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诱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8491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害虫诱集装置。该装置包括桶体、环形板以及诱饵,所述桶体包括环形侧壁和设置在所述环形侧壁的一端的底部,所述环形侧壁的与所述底部相对的一端为开口端,在所述环形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环形板,在所述环形板的靠近所述开口端的表面和/或所述桶体的底部的靠近所述开口端的表面设置有储水槽;所述诱饵被设置在所述桶体上,所述诱饵被配置为用于吸引厌水性害虫。该装置能够诱集厌水性害虫,诱集效率高。

Insect tr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害虫诱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害虫防治
,尤其涉及一种害虫诱集装置。
技术介绍
在蔬菜大棚种植中,蚜虫和粉虱等害虫对于蔬菜、水果等的毁坏严重。大棚为密闭并且基本恒温、恒湿空间,害虫在大棚中的繁殖迅速,且很难遇到天敌。害虫的迅速繁殖对蔬菜、水果等的生长不利,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害虫诱杀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大棚种植中,蚜虫和粉虱等害虫的繁殖迅速,对作物造成不利影响。(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害虫诱集装置。该装置包括桶体、环形板以及诱饵,所述桶体包括环形侧壁和设置在所述环形侧壁的一端的底部,所述环形侧壁的与所述底部相对的一端为开口端,在所述环形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环形板,在所述环形板的靠近所述开口端的表面和/或所述桶体的底部的靠近所述开口端的表面设置有储水槽;所述诱饵被设置在所述桶体上,所述诱饵被配置为用于吸引厌水性害虫。可选地,所述环形板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环形板层叠设置在所述环形侧壁的内表面上,在相邻的环形板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可选地,多个所述环形板的内孔的直径由所述底部向所述开口端逐渐增大。可选地,在所述环形侧壁的与所述第一间隙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可选地,在所述桶体内还设置有蜜源,所述蜜源被配置为用于吸引厌水性害虫的天敌。可选地,所述环形侧壁的直径由所述底部向所述开口端逐渐增大。可选地,在所述储水槽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储水槽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储水区。可选地,在所述开口端的外侧设置有罩体,所述罩体覆盖所述开口端并与所述开口端之间形成第二间隙。可选地,所述诱饵为能发出蓝色或者黄色光的光源,或者所述诱饵为蓝色或者黄色的材料。可选地,所述桶体和所述环形板中的至少一个为蓝色或者黄色的材料,以形成所述诱饵。(三)有益效果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诱饵来引诱厌水性害虫。例如,蚜虫和粉虱等害虫。这些害虫将卵产在桶体内。在桶体的底部和/或环形板上储存有水。在卵孵化后,害虫的幼虫落入水中会被杀死。该害虫诱集装置具有诱捕害虫效果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害虫诱杀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害虫诱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环形板的结构示意。附图标记说明:11:桶体;12:环形侧壁;13:底部;14:环形板;15:储水区;16:隔板;17:开口端;18:内孔;19:通孔;20:光源;21:罩体;22:第一间隙;23:第二间隙;24:蜜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害虫诱集装置。在使用时,该装置被放置到蔬菜大棚的地上中,或者悬空放置。该装置包括桶体11、环形板14以及诱饵。所述桶体11包括环形侧壁12和设置在所述环形侧壁12的一端的底部13。所述环形侧壁12的与所述底部13相对的一端为开口端17。在所述环形侧壁12的内表面设置有环形板14。在所述环形板14的靠近所述开口端17的表面和/或所述桶体11的底部13的靠近所述开口端17的表面设置有储水槽。所述诱饵被设置在所述桶体11上。所述诱饵被配置为用于吸引厌水性害虫。桶体11可以是直筒状、锥面形筒状或者其他形状。桶体11横截面为圆形、矩形或者其他形状。桶体11的上端为开口端17。害虫从开口端17进入桶体11内。环形板14呈圆环状或者矩形环状。例如,环形板14的外边缘与桶体11的环形侧壁12的内表面的结构相匹配,以便于被固定在该内表面上。环形板14具有内孔18。环形板14的外边缘与桶体11的环形侧壁12接触,并形成固定。环形板14的上表面设置有储水槽。储水槽用于储存水。所述环形侧壁12的直径由所述底部13向所述开口端17逐渐增大。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开口端17具有更大的面积,从而使害虫诱集装置能够诱集更多的害虫。由于直径逐渐增大,故内表面是倾斜的,能对环形板14形成支撑。环形板14能够直接被放置到环形侧壁12的内表面上,这样环形板14的拆装变得容易,不需要另外设置固定元件来固定环形板14。桶体11的底部13是密封的。底部13能够储存水。诱饵能够引诱害虫。例如,通过气味、食物、颜色或者光线等引诱害虫。厌水性害虫是指在落入水中即能够被杀死的害虫。例如,害虫的成虫或者幼虫落入水中能够被杀死。在一个例子中,所述诱饵为能发出蓝光或者黄光的光源20,或者所述诱饵为蓝色或者黄色的材料。蚜虫和粉虱等害虫均有驱光性,尤其容易被蓝色、黄色的光吸引。在产卵时害虫喜欢把卵产在上述颜色的材料附近。能发蓝光或者黄光的光源20,以及本身为蓝色或黄色的材料能够有效地吸引害虫。在一个例子中,所述桶体11和所述环形板14中的至少一个为蓝色或者黄色的材料,以形成所述诱饵。例如,桶体11和环形板14由塑料材料制作而成。例如蓝色塑料、黄色塑料。桶体11和环形板14本身能够吸引上述害虫。该害虫诱集装置不需要另外设置诱饵。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诱饵来引诱厌水性害虫。例如,蚜虫和粉虱等害虫。这些害虫将卵产在桶体11内。在桶体11的底部13和/或环形板14上储存有水。在孵化后,害虫的幼虫落入水中会被杀死。该害虫诱集装置具有诱捕害虫效果好的特点。在一个例子中,环形板14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环形板14层叠设置在所述环形侧壁12的内表面上。在相邻的环形板14之间形成第一间隙22。例如,多个环形板14按照外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被放置到桶体11内。层叠设置的多个环形板14,有效地提高了储水槽的容积。该害虫诱集装置能够诱捕更多的害虫。此外,层叠设置的方式使得害虫诱集装置的空间利用率高。在一个例子中,多个所述环形板14的内孔18的直径由所述底部13向所述开口端17逐渐增大。多个环形板14越靠近底部13则内孔18越小。这样,各个环形板14的至少局部从开口端17可见。外部飞入的害虫能够更均匀地落到各个环形板14上,避免了害虫集中在最上边的环形板14上。在一个例子中,在所述环形侧壁12的与所述第一间隙2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19。通孔19为圆孔、矩形孔、三角形孔或者其他形状的孔。外部的害虫能通过通孔19进入桶体11内,并进入储水槽中。通孔19的设置增加了害虫进入桶体11内的路径,从而大大提高了害虫诱集装置的诱集效率。优选地,多个通孔19围绕第一间隙22均匀地分布。储水槽通常为环形槽或者其他形状的整体的槽。长时间使用,尤其在夏天使用时,由于桶体11内的温度较高,故容易产生水体污染。为了解决该问题,在一个例子中,在所述储水槽内设置有隔板16。所述隔板16将所述储水槽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储水区15。例如,多个隔板16纵、横交错以将储水槽分隔为多个矩形、圆形或者其他形状的储水区15。存储在各个储水区15的水被隔板16相互隔离,这样各个储水区15的水不会相互污染。在一个例子中,在所述桶体11内还设置有蜜源24。所述蜜源24被配置为用于吸引害虫的天敌昆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害虫诱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环形板以及诱饵,所述桶体包括环形侧壁和设置在所述环形侧壁的一端的底部,所述环形侧壁的与所述底部相对的一端为开口端,在所述环形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环形板,在所述环形板的靠近所述开口端的表面和/或所述桶体的底部的靠近所述开口端的表面设置有储水槽;所述诱饵被设置在所述桶体上,所述诱饵被配置为用于吸引厌水性害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害虫诱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环形板以及诱饵,所述桶体包括环形侧壁和设置在所述环形侧壁的一端的底部,所述环形侧壁的与所述底部相对的一端为开口端,在所述环形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环形板,在所述环形板的靠近所述开口端的表面和/或所述桶体的底部的靠近所述开口端的表面设置有储水槽;所述诱饵被设置在所述桶体上,所述诱饵被配置为用于吸引厌水性害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诱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板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环形板层叠设置在所述环形侧壁的内表面上,在相邻的所述环形板之间形成第一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害虫诱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环形板的内孔的直径由所述底部向所述开口端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害虫诱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侧壁的与所述第一间隙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达王泽胤武琳琳李青超周传余杨莹王俊强于运凯王宇先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