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60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包括内窥镜主体和手持式转向控制装置,内窥镜主体包括镜身软管以及连接在镜身软管后侧的转向软管,转向控制装置包括手柄以及设置在手柄上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动端上对应设有第一电机转盘、第二电机转盘,转向控制装置还包括定位导丝和两根转向导丝,其中一根转向导丝的前端固定在镜身软管的上侧,后端固定在第一电机转盘的上侧;另一根转向导丝的前端固定在镜身软管的下侧,后端固定在第一电机转盘的下侧;定位导丝的前端与转向软管的前端固定连接,后端与第二电机转盘固定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窥镜通过驱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即可分别实现转向和定位操作,操作更加便捷。

An endosc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窥镜。
技术介绍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内窥镜检查和手术已成为医疗领域的常规诊疗手段。其能通过自然腔道或微创小口进入患者体内,直接对病灶进行观察和治疗,打开了微创手术的大门,为医疗领域带来巨大进步。目前,现有内窥镜的控制装置多数采用为线控制装置,通过线控制装置控制内窥镜的转动和伸缩。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933055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可部分重复使用的一次性胃镜,该一次性胃镜包括与手柄连接的成像模组、手柄、外套、成像模组导丝,成像模组导丝穿过成像模组导丝通道,成像模组穿入外套内的成像模组通道,外套的光纤、牵引丝驱动接口、器械通道、水气通道分别与手柄的光纤接口、牵引丝接口、器械通道输出接口、水气通道输出接口连接,凸块与卡扣锁紧,抽出成像模组导丝;旋转转向控制按钮控制胃镜转向。该胃镜使用时,通过成像模组导丝和牵引丝控制胃镜转动,因此必须要求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近距离操作该装置。若是操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经验不足,不能自如地控制内窥镜的转动角度和伸缩力度,往往会因为操作失误导致医疗事故,因此这类内窥镜使用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窥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内窥镜存在转向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内窥镜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窥镜包括内窥镜主体和手持式转向控制装置,所述内窥镜主体包括镜身软管以及连接在镜身软管后侧的转向软管,所述转向控制装置包括手柄以及设置在手柄上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动端上对应设有第一电机转盘、第二电机转盘,所述转向控制装置还包括穿入内窥镜主体内的定位导丝和两根转向导丝,其中一根转向导丝的前端固定在镜身软管的上侧,后端固定在第一电机转盘的上侧;另一根转向导丝的前端固定在镜身软管的下侧,后端固定在第一电机转盘的下侧;所述定位导丝的前端与转向软管的前端固定连接,后端与第二电机转盘固定连接。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使用时,操作者通过控制第一电机转动,带动第一电机上的转盘转动,从而带动其中一根转向导丝,镜头随转向导向运动,完成转向动作。当镜头转向到一定位置时,需保持固定时,操作者控制第二电机转动,带动第二电机上的转盘转动,定位导丝随转盘移动,牵拉转向软管,使转向软管保持固定形状,从而实现对内窥镜的定位。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内窥镜,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通过驱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即可分别实现转向和定位操作,操作更加便捷。进一步的,两根转向导丝的前端均固定在镜身软管的前端。两根转向导丝的前端均固定在镜身软管的前端,更有助于通过牵拉转向导丝控制镜头转向。进一步的,两根转向导丝与镜身软管固定点的连线穿过镜身软管的中心。两根转向导丝与镜身软管固定点的连线穿过镜身软管的中心,有助于增强转向导丝牵拉镜头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转盘和第二电机转盘上均设有周向凹槽。第一电机转盘和第二电机转盘上均设置周向凹槽,可以增强转向导丝和定位导丝在对应转盘上的寻迹性。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软管为蛇骨管。转向软管为蛇骨管,使得转向软管被定位导丝牵引到一定位置时不发生相对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导丝连接在蛇骨管的下侧。定位导丝连接在蛇骨管的下侧,有助于定位导丝牵拉蛇骨管。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软管和镜身软管的外部均包裹有橡胶套。转向软管和镜身软管的外部均包裹有橡胶套,既不影响转向软管和镜身软管弯曲,同时又能保证转向软管和镜身软管能够与外界隔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局部爆炸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中的蛇骨管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中的镜身软管和蛇骨管的内部视图;图中:1-显示器;2-电源开关;3-活动接头;4-手柄;5-锁定旋钮;6-转向旋钮;7-蛇骨管;8-镜身软管;9-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转盘;11-第二电机;12-第二电机转盘;13-转向导丝;14-定位导丝;15-镜头数据线;16-光源线;17-橡胶套;18-镜头;19-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包括内窥镜主体和连接在内窥镜主体上侧的手持式转向控制装置。内窥镜主体包括与手持式转向控制装置连接的转向软管以及连接在转向软管前端的镜身软管8,本实施例中,转向软管为蛇骨管7,蛇骨管7包括多个多节,各个短节的一端为向外凸出的球面,另一端为与外凸的球面适配的内凹的球面,多个短节通过内凹球面和外凸球面相串接,相邻两个短节之间可以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镜身软管8与现有技术中的内窥镜的镜身软管的结构相同,在此,对于镜身软管8的具体结构不再叙述。本实施例中,镜身软管8和蛇骨管7的外壁面上均包裹有橡胶套17,这样既不影响镜身弯曲又能够使镜身软管8和蛇骨管7与外界相隔离,同时,橡胶套17为软质材料,有助于避免刮伤病人。手持式转向控制装置包括手柄4、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11。其中,手柄4包括两个通过卡扣固定连接的罩壳,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1安装在手柄4的内部。手持式转向控制装置还包括连接在第一电机9的转动端上的第一电机转盘10、连接在第二电机11的转动端上的第二电机转盘12,第一电机转盘10和第二电机转盘12的周面上分别设置有凹槽。手持式转向控制装置还包括定位导丝14以及两根转向导丝13,定位导丝14和转向导丝13均为钢丝。如图3、图4所示,两根转向导丝13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转盘10的凹槽内,且两根转向导丝13与第一电机转盘10的连接点分别位于转盘的上下两侧,且两根转向导丝13与第一电机转盘10的连接点之间的连线穿过第一电机转盘10的中心。两根转向导丝13背离与第一电机转盘10的一端分别固定在镜身软管8前端的两侧,且两根转向导丝13与镜身软管的连接点之间的连线穿过镜身软管的端面中心。第一电机9正向转动时,第一电机转盘10带动一根转向导丝13运动,转向导丝13拉动镜身软管8向上弯折;第一电机9反向转动时,第一电机转盘10带动另一根转向导丝13移动,转向导丝13拉动镜身软管8向下弯折,以实现镜身软管8的转向。定位导丝14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转盘12的凹槽内,定位导丝14背离第二电机转盘12的一端固定在蛇骨管7的前端下侧。第二电机11转动时,第二电机转盘12拉动定位导丝14移动,定位钢丝带动蛇骨管7弯折。蛇骨管7中的各个短节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使蛇骨管7的形状保持固定,实现蛇骨管7的定位功能。本实施例中,手柄4的左侧面上设置有锁定旋钮5,用于控制第二电机11的启停。顺时针转动锁定旋钮5时,第二电机11顺时针转动,完成蛇骨管7的定位操作;逆时针转动锁定旋钮5时,第二电机11反向转动,蛇骨管7恢复原状。手柄4的右侧面上还设有转向旋钮6,用于控制第一电机9的启停。顺时针转动转向旋钮6时,第一电机9顺时针转动,第一电机转盘10带动转向导丝13移动,以使镜身软管8向上弯折;第一电机9逆时针转动,第一电机9逆时针转动,第一电机转盘10带动转向导丝13移动,以使镜身软管8向下弯折,完成镜身软管8的转向操作。手柄4的上侧面上还通过活动接头3连接有显示器1,显示器1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包括内窥镜主体和手持式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主体包括镜身软管(8)以及连接在镜身软管(8)后侧的转向软管,所述转向控制装置包括手柄(4)以及设置在手柄(4)上的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1)的转动端上对应设有第一电机转盘(10)、第二电机转盘(12),所述转向控制装置还包括穿入内窥镜主体内的定位导丝(14)和两根转向导丝(13),其中一根转向导丝(13)的前端固定在镜身软管(8)的上侧,后端固定在第一电机转盘(10)的上侧;另一根转向导丝(13)的前端固定在镜身软管(8)的下侧,后端固定在第一电机转盘(10)的下侧;所述定位导丝(14)的前端与转向软管的前端固定连接,后端与第二电机转盘(12)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包括内窥镜主体和手持式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主体包括镜身软管(8)以及连接在镜身软管(8)后侧的转向软管,所述转向控制装置包括手柄(4)以及设置在手柄(4)上的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1)的转动端上对应设有第一电机转盘(10)、第二电机转盘(12),所述转向控制装置还包括穿入内窥镜主体内的定位导丝(14)和两根转向导丝(13),其中一根转向导丝(13)的前端固定在镜身软管(8)的上侧,后端固定在第一电机转盘(10)的上侧;另一根转向导丝(13)的前端固定在镜身软管(8)的下侧,后端固定在第一电机转盘(10)的下侧;所述定位导丝(14)的前端与转向软管的前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慧颖葛军甫蔡玮胡迪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