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胆及电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70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胆及电饭煲。锅胆包括:本体;导热层,所述导热层设于所述本体的底部与电热板接触的位置;及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套设于所述本体上,且将所述本体的底部与电热板接触的底面露出。这种锅胆即使与电热板接触不理想,有间隙,也可以保证电热板发出的热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热交换,保证米饭加热的效果。

Boiler and rice coo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胆及电饭煲
本技术涉及厨具的
,特别是涉及锅胆以及电饭煲。
技术介绍
目前电饭煲一般使用的是铝或不锈钢材质的锅胆,为了有效的进行热传导,一般锅胆与电热板接触的面,需要设计成球面。这样才能保证锅胆与电热板相互接触的可靠性及连续性。然而,在实际生产制造中,制作出的锅胆一般都存在很大的误差。主要是制作不出理性形状和尺寸。其次,电热板表面加工的切削进刀量大小及装夹力的大小,也将有很大程度影响锅胆球面的制造效果。并且,锅胆还可能发生磕碰,造成球面变形,使得锅胆与电热板的接触面不连续。这样就造成,电热板产生的热量不能够及时有效的传递给锅胆,影响米饭的加热效果,通常会造成米饭蒸不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锅胆与电热板的接触面不连续的问题,提供一种即使锅胆与电热板接触不理想,有间隙,也可以保证电热板发出的热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热交换的锅胆,以及具有该锅胆的电饭煲。一种锅胆,包括:本体;导热层,所述导热层设于所述本体的底部与电热板接触的位置;及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套设于所述本体上,且将所述本体的底部与电热板接触的底面露出。上述锅胆,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导热层,即使锅胆的底面球面形状难以保证,与电热板的接触面不连续,有间隙,也能通过导热层有效的将电热板发出的热及时的进行热交换,保证米饭的加热效果。另外,由于防护套可以对锅胆进行有效的保护以及支撑作用,防止锅胆的碰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为导热硅脂,并涂覆设于所述本体的底部。导热硅脂的导热效果更好,使得电热板发出的热更加及时、有效的传递到锅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套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并呈一体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套为两端均开口的套筒状,所述导热层从所述防护套的一端开口露出。便于导热层与电热板的接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套包括底部、周向外壳,以及将所述底部和所述外壳连接的侧壁、端部切割边。可以形成对锅胆的有效防护,以及形成锅胆的稳固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的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另一端倾斜向所述本体内部延伸。使得防护套与锅胆的有效贴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呈回转壳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为铝或者不锈钢本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套为塑料套。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电饭煲,包括:煲体;电热板,所述电热板设于所述煲体内侧底壁上;如上所述的锅胆,所述本体设于所述煲体内,且所述导热层与所述电热板抵接。由于该电饭煲包括了上述锅胆,因此,至少具有上述所有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该电饭煲加热效果好,使得米饭蒸熟的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锅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局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饭煲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局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锅胆;20、本体;30、导热层;40、防护套;41、底部;42、外壳;43、侧壁;44、端部切割边;50、电饭煲;60、煲体;70、电热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请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锅胆10包括:本体20、导热层30和防护套40。防护套40套设于本体20上。导热层30设于本体20的底部与电热板70接触的位置,并从防护套40的底部露出。本技术锅胆10,在本体20的底部设置有导热层30,即使锅胆10的底面球面形状难以保证,与电热板70的接触面不连续,有间隙,也能通过导热层30有效的将电热板70发出的热及时的进行热交换,保证米饭的加热效果。另外,由于防护套40可以对锅胆10进行有效的保护以及支撑作用,防止锅胆10的碰伤。导热层30可以为导热硅脂,并涂覆设于本体20的底部。导热硅脂的导热效果更好,使得电热板70发出的热更加及时、有效的传递到锅胆10。并且,在盛饭时,由于导热硅脂的粘黏效果,可以防止锅胆10发生转动。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防护套40与本体20可以是固定连接,并呈一体设置。防护套40具体可以为两端均开口的套筒状,导热层30从防护套40的一端开口露出,便于导热层30与电热板70的接触。请参阅图2,防护套40可以包括底部41、周向外壳42,以及将底部41和外壳42连接的侧壁43、端部切割边44。这种结构,可以形成对锅胆10的有效防护,以及形成锅胆10的稳固座。具体地,侧壁43的一端与外壳42连接,另一端倾斜向本体20内部延伸。可以使得防护套40与锅胆10的有效贴合。需要说明的是,防护套40与本体20之间是有间隙存在,并且径向间隙不小于1毫米。假如没有这个间隙,锅胆10放入电饭煲或者从电饭煲内取出都不方便。锅胆10从电饭煲内取出后,需放置到其它平面,例如放在桌面,而锅胆10底部是涂有导热硅脂的,这样导热硅脂就会粘到桌面上而污染了桌面。防护套40可以支撑锅胆10,并防止导热硅脂污染桌面,以及锅胆10被脏污。锅胆10从电饭煲内取出,到重新放入电饭煲内的这段时间,锅胆10有可能受到跌落或磕碰,防护套40可以对锅胆10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锅胆10从电饭煲内拿出后,锅胆10底部的上的导热硅脂不可以清洗掉。如果看到导热硅脂有缺失,则需要及时补充,以避免导热效果不佳。在具体应用中,本体20可以呈回转壳体,本体20可以为铝或者不锈钢本体,防护套40为塑料套。请参阅图3和图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饭煲50,包括:煲体60、电热板70以及如上所述的锅胆10。电热板70设于煲体60内侧底壁上。本体20设于煲体60内,且导热层30与电热板70抵接。该电饭煲50加热效果好,使得米饭蒸熟的效果更好。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胆,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导热层,所述导热层设于所述本体的底部与电热板接触的位置;及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套设于所述本体上,且将所述本体的底部与电热板接触的底面露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胆,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导热层,所述导热层设于所述本体的底部与电热板接触的位置;及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套设于所述本体上,且将所述本体的底部与电热板接触的底面露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为导热硅脂,并涂覆设于所述本体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并呈一体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为两端均开口的套筒状,所述导热层从所述防护套的一端开口露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包括底部、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启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