胃管本体1的留置情况,便于临床观察,及时发现胃管本体1的在位情况。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可视功能的胃管,包括胃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本体(1)的两端为开口状态,所述胃管本体(1)的一端外壁设置有防滑纹(12),所述胃管本体(1)靠近防滑纹(12)的一端外壁开设有若干标记槽(11),所述标记槽(11)呈等间距排列,所述标记槽(11)的底部内壁设置有标记片(111),所述胃管本体(1)远离防滑纹(12)的一端连接有保护槽(4);所述胃管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导管(3),所述导管(3)的两端从胃管本体(1)的两端穿出,所述导管(3)靠近保护槽(4)的一端连接有可视探头(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可视功能的胃管,包括胃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本体(1)的两端为开口状态,所述胃管本体(1)的一端外壁设置有防滑纹(12),所述胃管本体(1)靠近防滑纹(12)的一端外壁开设有若干标记槽(11),所述标记槽(11)呈等间距排列,所述标记槽(11)的底部内壁设置有标记片(111),所述胃管本体(1)远离防滑纹(12)的一端连接有保护槽(4);所述胃管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导管(3),所述导管(3)的两端从胃管本体(1)的两端穿出,所述导管(3)靠近保护槽(4)的一端连接有可视探头(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可视功能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槽(11)的数量为3-5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可视功能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片(111)的底面与标记槽(11)通过防水胶粘接。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秋菊徐帅丽宋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