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5544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属于农林虫害防治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害虫诱捕装置。解决了现有干式诱捕器不易放置、安装不便、操作不便、不易观察和可靠性低的问题。它包括筒盖、筒体、盖板、诱料杆、诱料、观察窗、锥形筒体和卡扣。它主要用于害虫的诱捕。

A Pest Trap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林虫害防治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农林虫害防治领域使用高引诱活性的化学信息素及其配套诱捕技术是确保安全农产品生产、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天敌的环境友好型虫害防治技术。诱捕器作为群集诱捕的重要工具一般分为干式诱捕器、湿式诱捕器和粘胶诱捕器,而现有的针对如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棉铃虫等害虫的诱捕器因其飞行的特殊性多采用湿式诱捕器和粘胶诱捕器的形式,湿式诱捕器最大问题是需要不断地加水以维持诱料与水面之间的一定距离,在夏天或干旱缺水地区,这一诱捕方法基本很难大面积实施,粘胶诱捕器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一些多风沙地区,诱捕效果也很差。现有的针对上述特殊飞行特性害虫的干式诱捕器需要放置在合适的位置,而农林间往往很难找到自然条件合适的悬挂或放置点,需要设立横杆或者吊绳用于放置诱捕器,对干式诱捕器的放置位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造成了使用不便的问题,现有的干式诱捕器也存在不易观察诱捕器内部情况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的清理,而且现有的清理方式采用将诱捕器拆卸的形式也造成了操作不便的问题,现有的干式诱捕器诱料杆大多与诱捕器为分体式结构,在自然条件差的地区此种形式的诱捕器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害虫诱捕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它包括筒盖、筒体、盖板、诱料杆、诱料、观察窗、锥形筒体和卡扣,所述筒盖与筒体顶端连接,所述筒盖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诱料杆,所述诱料杆上设置有诱料,所述筒体下部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为透明材质,所述观察窗外侧设置有与筒体贴合的盖板,所述筒体底端与锥形筒体连接,所述锥形筒体顶部设有进虫口,所述筒体外壁上设有卡扣。更进一步的,所述筒盖为圆弧顶结构。更进一步的,所述筒盖与筒体通过螺纹或卡槽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内、外表面颜色均为透明、黄色、黑色或绿色。更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与锥形筒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外壁上部设置有标签栏。更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一端与筒体外壁连接并绕其旋转。更进一步的,所述诱料杆位于锥形筒体进虫口正上方。更进一步的,所述锥形筒体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方形网孔。更进一步的,所述卡扣数量不小于2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充分考虑到害虫的飞行特性,锥形的进虫口使得害虫在进入诱捕装置内部后无法找到出口继而死亡。本技术只需在放置点竖立一根杆即可通过筒体外壁上设置的卡扣使诱捕装置放置在任何的地点及高度,解决了现有诱捕器不易放置的问题。在筒体下部设置的观察窗可以方便观察诱捕装置内部的诱捕情况,并根据对应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通过打开观察窗及外侧的盖板即可将以死亡的害虫倒出,便于诱捕装置的及时清理。将诱料杆固定设置在筒盖上保证了装置的可靠性并增加了诱捕的成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害虫诱捕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害虫诱捕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害虫诱捕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设置有方形网孔的锥形筒体结构示意图1-筒盖,2-标签栏,3-筒体,4-盖板,5-诱料杆,6-诱料,7-观察窗,8-锥形筒体,9-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阐述。参见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筒盖1、筒体3、盖板4、诱料杆5、诱料6、观察窗7、锥形筒体8和卡扣9,所述筒盖1与筒体3顶端连接,所述筒盖1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诱料杆5,所述诱料杆5上设置有诱料6,所述筒体3下部设置有观察窗7,所述观察窗7为透明材质,所述观察窗7外侧设置有与筒体3贴合的盖板4,所述筒体3底端与锥形筒体8连接,所述锥形筒体8顶部设有进虫口,所述筒体3外壁上设有卡扣9。本技术使用时在农林间竖立一根杆,通过筒体3外壁上设置的卡扣9与杆的连接即可将本装置放置在任意地点及高度,通过诱料释放的化学信息素吸引害虫,害虫通过锥形筒体8顶部的进虫口后因其特殊的飞行特性在装置内部无法找到出口继而死亡,以实现诱捕的目的。通过观察窗7观察装置内害虫的诱捕情况,并可针对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观察到诱捕装置内死亡了一定数量的害虫之后可通过打开观察窗7及盖板4将已死亡的害虫倾倒出来,方便对装置的及时清理。将诱料杆5固定设置在筒盖1上保证了装置的可靠性有增加了诱捕的成功率。本技术将筒盖1设计为圆弧顶结构,方便害虫的收集;通过螺纹或卡槽的形式连接筒盖1和筒体3实现筒盖1和筒体3的连接与分离,方便诱料的放置;将筒体3内、外表面颜色均为透明、黄色、黑色或绿色,根据昆虫的特性此类颜色更容易吸引昆虫,提高诱捕的效率;筒体3与锥形筒体8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方便装置的安装;在筒体3外壁上部设置有标签栏2用于填写标签的放置,标签可标明诱捕装置的放置时间、诱料6种类等相关信息,便于对诱捕装置的管理;盖板4一端与筒体3外壁连接并绕其旋转可方便盖板4的开合,方便装置的清理工作;将诱料杆5置于锥形筒体8进虫口正上方可以增加诱捕的成功率;锥形筒体8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方形网孔便于诱料气味的发散;将卡扣9的数量设置为不小于2个便于装置能够稳定固定。本技术适应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棉铃虫等鳞翅目和其他昆虫。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害虫诱捕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筒盖(1)、筒体(3)、盖板(4)、诱料杆(5)、诱料(6)、观察窗(7)、锥形筒体(8)和卡扣(9),所述筒盖(1)与筒体(3)顶端连接,所述筒盖(1)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诱料杆(5),所述诱料杆(5)上设置有诱料(6),所述筒体(3)下部设置有观察窗(7),所述观察窗(7)为透明材质,所述观察窗(7)外侧设置有与筒体(3)贴合的盖板(4),所述筒体(3)底端与锥形筒体(8)连接,所述锥形筒体(8)顶部设有进虫口,所述筒体(3)外壁上设有卡扣(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筒盖(1)、筒体(3)、盖板(4)、诱料杆(5)、诱料(6)、观察窗(7)、锥形筒体(8)和卡扣(9),所述筒盖(1)与筒体(3)顶端连接,所述筒盖(1)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诱料杆(5),所述诱料杆(5)上设置有诱料(6),所述筒体(3)下部设置有观察窗(7),所述观察窗(7)为透明材质,所述观察窗(7)外侧设置有与筒体(3)贴合的盖板(4),所述筒体(3)底端与锥形筒体(8)连接,所述锥形筒体(8)顶部设有进虫口,所述筒体(3)外壁上设有卡扣(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1)为圆弧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1)与筒体(3)通过螺纹或卡槽连接。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峰王崇生张武陶波宫香余王克勤陈桂华潘思扬齐玉鑫陈微柴赫男韩阳鄢新红魏紫薇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