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用轮胎打气装置。以往在自行车、平板车、三轮车轮胎上使用的打气筒,比较笨重,体积比较大,不能随身携带,打气时,必须在修车铺里进行。因此给长途运输与旅行者带来不便。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型打气筒,可以随身携带,也可以直接装置在车上,随时进行打气。本技术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把原有的打气筒在总体设计上即在重量与体积上都缩小数倍,内部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在活塞上装有气孔板,两者之间装有橡皮密封圈,取消原来的皮鈸结构,提高了性能。因为重量与体积都很小,携带时非常方便,可以放在衣服的口袋里或挂带在车上,随时进行打气,且泵气迅速、价格便宜。本技术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随车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在金属制成的气筒(4)中有一杠杆(2),其一端上安装有活塞(5)、橡皮密封圈(6)和气孔板(7),另一端伸出气筒(4)口外,并穿过气筒盖(3),顶端安装手柄(1),当推动杠杆(2)往下移动时,气筒(4)内的气压增大,并通过气孔板(7)使橡皮密封圈(6)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当往下移动一定程度时,气体通过气孔(14)把一定重量的滚珠(11)推开 ...
【技术保护点】
微型打气筒,由手柄(1)、杠杆(2)、气筒盖(3)、气筒(4)、活塞(5)、密封圈(6)、软气管(8)、气室(9)、珠盖(10)、滚珠(11)、底座(13)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活塞(5)与气孔板(7)之间安装橡皮密封圈,活塞(5)与气孔板(7)连接成一体,或者气筒(4)与气室(9)作成一体,手柄(1)安装在气筒(4)之外,与杠杆(2)间增加一个连杆机构,且气筒(4)之上增加可随车携带的装置,如挂钩、带子等。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