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尿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9027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输尿管支架,所述输尿管支架包括一管体、多对倒刺及一牵引线,所述多对倒刺沿所述管体的轴向间隔分布,且每对倒刺的一端与所述管体的体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牵引线连接;所述牵引线沿所述管体的轴向延伸并延伸出预定长度。通过在管体上设置多对倒刺,在输尿管支架植入在位后,在输尿管蠕动及尿流冲击下移时,由于倒刺张开方向与尿液冲刷方向相反,从而增加输尿管支架与输尿管之间的摩擦,有效防止输尿管支架下滑。此外,针对需要拔除输尿管支架的情况,可以通过牵拉牵引线的方式减少倒刺张开的尺度,使得倒刺恢复甚至退回到输尿管支架的管体内,有利于顺利拔除输尿管支架。

A ureteral st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尿管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输尿管支架。
技术介绍
输尿管支架是一种泌尿外科常用的耗材,其为一根细长的软管,从肾脏通到膀胱,当输尿管由于结石、肿瘤、外部压迫、瘢痕狭窄等因素发生梗阻时,临床上,泌尿外科医生常常选择置入输尿管支架以预防或改善肾积水,当然临床上进行输尿管周围手术操作前也往往进行预置输尿管支架,以免误伤。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是双J管输尿管支架,由于部分患者肾积水较重或有一定程度梗阻无法及时处理,因此需长期留置输尿管支架,然而现有的输尿管支架放置后容易出现滑脱、移位等并发症。此外,当前使用的输尿管支架呈细长的圆柱体,支架的管壁光滑柔顺,置入到输尿管后由于输尿管的蠕动及重力作用加尿液的冲刷很容易发生输尿管支架的脱落。输尿管支架的滑脱会产生如下后果:1.导致肾脏尿液引流障碍,从而继发尿路感染,加重肾积水,损害肾功能;2.给临床判断带来不便:女性患者输尿管支架滑脱后有部分会伴随女性尿液排出体外,给再次进行更换或者拔除支架的医生造成困难,同时还有可能堵塞尿道;3.输尿管支架滑脱导致再次更换支架时需要重新探索输尿管路径,由于疾病进展的可能大大增加再次置入的难度,也增加了给患者造成创伤的可能性。针对输尿管支架的滑脱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寻找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尿管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输尿管支架的滑脱所导致的不良后果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输尿管支架,所述输尿管支架,包括:一管体、多对倒刺及一牵引线,所述多对倒刺沿所述管体的轴向间隔分布,且每对倒刺的一端与所述管体的体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牵引线连接;所述牵引线沿所述管体的轴向延伸并延伸出预定长度。可选的,在所述的输尿管支架中,所述牵引线被多糖可降解材料黏贴于所述管体的管壁上并延伸出预定长度。可选的,在所述的输尿管支架中,所述多对倒刺沿所述管体的轴向间隔分布的间隔距离为1cm~1.5cm。可选的,在所述的输尿管支架中,每对倒刺中两个倒刺对称设置于所述管体的体壁上。可选的,在所述的输尿管支架中,倒刺对的数量为四对。可选的,在所述的输尿管支架中,每个倒刺均为横截面为方形的倒刺。可选的,在所述的输尿管支架中,所述管体对应设置于倒刺下方的体壁上开设有镂空窗口。可选的,在所述的输尿管支架中,所述镂空窗口面积大于倒刺的横截面面积。可选的,在所述的输尿管支架中,所述预定长度范围为10cm~16cm。在本技术所提供的输尿管支架中,所述输尿管支架包括一管体、多对倒刺及一牵引线,所述多对倒刺沿所述管体的轴向间隔分布,且每对倒刺的一端与所述管体的体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牵引线连接;所述牵引线沿所述管体的轴向延伸并延伸出预定长度。通过在管体上设置多对倒刺,在输尿管支架植入在位后,在输尿管蠕动及尿流冲击下移时,由于倒刺张开方向与尿液冲刷方向相反,从而增加输尿管支架与输尿管之间的摩擦,有效防止输尿管支架下滑。此外,针对需要拔除输尿管支架的情况,可以通过牵拉牵引线的方式减少倒刺张开的尺度,使得倒刺恢复甚至退回到输尿管支架的管体内,有利于顺利拔除输尿管支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输尿管支架的纵切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主视图。图中:1-管体;2-倒刺;3-牵引线;4-镂空窗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输尿管支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本文中,“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和“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在本文中,“内”或“内侧”是指靠近支架的轴线的方向,“外”或“外侧”是指远离支架的轴线的方向。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请参考图1,其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输尿管支架的纵切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输尿管支架包括:一管体1、多对倒刺2及一牵引线3,所述多对倒刺2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间隔分布,且每对倒刺2的一端与所述管体1的体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牵引线3连接;所述牵引线3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延伸并延伸出预定长度。较佳的,所述牵引线3被可降解材料黏贴于所述管体1的管壁上并延伸出预定长度,以避免牵引线3对输尿管支架植入输尿管中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优选的,所述预定长度范围为10cm~16cm,以便于后续手术操作者回收输尿管支架时牵拉牵引线3。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每个倒刺2均为横截面为方形的倒刺2,所述管体1对应设置于倒刺2下方的体壁上开设有镂空窗口4,且所述镂空窗口4面积大于倒刺2的横截面面积,从而在牵拉牵引线3时,倒刺2向管体1回缩,甚至通过所述镂空窗口4退回到输尿管支架的管体1内,避免倒刺2增加输尿管支架的横截面尺寸,有利于顺利拔除输尿管支架。因此,倒刺2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与镂空窗口4的形状一致或不一致,只要倒刺2可以经镂空窗口4退回至管体1内即可。如图1所示,所述多对倒刺2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间隔分布的间隔距离为1cm~1.5cm;第一对倒刺位于输尿管支架头端1/3处,倒刺对的数量为四对,且每对倒刺中两个倒刺2对称设置于所述管体1的体壁上(即每对倒刺中两个倒刺2沿管体1的同一周向设置,并且相对管体1的轴线对称)。对于每对倒刺设置于管体1上的位置、数量及具体形状,包括但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情况,只要倒刺设置可以防止输尿管支架下滑或移动并且有利于的目的即可。请参考图2,以倒刺为方形倒刺(即横截面形状为方形)为例解释本技术的输尿管支架应用的原理:首先,将导丝置入输尿管至肾盂在位,然后将输尿管支架沿导丝入路推入输尿管中,到达合适位置后,部分牵引线3可以在膀胱内观察到,由于牵引线3呈伞状与倒刺远端固定连接,牵引线3后端汇成一股并由多糖可降解材料黏贴固定在输尿管支架的管体1的管壁上,因此在置入后约2~3周内多糖可降解材料被溶解,从而该牵引线3会变松弛,在受到尿液的冲刷时,输尿管壁上的倒刺2会张开,尤其当输尿管支架受到输尿管蠕动影响下移时尤其明显,从而极大增加了输尿管与输尿管支架的摩擦,有效地阻止了输尿管支架继续下滑;其次,如需要取出支架时可以简单地拉动与每个倒刺2远端连接的牵引线3,这时对于牵引线3的牵拉,倒刺2会恢复甚至退回到输尿管支架管腔内,有利于顺利拔除输尿管支架。由此可见,牵引线3的存在也可以简化有些情况下出现的输尿管支架完全回缩进输尿管情况下的操作,在该情况下只需拉出牵引线3即可将支架复位。综上,在本技术所提供的输尿管支架中,所述输尿管支架包括一管体、多对倒刺及一牵引线,所述多对倒刺沿所述管体的轴向间隔分布,且每对倒刺的一端与所述管体的体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牵引线连接;所述牵引线沿所述管体的轴向延伸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尿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管体、多对倒刺及一牵引线,所述多对倒刺沿所述管体的轴向间隔分布,且每对倒刺的一端与所述管体的体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牵引线连接;所述牵引线沿所述管体的轴向延伸并延伸出预定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尿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管体、多对倒刺及一牵引线,所述多对倒刺沿所述管体的轴向间隔分布,且每对倒刺的一端与所述管体的体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牵引线连接;所述牵引线沿所述管体的轴向延伸并延伸出预定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尿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被多糖可降解材料黏贴于所述管体的管壁上并延伸出预定长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尿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对倒刺沿所述管体的轴向间隔分布的间隔距离为1cm~1.5c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尿管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坤叶定伟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